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朗西斯·普朗克
法国作曲家、钢琴家
弗朗西斯·普朗克(1899年1月7日-1963年1月30日),法国作曲家、钢琴家。由法国青年作曲家组成的“六人团”成员之一。擅长创作艺术歌曲和形式短小的器乐曲。兼用简单朴素与错综复杂的手法。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参加法国的抵抗运动,写下表现反抗精神的《人类的形象》。他的歌剧《加尔默罗会修女们的对话》被认为是20世纪最好的歌剧。歌曲集《动物诗集》(人声、长笛、单簧管巴松及弦乐四重奏)风格俏丽并带有温婉的讽刺。其他作品有《黑人狂想曲》、《管风琴协奏曲》,舞剧《别墅晚会》以及大量的重奏曲、独唱曲和合唱曲等。
个人经历
弗朗西斯·让·马塞尔·普朗克(Francis Jean Marcel Poulenc,1899年1月7日-1963年1月30日),法国作曲家、钢琴家,著名音乐团体“六人团”成员。20世纪法国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
1899年1月7日出生于巴黎,5岁便和母亲学习钢琴,后来从师于西班牙钢琴家比涅斯。1917年后与阿尔蒂尔·奥涅格达律斯·米约埃里克·萨蒂相识,并作《黑人狂想曲》献给萨蒂。1918~1921年应征入伍。1920年成为法国“六人团”的成员。1921~1924年从C.科什兰学习。1924年为塞尔戈·佳吉列夫俄罗斯芭蕾舞团作舞剧《母鹿》,名声大振。1935年一度转向宗教音乐的创作。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留在巴黎,为悼念西班牙文学家费德里戈·洛尔卡写《小提琴奏鸣曲》;为法国诗人保尔·艾吕雅的诗谱写具有爱国思想的康塔塔《人类的形象》,预言解放,表现对法西斯主义的蔑视。1947年作第1部荒诞歌剧《提瑞西阿斯的乳房》,这是一部超现实主义作品。通过一个妇女不堪生儿育女之苦,由丈夫变成女性,生下四万个孩子,最后不得不再将性别调换过来的故事,辛辣嘲讽当时政府当局的人口政策。1953~1956年作第2部歌剧《加尔默罗会修女的对话》,这是根据法国大革命时期迫害十六名宣誓殉教的加尔默罗会修女的史实为依据所写小说改编的台本创作的严肃歌剧,该剧描写一位贵族姑娘的精神成长历程,她为追求心灵的平静而隐居女修道院并与另一位修女成为知己,她恐惧死亡,热爱生活,而命运却把她和女友推上了断头台,在祈祷圣母的赞美诗歌声中,奔向天堂。音乐的新古典风格区别于荒诞幽默的《提瑞西阿斯的乳房》,注重歌剧的形式美感,带有宗教音乐的深沉严肃的气氛,同时在和声处理上运用平行和弦、四度叠置等手法,最后女主人公面对死亡所唱的颂歌在乐队烘托下,显得优美、壮烈。评论家认为是现代优秀歌剧之一。1958年作独幕歌剧《人声》,全剧长40分钟,只有一个女主角在台上与她的情人通电话,但通过她的独唱及聆听对方谈话的沉默,反映出一个社会性悲剧。1963年1月30日逝世于巴黎
弗朗西斯·普朗克擅长于创作优美精致、风趣幽默的小型作品,旋律动听,和声明快,织体清晰,追求古典音乐典雅精细的美感。他的室内乐奏鸣曲、为古钢琴与小乐队所写协奏曲以及弥撒曲、经文歌等作品都具有新古典主义的风格特征。
成就
弗朗西斯·普朗克一生创作甚丰,创作领域宽广。他的作品从轻松活泼,富于娱乐性逐渐转变为寓有一定政治和社会背景的严肃题材。他依据法国民歌传统,发展了阿希尔-克劳德·德彪西的音乐韵律原则与穆捷斯特·彼得洛维奇·穆索尔斯基的声乐朗诵方法。他的曲调富于歌唱性,有“法国弗朗茨·舒伯特”之称。作品涉及音乐的各种体裁,包括歌剧、舞剧、管弦乐、室内乐器乐独奏以及声乐等,风格新颖而独特。重要作品有歌剧《加尔默罗会修女》《人声》,舞剧《母鹿》,合唱《荣耀经》、《G小调弥撒》,钢琴曲《纳泽尔晚会》,管弦乐《乡间协奏曲》、管风琴协奏曲、《母鹿组曲》、钢琴协奏曲以及D小调双钢琴协奏曲。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个人经历
成就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