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
2002年成立的公办学院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学院,成立于2002年7月,前身为能源与环境工程系。2004年9月更名为能源与环境学院,是一个专业特色鲜明,富有时代特征,充满活力和希望的教学部门。学院下设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热能与动力工程系、安全工程系、环境工程系、给水排水工程系、学院办公室、学生工作办公室、、能源与环境实验中心、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等教学、管理及科研机构。
科研建设
科研机构
中原工学院能源与环境工程研究中心成立于2001年,依托中原工学院教授、博士等高级专业技术人才优势,致力于节能、环保与空调工程专业的设计、研究以及新型节能、环保与空调净化设备的开发研制工作。中心成立以来,先后承担了许昌卷烟厂、南阳卷烟厂的节能优化方案;郑州国棉三厂、新野棉纺集团、南阳纺织集团有限公司的空调、除尘系统节能设计研究与改造等项目三十余项,并对新型纺织加湿装置、膜式除煤灰装置、纺织厂多层混流式均匀送风分布、下送风节能空调系统、前置式喷雾加湿节能空调系统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在节能领域,改造过的空调系统运行能耗降低达30%以上。
中心拥有教授10名、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共14名,中级职称人员6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17人,硕士学位者9人,8人取得注册师资格),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工程技术经验,为企业空调、环保等领域开展的技术支持和咨询工作,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声誉。
研究领域
1、暖通空调的基础理论和新技术研究方向
研究暖通空调学科所涉及的热质交换、气流组织、空调噪声特性等,通过研究加强对暖通空调关键设备性能的研究,从而提高其效率,实现健康节能的目的。研究分支主要有:流体流动与传热的数值计算、热质交换理论与应用的研究、空调噪声机理及降噪技术的研究、新型空调气流组织应用研究等。
2、空调节能技术研究方向
主要针对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问题,旨在有效、合理地利用天然、可再生能源,减少空调用电对电力高峰负荷的冲击。重点研究地源热泵、冰蓄冷空调技术、制冷剂和载冷剂热物性研究、燃气空调技术等。
3、室内空气品质及污染物控制技术研究方向
主要通过物理、化学以及生物的方法对室内空气污染物进行检测、处理,研究改善室内空气品质的有效途径。
科研成果
截止2012年学院共承担纵向科研项目41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4项;出版学术著作19部;发表学术论文412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论文43篇,核心期刊论文124篇;获得的厅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能源与环境学院有教职工60余人,教师中有省级特聘教授1名,国家级高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2名,专业评估委员会委员1名。具有高级职称教师28人,具有硕士以上学位教师32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14人。
专业建设
设有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环境工程和给水排水工程五个本科专业,共有在校硕士、本科生1200余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是河南省高校中设立最早,在国内具有相当影响的专业,是中原工学院的三个示范专业之一。该专业于2006年5月通过了国家建设部组织的专业评估,并获得了优秀水平。
学院设有“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点,该学科也是河南省重点学科,并获准设立省级特聘教授岗位。制冷及温工程学科为学校院级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前身为1983年成立的暖通教研室,隶属于纺织系;2000年,暖通专业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原教研室名称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研室,归属于纺织系。2002年成立了能源与环境工程系,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研室划归能源与环境工程系。2006年10月能源与环境工程系升格为能源与环境学院,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教研室更名为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系所依托的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原名暖通专业)是河南省成立最早、影响最大的一个特色本科专业,所拥有的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是河南省唯一一个省级重点学科,同时,于2006年5月以全票通过的形式通过了专业评估,是河南省唯一一所顺利通过专业评估的专业。该系于2004年获得研究生招生权,并于2004年,招收第一批研究生。
截止2012年该系拥有国家级高校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1名(范晓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省级特聘教授一名(连之伟,博士、上海交大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带头人两名(范晓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能环学院院长;周光辉,研究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生处处长)。另外还拥有教授2名、副教授8名,讲师4名(其中博士学位获得者8人,其余均获得研究生学位)。截止2012年已承担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以上项目20余项,获得技术专利7项,在国内外学科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其中核心以上期刊发表相关论文30余篇,有10余篇被SCI、EI收录,获得行业进步奖10余项,同时还完成了工程项目的设计与技术改造三十余项。
该系除了具有学校的共同设施外,还具有自己的专业资料室及阅览室,计算机中心,专业实验室。其中拥有校级重点实验室2个,院系级重点实验室3个,校级的恒温恒湿实验室在专业评估中被专家认为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
截止2012年,该系拥有在校生本科400多名,研究生30多名。每年招收本科生100多名,研究生10名左右。毕业生分布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各大城市及江苏省浙江省河南省广东省、湖北、安徽省山东省等各省份,有的还就职于海尔、开利、特灵、春兰格力电器远大空调有限公司等国内知名空调企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成立于2000年,隶属于能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该专业设立了制冷空调和电厂热能两个专业方向。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截止2012年拥有专职教师9人,兼职教师4人,其中专职教师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讲师4人,兼职教师中教授2人、副教授2人。拥有研究生学历8人,其中博士7人(包括在读博士3人),硕士3人,本科1人。所有教师均毕业于全国重点院校(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
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跨两个学科,即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和热能工程学科,是中原工学院校级特色专业。
制冷与低温工程学科是在建筑环境与设备专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学科以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河南省重点学科为依托,以范晓伟教授和周光辉教授为核心、博士副教授为学术骨干,形成了制冷空调理论与新技术研究、新型制冷系统及节能技术、空调系统与设备节能技术三个研究方向。该研究方向重点突出制冷系统节能技术和替代工质的新型制冷技术,与河南省省内其它高校的研究方向不重复且相互补充,很快在该方向上取得了省内的领先优势,并填补了省内相关研究领域的空白。截止2012年,制冷与低温学科共承担纵向课题30余项,横向课题20余项,共获科研经费120余万元;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在重点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EI检索16篇,SCI检索8篇,ISTP检索7篇;出版论著6部;获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10余项;获省厅级奖14项。该学科依托中原工学院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硕士点,到2012年已经培养了制冷方向研究生10余名。
学院荣誉
经过全院上下的辛勤耕耘,在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先后有四十多项科研成果通过了各级部门鉴定,四百余篇科研论文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并为国内许多企业提供了多方位的技术服务,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受到广泛好评。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科研建设
科研机构
研究领域
科研成果
办学条件
师资力量
专业建设
重点学科
学院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