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秋萍(1911年-2001年),浙江上虞人,中国绒线
编结艺术家、教育家,上海工艺美术特级大师。1934-1949年间,她开办了秋萍编结学校和良友编结社。
个人档案
姓名:冯秋萍
别名:童升月
生辰:一九一一年
民族:汉
忌日:二零零一年一月十八日
职业:绒线编结艺术家、教育家
简介
冯秋萍1936年受聘于
上海市“义生泰”绒线行担任编织人员,同年在上海方滨路恒安坊22号创设“良友编织社”(后更名为“良友绒线服饰公司”)。1956年被上海美术工艺研究室聘为工艺师,主持绒线服装设计工作,在“全国手工艺品展览会”上以58种新样式面世而获得很高赞誉。这期间她的很多作品都被上海各绒线生产合作社采用并上市。
改革开放后她重新焕发艺术青春,1983年为上海第十八毛纺厂用长毛绒设计了编织服装若干,并获上海绒线服装设计冯秋萍
优秀奖。后被评为国家“特级
工艺美术大师”。半个多世纪以来,冯秋萍创造了2000多个绒线编织花样,设计了难以
计数的经典编织工艺品,撰写并出版了30余部关于绒线编织的著作和文章。她既是一位工于设计的实践家,又是一位长于总结的理论家,还是一位以身作则、言传身教的教育家。
在上海广播电台授教
编结技艺。受聘中国毛纺厂、裕民厂、
恒源祥等厂商为编结顾问。冯秋萍十岁左右对美术和女红产生了兴趣,后入上海求德女中,在刺绣、编织和设计花样等课程中尽显天分,并在相应的竞赛中屡屡赢得头奖。毕业后任小学教员,顺理成章地讲授美术、刺绣和缝纫等课程。同时“从西国女士长习编结,积十余年”,颇有心得。冯秋萍创作设计大量造型别致、针法新颖服装,出版专著三十余本,形成一股独特风格的绒线服饰时尚,由此促进初期国产绒线厂商事业的迅猛发达。于2001年1月18日病故。享年九十岁。
生平事迹
解放后,应邀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执教
编结技艺,办美工联社手工编结班等,为广大妇女谋生指一坦途。
1956年作为杰出
戴敦邦,应聘上海工艺美术研究室为研究员。
1983年,上海电视台拍摄《冯秋萍绒线钩针编结法》系列讲座40讲
冯秋萍孙子
,同步发行教材150万册。
1986年,二十四
工艺美术公司联合协调组织授予“特级工艺美术大师”的光荣称号,并发给“荣誉勋章”。中央轻工业部评为高级工艺美术师。
冯老思想进步,一生俭朴,为家庭教育子孙,对社会有极强责任感。主张妇女要以双手谋取经济独立、美化人生。
冯老是民主同盟盟员。第一届全国妇女代表。曾受过。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作品风格
冯氏编织服装涉及的品种十分广泛,有
马甲、
旗袍、风雪大衣、围巾、童鞋和童帽等等,甚至还有男式西装和沙发靠垫。通常可以以其所用工具来分类:
1.钩针作品
指用钩针工具编织的服饰作品。
代表作一:野菊花时装旗袍。1948年作,为当时
上海市的时髦小姐和太太们设计。旗袍是当时上海滩常见的女装,但用绒线来编织显然并不常见。其用色颇费心思,凭深浅两种玫瑰色绒线的交织,来摹拟野菊花的姿态(野菊花型也是冯氏当时独创的针法)。造型上采取中袖,并衬以垫肩。此装在春夏季十分适宜,并获当年上海青年会编织物展览头奖。
代表作二:珍珠帽。1983年作,为现代女青年所用。采用辫子针、短针、珍珠针等针法,用深色细绒线和淡色绒线搭配而成。其中珍珠针是冯氏早年总结、顿悟出的一种针法,因外观效果呈饱满的颗粒状而得名,而后的珍珠衫亦源于此。
2. 棒针作品
指以棒针工具为主,辅以钩针、刺绣针等工具的编织作品。
代表作一:原子花流行披肩。1948年作,也为当时
上海市的时髦小姐所用。综合运用棒针、钩针和刺绣针三种工具,用白色结原子花作为此披肩的基础,野菊花结在前片的左右两襟,造成红白相间的效果,艳丽而又高雅。通常披于
旗袍之外,是当时春秋两季的理想外衣。
