皱盔犀鸟(学名:Rhyticeros undulatus),又称苏门答腊皱盔犀鸟,是
犀鸟科、
无盔犀鸟属的大型鸟类。体长约102cm,嘴粗大,黄色,上嘴基部有一长形而扁平的盔突,其上有隆起的雏褶,形成皱盔。雄鸟羽冠
栗色,头、颈、尾白色,其余体羽黑色。喉囊黄色,其上有一黑色横带。雌鸟尾白色,其余体羽黑色,黄色喉囊上亦有一黑色横带。皱盔犀鸟主要栖息于海拔400-1500m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飞翔时显得较笨重,很远即能听见振翅声响。主要以植物果实为食,也吃
树蛙属、蝙蝠、蜥蜴等动物性食物。
皱盔犀鸟雄鸟前额栗色,并沿头顶中央向后延伸至枕部以后变宽,羽冠亦为栗色,其余头、头侧、脸、前颈、颈侧和上胸白色,微沾皮黄色。后枕往后的整个后颈和体羽黑色,并富有金属绿色或紫蓝色光泽,尤以后颈、肩和上背较明显。尾纯白色。喉囊皮肤亮黄色或橙黄色,其上有一宽的黑色横带,通常横带在中部断裂。
皱盔犀鸟的虹膜雄鸟橙红色至血红色,眼周裸露皮肤暗红至砖红色。雌鸟虹膜
褐色或灰褐色。嘴象牙黄色,基部缀暗橙红色,雌鸟嘴亦为黄色。嘴缘有细锯齿状缺刻,上嘴基部有一较扁平的盔突,其上有6道皱褶隆起,形成“皱盔”。嘴基两侧各具数道斜形雕纹,脚绿色或石板黑色。
皱盔犀鸟主要栖息于海拔400-1500m的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中,尤其在河流沿岸湿性常绿阔叶林中较易见,有时也进到村寨附近和果园中活动和觅食。它们的
栖息地包括泰马半岛、
苏门答腊岛和婆罗洲的森林。
皱盔犀鸟常成3-5只的小群活动。叫声单调、沙哑、像狗叫,有时也能发出低沉的双音节声音。飞翔时显得较笨重,很远即能听见振翅声响。主要以植物果实为食,如
无花果等水果,也吃
树蛙、蝙蝠、蜥蜴等动物性食物。皱盔犀鸟不喝水,而是从食物中获取所需的水分。吃东西时,往往先用嘴将食物向上抛起,然后再用嘴准确地接住,吞下食物。它们的叫声是刺耳的“卡卡”或深沉的“喔喔”,可以在数英里外听到。
皱盔犀鸟的繁殖期在2-6月。营巢于树上,特别喜欢选择在丛生的巨树上营巢。每窝产卵2-3枚,有时仅产1枚卵。卵为白色,有时沾染黄色,光滑无斑。卵的大小为49.5-72.5mm×38.0-47.1mm,平均62.0mm×43.2mm。这些鸟是一夫一妻制的,终身成对生活。它们利用树洞筑巢,雌鸟会用泥土和粪便封住洞口,只留下一个小洞,太小以至于幼鸟无法飞出。它们由雄鸟独自喂养,雄鸟会为它们反食物。几个月后,幼鸟长大后,雌鸟会打破巢穴飞出。皱盔犀鸟于1988年首次在人工饲养中繁殖成功。
皱盔犀鸟分布范围非常大,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km²,
栖息地质量,
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因此被评价为无危物种。然而,由于栖息地的严重森林砍伐,皱盔犀鸟在2018年被《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上从近危物种上调至濒危物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