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形式主义
20世纪初在俄国盛行的文学思潮
俄罗斯形式主义是20世纪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理论流派,它对整个20世纪的文学理论和文学批评的发展和走向具有奠基性的作用。
俄罗斯形式主义起源于莫斯科圣彼得堡。1914年,以罗曼•雅各布森为首的莫斯科国立大学语文史系学生组成了莫斯科语文学小组,他们的组成目的是要研究语言格律和民间文学等关于文学本质的问题,他们后来被称为莫斯科语言学派。而另一方面,圣彼得堡学派也于1914年出现,原称为“诗歌语言研究协会”,以什克洛夫斯基为首。这两个学派的理论方向基本一致,彼此切磋交流,形成了后来所谓的“形式主义”文学思潮。
俄国形式主义流派的理论建构旨在建立一门科学的文学学科,研究文学自我指涉的独立价值,以此恢复文学的活力与魅力。其主要代表人物有什克洛夫斯基(Шкловский В.)、雅克布逊(ЯкобсонР.,也作雅柯布森)、艾亨鲍姆(Эйхенбаум Б.)、托马舍夫斯基(Томашевский Б.)、蒂尼亚诺夫(Тынянов Ю.)等。
主要影响
对艺术语言的影响
俄罗斯形式主义的主张逐步影响到当时的各艺术领域。而俄罗斯悠远而又丰厚的艺术传统,未来主义,象征主义各种思潮相互交汇的历史图景,促成了俄罗斯形式主义对艺术语言的历史性迈进。
在电影表现或分析上的影响
形式主义强调不同形式的运用可以改变材料的内涵,剪接、绘画性构图与声画元素的安排都是形式主义电影工作者的兴趣所在。
发展历史
俄国形式主义于1930年代中期,遭斯大林主义的压迫而停止在俄罗斯的发展。它是西方文学史上重要的文艺思潮之一,对后来的结构主义符号学、乃至英美新批评派的形成,都有着很大影响。
代表人物与理论主张
一、文学作品是“意识之外的现实”。他们主张文学的内部研究,无关经济政治和作者。
二、罗曼·雅各布森提出文学研究对象:文学性。文学之所以成为文学,就在于文学性,就在于文学语言的联系和构造中。(不同于日常性和科学性语言,比如科学一加一就是二,但是文学却可以是似而非,存在悖论。)
三、什克洛夫斯基提出“陌生化”原则。因文学创作的宗旨不在于审美目的,而在于审美过程。为人们过于熟悉的事物,而失去对其的感受,因此要让事物陌生,以此加大理解难度,延长审美过程,重新审美感知原来的事物。而文学创作离不开语言,因此要先将语言陌生化。比如列夫·托尔斯泰将“圣餐”称为“一小片白面包”。
四、巴赫金阐述了他的一系列理论,如对话理论、狂欢化、复调小说和话语杂多等。
五、艾亨鲍姆提出科学实证主义文论。另外他认为文学史的发展有自身必然规律,不随经济、社会、意识形态的变化而改变。
四、文学语言与日常语言。不同:日常语言有交际功能,内容意义最重要;而文学语言中,表达本身即形式就是目的,丧失语言的意义,只有诗学功能。联系:文学语言是日常语言的陌生化之后的产物。
五、方法论上,采用语言学二分法,将内容与形式对立。布拉格学派主张形式可以决定、创造内容,形式不受内容自主支配,独立自主。
主要意义
俄罗斯形式主义在文学批评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上都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们对文学批评的原则、功能等问题的看法带有强烈的反传统色彩。俄国形式主义虽存在的时间比较短暂,但影响是深远的。他们不仅对法国结构主义文学批评的影响显而易见,而且在新批评乃至贝尔托·布莱希特的“间离效果”中也可以看到俄国形式主义的先驱意义。
参考资料
电影理论学习札记(四)|俄国形式主义.微信公众平台 电影理论与评论.2024-03-18
俄国形式主义的叙事理论研究.中国社会科学文库.2024-03-18
目录
概述
主要影响
发展历史
主要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