代表作二:新式外穿女背心。1944年作,同样综合运用双头棒针、单头棒针、钩针和长毛刺绣针等工具,用天蓝色细绒线来编织,用大红色、白色和黑色线来挑花,是当时“最市行的式样”。其开襟是在左肩上和左腋下,均用纽扣来连合;因此在款式上与当时一般的前胸开襟相区别,极具新意。右手边则安排了一只贴袋,袋上又安排了钩上去的花朵,这样就与左肩呈对角线相互呼应达到平衡。领窝之下则安排了一排钩上去的小梅花。
3. 绒线刺绣
即用一种专用的刺绣针(约4厘米长,
麦粒肿很大,可容纳绒线穿过),在已经织好的绒线衣上加绣各种花卉和动物等图案,以起到装饰和美化的作用。一般是在衣服的局部使用,而不是一个完整的作品。
冯秋萍将其分成“平针绒线衫上绣花法”、“毛线衫上绕花绣”和“钩针立体绣”三大类。第一类是“用缝针从一针中穿出,列上一行辫子股中穿进拉出;回在原针中,至旁边或上一针中,然后按所选图面(花样)继续穿绣”,代表作有
猫头鹰、虎等。第二类是先将花样按照需要的大小用虚点描在一张薄纸上,把纸别在要刺绣的地方,然后再绣花瓣、叶子和
花梗等。代表作有
菱形绕花。第三类是用钩针钩出立体部分,再将其缝贴在毛衣上,然后再用绕花绣法补充某些细节。代表作有立体绣熊猫。
教育与传播
1. 通过广播和电视
早在20世纪30年代,冯秋萍即在行业内外声誉渐隆,并常被邀请至绒线行与广播电台讲解和传播绒线编织技术。据记载,冯秋萍当时“每天下午二点到五点,在义生泰教授绒线编织法外,又于每日上午十二时半至一点三刻,在元昌广播电台播音”。上海解放后的第三天,她就应邀在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继续讲授
编结艺术。
改革开放后的1984年,冯秋萍又与继承母业的大女儿冯秀婷一起在上海电视台主讲“绒线钩针编结法”,再次引起轰动并带来编织女红的高潮,对编织技艺的恢复提高起了很大的作用。
2. 通过著书立说
1936年12月,她出版了《秋萍毛织刺绣编织法》,将自己设计的花型与款式、使用工具、材料、方法和步骤公布于众。1948年又出版了《秋萍绒线编结法》,这本书收录了她在民国时期设计的不少经典之作。解放后她更是连续出版了十余部著作,同时还在一些期刊上发表文章继续推广编结技艺,其影响十分深远。冯秋萍的著述可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技法总结类——如将绒线刺绣的方法总结为飞形刺绣法、回针刺绣法、钮粒刺绣法等12种方法,将绒线编织的针法总结为底针、短针、长针、交叉针、
萝卜丝针等几十种针法等。第二类是培养兴趣和点评时尚类——冯氏的文笔一如其编织技艺般优美娴熟,而且观点甚独到。如“既可增加生产又可免除无谓消遣”,指出了编织毛衣作为一种现代女红的特点和优点,培养了初学者的兴趣;“经济为经,美丽为纬”,指出了毛线衣的美与节省之间的交互关系;“在原子时代的今日,世界一切的一切,均在科学的摇篮里孕育出更进步的潮流,因此我们的一切亦跟从着时代。”指出了毛线衣也应当遵从流行,与时俱进。
3. 通过办学
冯秋萍于20世纪30年代起在上海创办了“秋萍编结学校”,这是一种以传播编织技艺为内容的短训班。经过前后几十期这样的培训班,有一大批“小姐和奶奶们”获取了这种现代女红的技艺,冯氏也被誉为“编织导师”,显示了她在当时编结业的地位。而后,她们中的一部分人又受聘于当时
上海市的各大绒线行,将冯氏的编织技艺进一步发扬光大。
学生李黎明
在冯球萍的众多的学生中,最有成就的就是被业界称为“编织皇后”的时装设计师
李黎明。李黎明大学主修文学,在偶然的机会遇到了冯秋萍,被冯收为学生,师生俩合著了一本书。后来李黎明又为身体欠佳的冯老师整理收集资料并替她外出讲课。
个人评价
融入西风东渐的潮流
与西装、衬衣、大衣一样,毛线衣也是当时“舶来品”的一种。
编结工艺于19世纪由教会传入后,在
山东省等地成为家庭妇女的重要谋生手段,其钩针编织品均返销
