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本文三郎(1869-1944)是一位日本研究印度哲学和佛教学的学者,出生于
金泽市。他毕业于
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并曾在
早稻田大学、哲学馆(后来的
东洋大学)、国学馆、立教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等多所大学任教。在明治三十九年(1906)四月,他被任命为
京都大学文科大学设置委员,并在七月份文科大学开设后担任哲学哲学史第二讲座教授,讲授印度哲学和佛教学。从明治四十一年十月到大正五年五月(1908-1916),他担任文科大学校长,直到
昭和四年(1929)五月退休并成为名誉教授。退休后,他在
龙谷大学、
大谷大学和
高野山等大学讲学,并从事
日本大藏经的编工作。他还历游
欧洲、
印度和中国,专门从事佛陀遗迹的调查工作。昭和十三年四月,他被任命为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昭和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他去世。
东京帝国大学哲学科毕业后,松本文三郎曾执教于
早稻田大学、哲学馆(后之
东洋大学)、国学馆、立教大学、东京帝国大学等。明治三十九年(1906)四月任
京都大学文科大学设置委员;七月,文科大学开设之后,任哲学哲学史第二讲座教授,讲授印度哲学、佛教学。明治四十一年十月至大正五年五月(1908~1916),任文科大学校长,
昭和四年(1929)五月退休,成为名誉教授。其后,于
龙谷大学、
大谷大学、
高野山等大学讲学,并从事
日本大藏经之编纂。后历游
欧洲、
印度、中国,专事佛陀遗迹之调查工作。十三年四月任东方文化研究所所长。十九年十二月十八日逝世。
由松本文三郎之初期著作佛典结集、印度杂事、极乐净土论中,可窥见其极具历史之识见;又从科学批判之立场,由其举出佛典、佛教以外诸派哲学之论书、戒律研究等诸方向,可明白其思想开展之迹象。又松本文三郎认为宗教之
真谛乃由艺术而具体化,宗教之妙用则由人物而显现,故其对佛教美术及美术史,亦均加以研究,并以其透彻之识见,致力于印度哲学、佛教学之阐释,绩效卓越。著有宗教与哲学、宗教与学术、
弥勒佛净土论、
达摩、金刚经与六祖坛经之研究、佛典之研究、中国佛教遗物、
印度之佛教艺术、东洋
文化研究、佛典批评论、佛教史研究、佛教史论、东山草堂、佛教征古录、东洋古代艺术、佛教史杂考等。
松本文三郎是“
日本中国学”学科之一---中国哲学的重要哲学家,他是“私学体系学派”的先驱者,其代表作为1898奶奶出版的《支那哲学史》,这本著作是私学体制学派的奠基之作,在此十年前,即1888年内田周平著述了日本最早的《支那哲学史》,然而他的论述只涉及到
先秦部分,不能称之为通史,所以松本文三郎的《支那哲学史》是日本中国学史上所有学派中第一部中国哲学的通史,是以西方学术史形式,表述中国哲学思想发展历史的第一次尝试。
松本烝治文三郎作为“中国哲学”研究创始期“体系学派”的最主要的代表性学者,以其著作《支那哲学史》为中心,构成的“松本中国哲学史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第二期训时代----自
西汉至
五代十国(把古书的训诂解释作为哲学,没有新的创见,这是中国哲学史上最黯淡的日子)
第三期扩张时代----自
宋朝至清(哲学再兴的时代,在末期,由于考证学的兴起,导致了哲学的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