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第十七中学
湖北省示范高中
武汉市第十七中学创建于1933年,位于武汉市硚口区解放大道433号,是湖北省示范高中、全国首批学校体育工作示范学校、武汉市首批艺术特色高中、湖北省学校文化建设百强校、省平安校园、市文明单位。
学校设施方面,有满足音乐、美术、传媒等艺术专业需要的独立艺术馆;有满足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标准足球场,400米塑胶跑道,4个篮球场;有满足师生共同身心健康发展的现代化录播教室、心灵驿站、多功能图书室、阅览室等。截止2023年4月,学校现有在编教师147人,高级教师87人,市、区学科带头人26人,市、区优秀青年教师18人,骨干教师占比超过80%。
学校介绍
校园历史
武汉第十七中学始建于1936年,凝聚了彻党的教育方针,一代又一代十七中人的勤劳与智慧,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创造了全市“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育质量特色,并于 2003 年和 2005 年先后顺利通过了市级和省级两轮综合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名师济济;在这里,一批批学子勤学尊师、刻苦攻读,英才辈出。真可谓“春风七十度,桃李遍五洲” 。
地理位置
现新校区地理位置优越,建于2003年。位于汉水河畔,知音桥北端,解放大道与建设大道交汇之处,交通便利。学校占地64亩(42085平方米),现有36个班,学生2000余人,教职工187人。
学校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确立的办学目标点是:坚持先进的办学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把学校办成教育质量高、师生素质高、社会声誉高的省级示范性高中
教学理念
从轻轨车站鸟瞰校园,又是一道亮丽的风景。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乐于探索、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省级骨干教师5人,高级教师65人。
教学设施
为充分发挥优质高中的优势和我校的可持续发展,政府投巨资对我校进行了整体改造。整体改造后的十七中,校园布局合理,建筑错落有致,宽阔的主干道把校园化为东西两部分,东部是教学区,有绿草如茵的绿化广场,造型别致的艺术馆,设备齐全的科技楼,巍峨的整饧的教学大楼,功能齐全的行政办公楼;西部为运动区,有400米塑胶跑道的标准田径场、足球场。有四个标准的篮球场及多个乒乓球台组成的乒乓球区。优良的运动设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条件。学校是武汉市花园式学校,有雅致的生物园、盆景园、艺术长廊。
师资队伍
在教师队伍建设上,学校确立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立德树人,形成了以不甘落后、奋发进取为核心的十七中精神,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敬业爱生、乐于探索、与时俱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现有特级、省级骨干教师 5 人,高级教师 65 人,一级教师70余人,有研究生学历及双学位9人,市区学科带头人和优秀青年教师34人,省市区先进教师50余人,有国家、省、市、区学科专业学会会员、理事、理事长等80余人。
历史沿革
1933年,在民国汉口市政府吴国桢市长的倡导下前武汉市立职业学校包括第一、第二职业补习学校和妇女职业补习学校合并为汉口市职业学校。
1938年10月,日本侵略者占领汉口市立职业学校。学校被迫西迁至湖北恩施的龙凤坝,并入“湖北联中”。
1946年2月,学校迁回武汉。
1946年2月,汉口国民政府重新创办女子普通中学。即将原汉口市女子中学分解成汉口市立第一、第二女子中学,将原市女子中学的寄宿生及家住口利济路以西的学生全部划归汉口市立第二女子中学。
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市军事管制委员会接管汉口市立第二女子中学,并更名为武汉市第二女子中学。 1949年7月,中共中央华中局(后中南局)以武汉市第二女子中学为基地开办了“华中团校”。
1953年,学校建立党支部。
1955年,学校更名为武汉市第十七女子中学。
1959年,学校被列为湖北省重点中学,全市仅四所。
1962年,被列为武汉市重点中学,全市共十三所。   1968年,学校实行男女合校。
教学质量
学校坚持“文理并重,艺术特色”的教育格局,连续10年被评为区“高中教育质量特优单位”,五次在全市高中工作会上交流发言,介绍该校“低进高出、高进优出”高考经验。教学质量从下表可窥一斑:
届别 参加高考人数 上本科线人数 高考总升学率 省线保优率
2000届 213 66 85% 260%
2001届 398 175 93% 333%
2002届 478 180 99.3% 780%
2003届 412 202 100% 240%
2004年高考再创佳绩,上本科人数350多人,其中理科600分以上11人,文科540分以上10人,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名。文理科重点班、艺术班学生100%上本科线。
教育管理
学校管理坚持“以人为本、为学生着想、让人民满意”,突出“情感、制度、目标、过程”,达到职责明确、分工合理、协调配合、政令畅通,管理有序、优质高效的目标。总结出“以情感管理为前提、以制度管理为基础、以目标管理为关键”的管理经验。
学校以主体发展教育为旗帜,以“厚德、砺志、尚文、求美”为校训,形成了“爱国、立志、勤奋、诚信”的校园文化理念。
