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秋乡
云南省南涧县辖乡
乐秋乡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北部,距县城35公里,总面积163.26平方千米,常住人口18464人(2017年)。
概况
乐秋乡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西北部,地处东经100°61′-100°26′、北纬24°57′-25°04′。东与南涧镇接壤,南与拥翠乡隔河相望,西与碧溪乡交界,北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清华乡相连,面积163.7平方千米。辖米家禄、东升、乐秋、麻栗、联合、上虎、猪街7个行政村。乡政府驻虎街哨,距县城36千米。境内最高海拔2505米,最低海拔1550米,平均海拔1910米。
历史沿革
1958年为乐秋公社,1963年设区,1969年复改公社,1984年复设区,1988年置乡。1997年,面积163.3平方千米,人口1.7万,辖上虎、米家禄、乐秋、东升、联合、猪街子、麻栗7个行政村。2003年末,面积163.26平方千米,4454户、17977人,人口密度109.73/平方千米,辖上虎、米加禄、东升、乐秋、猪街、麻栗、联合7个行政村,116个自然村,136个村民小组。
[邮编]675705[2007年代码]532926202:~201米家禄村~202东升村~203乐秋村~204麻栗村~205联合村~206上虎村~207猪街村
地理环境
乐秋乡位于南涧彝族自治县县城西北部,地处东经100°61'-100°26',北纬24°57'—25°04'。1958年,乐秋公社设在乐秋街,1966年12月迁往乐秋乡政府驻地虎街哨,距县城36千米。乐秋又称“上猫街”。
“乐秋”一名,得名于乐秋街村(社)名。东与南涧镇接壤,南与拥翠乡隔河相望,西与碧溪乡交界,北与巍山彝族回族自治县青华乡相连。总面积163.26平方千米,全乡辖米加禄、东升、乐秋、麻栗、联合、上虎、猪街7个村民委员会,89个自然村,136村民小组。2006年全乡财政总收入预计完成239.84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596.6元。
有耕地面积19298.83亩(水田3951亩,旱地15347.8亩),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1.19亩;全乡的耕作以一年两熟为主,东升、乐秋、米家禄属河谷区,耕作品种为:水田以水稻、蚕豆、小麦、阳芋、油菜、蔬菜等,主要以水稻、油菜为主。旱地以包谷、小麦为主,亦有烤烟、油菜、小麦、豌豆、蚕豆等。乐秋、猪街、上虎、麻栗、联合属于高寒山区,耕作品种为:包谷、小麦、蚕豆、豌豆,以包谷、小麦单一耕作为主。
自然资源
乐秋乡地处横断山系纵谷区,属无量山中段,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最高海拔点庙山新山寺海拔2505米,最低海拔点米加禄河边队海拔1580米,平均海拔1910米。山高坡陡,立体气候明显,河谷地带具有一定的亚热带气候特征。年平均气温21-22℃,年平均降雨量坡脚为800毫米,山头1100毫米。属典型的高寒山区农业乡,具有雨热同期、有霜期短、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的气候特点。适宜各类高海拔耐低温、低海拔耐高温的农作物立体种植。
人口民族
人口
乡武装部共建立一个民兵营、二个基干连、七个普通连。
2006年末,全乡总户数4484户17543人,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111人。
2021年7月,南涧彝族自治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乐秋乡常住人口为13259人。
民族
有汉、彝、白、苗、哈尼族、回、拉、纳西、布朗10个民族。
经济
2006年全乡农村经济总收入预计完成5146万元,比上年同期4677.73万元增468.27万元,增10.01%;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实现1596.6元,比上年同期1517元增79.6元增5.25%。固定资产投资1555.8万元,比上年同期1296万元增20.05%。金融运行平稳,各项存款余额达1100万元,贷款金额达1400万元;市场繁荣,农民收入增加,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主要农产品产量:2006年全乡粮食总播种面积40400亩,其中小春20600亩,大春19800亩。全年粮食总产量为765.4万公斤,较2005年662.9万公斤增产102.5万公斤,增幅为15.5%。全年粮食单产189.4公斤,165.3公斤增产24.1公斤,增幅为14.6%。
烤烟:全乡种植烤烟6000亩,完成示范面积2000亩,地膜烟3100亩,大小连片39片2384亩,轮作面积5810亩,轮作率达96.8%;全乡育苗11个点,62个大棚;新建烤房267座,累计建设标准化烤房2442座;新建水窖400个,累计有水窖7472个;完成烤煤3600吨;收购烟叶840000公斤,其中:上中等烟叶715000公斤,出口备货125000公斤,上中等烟均价11.91元,累计均价10.66元,实现烟农收入8954400元。农业总产值(现价)5144.8万元,其中:农业产值2911.7万元,林业产值322.7万元,畜牧业产值1313.7万元(2006年末,大牲畜存栏12394头,生猪存栏12856头,山绵羊存栏10668只,肉牛存栏11740头。肉猪出栏11714头,比上年11513头增1.7%;山、绵羊出栏13011只,比上年12622只增3.1%;肉牛出栏3954头,比上年3613头增9.4%;禽出栏214514只,比上年207033只增3.6%,出栏率不断提高。肉类总产达2175.5吨,其中,猪肉1174.1吨,牛肉484.4吨,羊肉195.2吨,禽肉321.8吨,禽蛋产量149.2吨。畜产品收入在农村经济收入中的比重越来越大。)