英国。而在上海则成为小家碧玉闲暇的休闲方式。编结出来的毛线衣、背心、披肩甚至夹克、舞裙等,极大地丰富了当时的服装品种。罩于
旗袍之上的毛线衣、披肩与玻璃丝袜、高跟皮鞋等一起妆扮出20世纪30年代
上海市时髦女郎的靓丽形象。这种中西合璧的穿着方式,成为民国时期“西风东渐”的历史潮流的一部分。“可以说,在这之前,
中原地区人从古人那里找衣服穿;在这之后,中国人从洋人那里找衣服穿。”
艺术造诣
冯秋萍积极倡导的编织技艺是一种新时代、新形势下的新女红。她个人的艺术造诣提升了当时整个上海乃至全国的绒线编织水平。当时上海滩有鲍国芳、金曼南、朱蕊芳等一批绒线编织的高人,但冯秋萍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她当时就被赞誉为“巧夺天工”的“编结界不可多得之奇才”,解放后被人民政府授予“特级
工艺美术大师”称号,更是众望所归。她的贡献之一是创作了野菊花、
大花美人蕉、孔雀、
牵牛等新颖的花型并被广为传播。贡献之二是拓展了绒线
编结的领域,由原本用于保暖的内衣拓展至外衣,由原本纯粹的“舶来品”拓展至
旗袍等中西合璧的品种,由服装拓展至鞋帽、披肩等饰物,甚至还在日用家纺领域作出了成功的尝试。
工具的创造性使用
冯氏对于编织工具的应用十分得心应手,并发掘了许多创造性的新用法。比如她将单头棒针、双头棒针与刺绣针综合运用,用拉针法将平针结成一个个凹进的蜂巢般的圆形,形成了美妙的肌理。正是对于工具的巧妙使用,使得她创作了野菊花、麦浪花、
金手指奖等一个个新颖美观的经典花型,成为后人进行绒线编织的楷模。
英文介绍
I am the master node for the family Feng. Feng Qiuping daughter'sson, Feng Xiuting successor. Yi-Peng Chen(Gary Chen) (I am in the United States)[font][font] [/font][/font]
Firstof all, thank you to my grandmother miss Feng Qiuping. Fengqiu PingPing Xiuting heir in the United States hit a mother and daughterknitting wool knitting Feng Feng Xiuting .. the great cause of themodern master of hand-woven
设计 of knitting wool garments exportedto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Promoted to the World Trade. In theUnited States Radio and
TELEVISION \u003c\u003ctalks\u003e\u003e speaker.Acclaim by the audience. U.S. President Bill Clinton a letter from themother's care Ping Xiuting. Support. Miss Feng Xiuting mothers in Chinaand the United States of all business information.'s Business in theUnited States in particular. In all yi-peng .Chen(gary Chen)(the best motherknitting wool knitting students) to preserve all of my wife Na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