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凉(1955年—2024年02月18日),中国内地编剧,农民子弟。1973年下乡插队,1977年参加高考落榜,后参加工作。2000年担任
剧情《
押解的故事》编剧,2006年再次担任《
雪花那个飘》编剧。王凉的作品包括《
列宁在1918》和《雪花那个飘》等。
中学毕业就下乡,参加高考却落榜,40岁又下岗……西影厂著名剧作家王凉的人生之路走得很不平坦。然而,他凭借自身不懈的努力,40岁时人生“大转弯”,从此,他的名字和
傅彪、
戈治均、
倪萍、
巍子、
邵兵的名字连在一起,一次次出现在了银幕上。
王凉生于1955年,1973年下乡。4年之后,他作为返乡知青参加高考,但两度都落榜了。王凉说:“那时就想考文学和导演专业,但都没考中,后来看到一篇文章,说的是不要把时间都浪费在考试上,于是我参加了工作,到印染厂当了一名工人。”虽然工作了,但喜欢看书的王凉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后来他调到西影大酒店工作,没想到1995年酒店倒闭了,40岁的王凉也下岗了,他的人生走到了十字路口。
作为西影厂子弟,王凉从小就浸染在电影中,在下岗之后的四五年里,他一直写剧本:“我真的很感谢家里的支持,那几年,我没有分文收入,就靠父母和姐弟的接济生活,但是家人没一句埋怨。当时
颜学恕导演也给了我很大帮助,经常给我指导。”真是应了那句老话,功夫不负有心人,王凉的剧本《
押解的故事》被导演
齐星看中,很快就拍成了电影。这个低成本电影成了2002年第10届
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的大赢家,一举囊括了最佳导演处女作、最佳男主角、最佳男配角等三个奖项,我省演员
戈治均因此片成为影帝,
傅彪也由此赢得自己第一个
中国电影金鸡奖奖项,而王凉也获得了最佳编剧
提名奖。虽然当时人们将目光聚焦在明星身上,但王凉还是深感欣慰,自己的努力没白费。
王凉说:“我喜欢用笔写下故事,其实剧本就是要反映人间的世态炎凉,而我对此深有感触。”王凉的作品每部都受到名导们的青睐:描写陕北说书艺人的《
日出日落》,去年被导演
滕文骥搬上银幕,由
巍子、
邵兵主演;刚刚在
甘肃省景泰关机的电影《
雪花那个飘》,是导演
杨亚洲约他创作的,一个关于电影放映院的故事,为此,王凉在
陕西省、甘肃等地走访了4个多月,实地采访多名乡村电影放映员。
倪萍在片中出演了一个热爱电影的放映员。电影中有王凉自己的童年记忆,剧中倪萍对着笔直的山崖放映电影《
列宁在1918》,那句经典台词响起:“面包会有的,牛奶会有的……”有小女孩喊道:“好电影会有的。”其实,这也是王凉的生活写照———只要努力,一切都会变得美好,踏平坎坷是坦途。
押解的故事(2000) .... 编剧
日出日落(2005) .... 编剧
王凉大器晚成。他以真实、朴实的电影《
押解的故事》引人注目。他的电影创作为中国电影画廊,增添了新的典型人物艺术形象。(
西安新闻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