2006年末,完成退耕还林2149.8亩,造林5666.6亩,义务植树7.66万株,封山育林5.50万亩,经济林面积34936亩,荒山荒地2500亩。
全乡有劳动力10139人,从事二、三产业劳动力1148人。农村劳动力8991人,劳动力转移1249人。
发展历程
有汉、彝、白、苗、哈尼族、回、拉祜、纳西、布朗10个民族,少数民族11380人,占总人数的65%。各村委会设一个普通连,各村委会建立15人以上的抢险应急小分队,乡建立县属抢险应急、防暴、抗洪、森林防火分队50人。2004年,建成乐秋乡“十大治安防控体系”。成立七支治安联防队50人,成立7支民间义务消防队60人。每年与村民签定治安责任书和消防安全责任书。全乡设9处报警点。全乡社会治安良好,秩序稳定。
乡级机关引水工程2003年7月开工,2004年9月竣工,共计投入资金169.6万元。解决了3438人、2260头大牲畜的人畜饮水问题。计划灌溉面积1500亩,实灌面积1000亩,主灌区为虎街哨、猪街、大尧等地。
1998年,架设2000米的钢管引水工程,解决了401人和196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
2000~2005年,异地搬迁工程,重点村建设,中英合作项目资金下达,全乡建成了宏光、东升、干平田、大乐秋、木苴田、问六、富候、铁厂、黄草坝、拉马苴、下母公郎等初具规模的农村引水供水工程16处,有效解决了部分村社的人畜饮水问题。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全乡建有937口沼气池,建成“一池三改”578户,节能灶865口,安装太阳能62户。
集贸市场:2000年,出资12万元进行小集镇远期规划(100年),集镇规划面积3平方千米。2003~2005年,投资102万元完成乡集镇一、二期工程建设,商品交易场所等得到有效配置,市场功能等到进一步完善,个体工商户发展到40余家。2004年成立乐秋乡环卫站,解决下岗职工就业4人,有效改善了市场的卫生质量。2000~2005年6年间翻开了乐秋乡小集镇建设新的一页。
粮食作物
粮食作物:大春以种植玉米、稻谷、大豆为主;粱、荞子番薯、秋阳芋芸豆、芋头等次之;小春以种植小麦、蚕豆、洋芋为主,豌豆次之。
杂粮:大春以高粱、芸豆为主,小春则是豌豆。
全乡的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为主,主要是小春油料作物。加工后油饼既是优质肥料,又是畜类的精饲料,而菜花则是好蜜源。一般为蔓生和净种两种,多种大水田条件好的沙地田块中,常与旱地小麦、蚕豆或豌豆混作,种植品种主要有双低油菜(H012-2)等品种。
主要特色产品:泡核桃、茶叶、辣椒、红花、花椒、大白云豆。
社会
人口卫生
2006年末,全乡总人口17567人,其中:男性9324人,占全乡总人口的53%,女性82432人,占46.9%。
多年以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乐秋乡的农村医疗卫生防疫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基本上形成了乐秋卫生院、防保站、村级卫生室、乡村医生为骨架的农村医疗卫生工作体系,广大群众能做到就近就便治病和防疫。
乐秋卫生院有病房3间,病床6张,医资队伍10人,年业务收入20万元以上,村级卫生室7间,病床7张、乡村医生20人。“五苗”覆盖率100%;已婚育龄妇女3685人,已落实节育措施3192人,节育率86.6%;2006年领取独生子女证380人。建成4所标准化村级卫生室。成立了乐秋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管理委员会,分发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宣传资料万余份。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共16224人,参合率92.3%。享受低保1915人。
文化教育
全乡有农村初级中学1所,7所村完小,教学点20个,1所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在校中学生452人,小学生1556人,公办教职工135人,代课20人,教职工总数155人。其中:高级职称2人,中职67人,初职6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44%,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100%,升学率100%。
1997年,全乡达到了普及6年义务教育验收标准,1998年,达到了扫除青壮年文盲的验收标准,2000年,通过了省、州、县三级普及9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和普及实验教学工作的达标、验收。