武汉市第十七中学,秉承其前身汉口二女中“温文而雅,破缚求新”的优良传统,谨遵“厚德、砺志、尚文、求美”之校训,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十七中人的勤劳与智慧,积淀了七十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学校以务实创新的时代精神,在近十年不断深化的教育改革实践中,抢抓机遇、奋力拼搏,创造了全市“低进高出、高进优出”的教育 质量特色,并于2003年和2005年先后顺利通过了市级和省级两轮综合办学水平督导评估,一跃成为湖北省示范高中,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七十年艰辛创业,七十载春风化雨。在这里,一代代教师敬业爱生、精心耕耘,名师济济;在这里,一批批学子勤学尊师、刻苦攻读,英才辈出。真可谓“春风七十度,桃李遍五洲”。“长风破浪会有时,只挂云帆济沧海”,十七中前景无限美好,十七中师生豪情满怀。
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学校将坚持“突出主体、建设队伍、打造品牌、创建”的办学方向,坚持“注重培养学生能力,注重张扬学生个性,一切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的办学理念,不辜负时代赋予的神圣使命,同心同德,乘势而上,再创历史新的辉煌。
领导视察
市长视察
市长李宪生、副市长袁善腊一行调研全市教育工作时,专程来到武汉市十七中,参观了十七中艺术厅,并饶有兴致地观摩了学生的音乐课、美术课现场,对学校的艺术教育给予了高度赞扬。随后,还参观了学校行政楼、教学楼,了解了学校整体改造后的办学情况,对学校所取得的办学成绩表示充分肯定。参加调研的领导还有市政府秘书长谭仁杰、市政府副秘书长罗国轩、市委教育工委书记靳雁、市教育局局长谢世腰及市直有关部门领导,彭有为、肖贤敏、蔡海雄、郑朝忠等区领导及区教育局领导邹蔚原、荣建等陪同调研。
人民政府代区长视察
区人民政府代区长胡勤华、区委常委、副区长肖贤敏、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易明生、副区长郑朝忠等领导一行调研教育工作,先后视察了硚口教育示范园和武汉市十七中学。
在区教育局,胡代区长听取了教育工作汇报。区教育局局长
荣建对硚口教育的发展情况、全区教育发展理念及“十一五”规划、2007年工作思路和重点工作,重点就教育资源重组和“两基”迎国检等工作推进情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汇报。区教育局党委书记邹蔚原对区领导多年来给予教育的关心和支持表示感谢。并表示,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全区教育战线的干部、教职工将不断深化内涵发展理念,构建和谐硚口区教育,努力创造新的业绩。郑朝忠副区长在充分肯定硚口教育在基础薄弱的条件下,经过“十五”期间的努力所取得的突出成绩。同时指出,硚口教育在“十一五”期间的发展还需要做到几个坚持:一是坚持把先进教育理念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追求区域教育发展效益的最大化;二是坚持将教育的科学布局规划与优化教育资源有机结合,追求办学条件的最优化;三是坚持将教育的依法管理与素质教育的实施相结合,追求教育质量提升的整体化;四是坚持将实施教师人才战略工程与提高教育整体水平相结合,追求教育效能的最大化;五是坚持科研兴校与教育和谐发展相结合,追求教育可持续发展;六是坚持将安全教育与校园内外部环境的营造相结合,追求教育的一方平安。
郑副区长还就初中标准化学校建设、“两基”迎国检等重点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他指出,“两基”迎国检工作一定要按“三高”(高水平、高标准、高品位)的要求认真准备,应作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把握目标,认真自评;二是查缺补漏,限期整改;三是咬定目标,创优达标,力争进入全市前三位。
领导指示
胡代区长对全区教育战线干部、教职工在艰苦的条件下创造出来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他指出,谁不重视教育,谁就不重视未来。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全体教育工作者不懈的努力和全社会的大力支持。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教育发展两者之间的关系,实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教育的优先发展,对吸引高素质的人才定居硚口区,吸引外来投资扎堆硚口具有独特的优势,带来的效应能够对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和推动。
他强调,硚口教育要树立先进的人才观,通过挖掘资源,聚集人才,创造品牌,建立起区域教育自身的特色。要进一步整合利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内涵发展。把教育组团建设与城市建设紧密结合起来,着眼于未来,不仅要建好“六大教育组团”,还要充分考虑到今后十年、二十年硚口的发展变化情况,认真做好教育布局定点规划和资源重组工作。要加强宣传、营销教育特色品牌,加大力度培养一批职业教育家、社会活动家和理财专家。
参加调研活动的还有区政府办公室主任许以华、副主任李光、胡亚非、区财政局局长李昌华及教育局全体班子成员等。
乘车路线
乘车路线:乘 1 、 5 、 46 、 70 、 208 、 505 、 512 、 520 、 523 、 531 、 537 、 541 、 544 、 546 、 549 、558 、 588 、 604 、 621 、 708 、 712 、 716 、 720 、 806 、 808 等多路公交车或中巴 以及轻轨铁路列车在宗关站下车
目录
概述
学校介绍
校园历史
地理位置
教学理念
教学设施
师资队伍
历史沿革
教学质量
教育管理
领导视察
乘车路线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