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桐琴(1886—1920),字友,
青海省乐都区人,1906年加入
中国同盟会,追随
孙中山投身民主革命。1909年,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二期工兵科学习。1912年毕业回川,与其同学王法、樊政、
胡登云等人返回
兰州市,密谋革命。焦桐琴策划炸毁保皇倾向明显的
甘肃省督军
赵惟熙总督府未果,后参加护法战争。1920年6月25日在黄浒镇战役中,焦桐琴率部与军阀激战,不幸牺牲。
焦桐琴,字友邕,1886年出生于青海省乐都县的一个农民家庭。穷困之家,吃饭都成问题,但开明的父亲还是将聪颖过人的焦桐琴送入私塾,“上学时的他好学上进,老师经常夸奖他有奇才,以后必有远大前程。“
1902年,焦桐琴的父母无力支持他继续求学。由于不甘心放弃学业,焦桐琴决定离开故乡去寻找新的人生道路。他先后辗转于
兰州市、
平凉市、
汉中市等地,进入甘肃陆军学堂学习,接受了国文教师、毕业于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的同盟会会员王之佐等人的进步思想和革命主张。在此期间,他回到老家后,曾在大洼小学堂宣传革命思想。之后他来到了四川成都。
此时,
孙中山领导的
中国同盟会在
四川省迅速发展,革命思潮风起云涌。1906年,焦桐琴加入同盟会及其会党武装,在熊克武军中多次参加武装起义,但均未成功。后来被保送到保定陆军学堂第二期工兵科学习。
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这时,焦桐琴已从保定陆军学堂毕业,奉命在
甘肃省旧军阀的部队里任职,“当时焦桐琴在军中很有威望,前线作战亦十分勇敢,为
黎元洪所器重。”
之后,焦桐琴秘密联络了甘肃公立法政学校的学生
师世昌和
临洮县新建左军青年教官王法、樊政、
胡登云等策划发动
二次革命。1913年9月,他们密谋炸毁兰州总督府,但因走漏消息,被捕入狱。经
革命党多方营救,焦桐琴被保释出狱。获释后,焦桐琴进入
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学习,毕业后分配到新建右军任教官。
据董英武、李宗孝介绍,当时,蔡大愚与法政学校教务主任赵学普、教员
杨希尧、学生师世昌等,联络狄道新编右军的焦桐琴和地方实力派军人
马廷勷等,策划甘肃护法运动,并得到了孙中山先生的支持。
孙中山同意他们“从下层入手,联络士兵,组织可靠武装发动事变”的策略,并发了密码本、路费,同意必要时帮助钱款、枪械。
1917年1月初,蔡大愚、焦桐琴、马廷勷、赵学普、杨希尧等人在兰州召开秘密会议,制定了详细的起义计划。随后众人便分赴各地准备起义。至此,甘肃护法运动已成为孙中山护法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当年
冬至前的一个晚上,赵学普、边永福欲秘密潜入城内时,被守军在洮河浮桥边击毙。听到枪声,焦桐琴以为是军队到达的信号,急忙登上城墙开枪联络。枪声引起兰州军阀
陆洪涛的部下分统刘忠的怀疑,他召焦桐琴询问情况。焦桐琴当机立断,击毙刘忠荩等人,急召部下起义。然而,因事态突变,仓促之下士兵难以集合,焦桐琴被迫只身逃亡。“
胡登云、
杨希尧等在狄道、
河州发动的起事也纷纷失败。至此,甘肃护法运动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但焦桐琴在
护法运动中表现出了非凡的果敢机智。”
起义失败后,焦桐琴在
甘南藏族自治州潜藏下来。待抓捕风声稍息,他便辗转逃往四川总督熊克武军中。熊克武听了他击毙敌军首领、机智逃脱的情况后大加赞赏,称他“才兼文武,胆识过人”。熊克武欲任他为
少将旅长,他再三辞官,熊克武便任他为四川督军总署警卫团三营副营长。四川督军总署警卫团的团长,就是日后成为新中国十大元帅之一的刘伯承。焦桐琴在刘伯承的领导下,参加了一系列革命活动和军事斗争。战场上焦桐琴作战勇敢,足智多谋,屡屡建功,1920年年初被升任为
上校营长。1920年6月,黄浒镇战役爆发。战斗中,
焦桐琴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壮烈牺牲。”焦桐琴牺牲后,他的遗体由刘伯承安葬在成都陆军公园。焦桐琴和刘伯承在革命历程中并肩战斗,出生入死,建立了极为深厚的革命友谊。1922年,刘伯承不仅将他的遗体妥善安葬,还将焦桐琴墓碑的照片和两千枚
银元一并寄给焦桐琴的大哥焦发昌,并安排焦发昌到
四川省任职,还将焦桐琴的一个儿子接到四川上学,以示对烈士英灵的告慰。”
如今,焦桐琴的遗物遗照等文物都在
乐都区文管所被妥善珍藏。时光荏苒,刘伯承元帅寄给焦桐琴家人的亲笔信的信封已经泛黄,苍劲有力的字清晰可辨。这封信见证着一份珍贵的战友情、一段风云激荡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