在各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乐秋乡各届党委政府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振兴教育、培养人才,科技兴乡作为硬任务抓,千方百计、百计千方地多渠道筹措经费,通过“普六”、“普九”、“危房改造工程”实施,投入达数百万元经费新建、扩建、修缮学校,乐秋乡教育迅猛发展,不论是校舍建设、校园校貌、教风学风,还是“四率”的巩固与提高等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当今的乐秋,最好的房屋在学校,绿化美化最好的是学校,最有活力和生机的也是学校,管理最严格的还是学校……2006年5月,通过了省政府教育督导团对我乡的“两基”、“普实”的复查和年审。
全乡有乡级文化站一个,村级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7所,有线电视覆盖乡政府驻地,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达100%。
水利设施
建成小水窖7764个、小坝塘11个,新增灌溉面积380亩,改善灌溉面积2800多亩,完成人畜饮水工程18件,解决了4100多人、310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困难问题。2005年投资143万元完成乡级机关引水提水工程,改善了政府所在地机关单位及附近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生态环境治理建设方面:圆满完成东升河小流域治理工程,完成水保林、经果林栽植4118亩,实施封禁治理8149亩,完成石谷坊三座1332m3,完成保土耕作2364亩。
基础设施
通电:通过近20年的努力,全乡实施农网改造一、二、三期工程,降低了农村生产生活用电单价,普及了农村电器化水平,提高了广大农村的生活质量,有效改善了生态。到2006年,全乡89个自然村全部通电。
通水:乡境内大部分地域属高山地带,地表和地下水资源匮乏。境内水资源为淡水,水质达到农业灌溉、养殖要求,符合人畜饮水等生产生活用水标准,但境内东升河流域一直有钉螺繁殖,到2006年仍不能彻底根除,通过上级部门积极争取争取农村饮水安全项目,2007、08年将投资477.95万元,完成92个村民小组的安全饮水项目,管道架设365.7公里,解决13147人,5910头大牲畜的饮水安全问题。
通电话:1996年11月,虎街哨开通256线程控电话,电话用户达112户。1999年,开通移动电话,至2006年共有移动、联通机站共8痤,辖区覆盖率达95%以上,全乡拥有固定电话456部,移动电话738部。除电话外,乐秋还开通了DDN数字电路、窄带、宽带(ADSL)上网电话、IP公话超市等,极大地方便了百姓的生产生活。
通广播电视:现全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100%,全乡拥有3119台电视及电视接收机。
交通
通路:全乡实现了村村通2006年末,全乡通路里程达362.2千米,其中县乡公路(境内)11千米,乡村公路42.55千米,全乡7个行政村实现了村村通,并有专人维护。有127个村民小组通路,占全乡136个村民小组总数的93%。全乡基本形成了以乡村公路为主动脉,村组公路相连的交通网络格局。2007年底投资近1500万元的通畅通达工程实施完毕,将极大提高全乡道路通行质量,改善人民群众安全出行。
新农村建设
乐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乐秋乡新农村建设,成立领导机构,加强对新农村工作的领导,并成立工作队进驻7个村民委员会指导新农村建设工作。新农村工作按照乐秋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结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村容整洁、乡风文明、管理民主”的二十字方针,重点围绕“重视教育,提高农民素质;加强班子,培养建设队伍;科学规划,着眼未来;强化建设,夯实农村基础;抓村容,促进乡风文明;抓制度,推进民主进程”的思路和搞好示范引路相结合的方式,加强对新农村建设工作的领导和指导。通过2007年上半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成绩,主要是:农民素质培训加强,农民群众的素质提高;强化了村两委班子建设,培养了一支有力的工作者;抓实了行政村规划,为今后五年工作指明建设方向和内容;加强了道路交通、能源、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夯实了农村基础;抓好村内卫生建设,房屋亮化建设和农村精神文明工作,形成良好村风;制定完善村两委工作各项制度,为村内民主奠定基础。
获得荣誉
2003年被大理白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评为“无毒社区”,2004年被县人民政府评为“无毒乡镇”乐秋派出所多次被评为“普法”先进单位和政法先进集体等。
2001年12月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2002年12月被团县委授予青年文明号,2005年12月再次被县委、县人民政府评为文明单位。
参考资料
乐秋乡.行政区划网.2016-03-10
目录
概述
概况
历史沿革
地理环境
自然资源
人口民族
人口
民族
经济
发展历程
粮食作物
社会
人口卫生
文化教育
水利设施
基础设施
交通
新农村建设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