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溪河,又称“寒溪水”,古称清鹤湾,俗称梅塘水或峡内水,位于
广东省东莞市
茶山镇中部,是广东省东莞市
常平镇、
横沥镇、
东坑镇等镇区的
母亲河,来源有两支:一支源出大屏嶂山之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叫梅塘水,一支源出马鞍、莲花二山,称松山水或保和圩水,两支流在沙汇合,流经袁山贝、合浦市,折向西北,经岗梓的鸡咀到横沥镇与东来的仁和水相汇,经茶山、峡口注入
东江南派。主流河道全长59千米,流域面积达720平方千米。
寒溪河属
片岩的
古河床,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寒溪河在常平段,属于
亚热带季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年平均气温22
摄氏度。寒溪河是东莞古代及至近代峡内唯一水上交通干线,是
茶山镇、
东坑镇、
寮步镇、
横沥镇、
常平镇以及上游居民的交通大动脉。明代初期,寒溪河横沥河段就经常停泊着上千只船舶。自1959年开始,由于水利建设,部分河道位移,寒溪河径流加宽加深,此后由于堤坝逐渐加高,寒溪河渐渐变成涓涓小溪。20世纪80年代以后,除常平运河主河道保持开凿时的原状外,往日寒溪水系如网的支流小溪均已填平作工业或商住用地。20世纪90年代后期,寒溪河河水受到严重污染,成为污臭的水流。截至2007年,寒溪河水流最大流量830立方/秒(以峡口水闸排量计算)。2020年3月,东莞市运河综合整治寒溪水常平中心区段工程EPC+O项目正式动工,工程包含堤防工程、清淤工程、景观工程、征地拆迁等八大内容。
寒溪河沿岸的主要景点有青鹤湾文化公园、“一河两岸”鹤翔园等,每年农历四月,寒溪河水位上涨,为龙舟比赛创造了通航条件。
命名
寒溪河,又称“寒溪水”,据《常平镇志》记载,寒溪河古称清鹤湾,俗称梅塘水或峡内水。
位置境域
寒溪河,地处114°12′E,22°87′N,位于
广东省东莞市
茶山镇中部,是
常平镇、
横沥镇、
东坑镇等镇区的
母亲河,主流河道全长59千米,流域面积达720平方千米。有170平方公里的积水区和洪泛区。流经东莞的
黄江镇、
大朗镇、常平镇、横沥镇、东坑镇、
寮步镇、茶山镇,
东城街道,经东城峡口注入
东江南支流。其中,寒溪水在常平镇境内一段长达8公里,流域面积占全镇的80%。
历史变迁
据《常平镇志》记载,寒溪河古称清鹤湾。据清末探花
陈伯陶编写的《
东莞县志》载:“东江,即古龙川水东南流入
广东省界,受惠州诸水而大盛,经府城西过
博罗县县,西流至博罗、
归善县、东莞三县交界处入境潼湖……东江南派(水)自东南头别出,西流过
西湖、石岗,水自东南来注之。又西南过峡口村青鹤湾,(水)自东南入焉……北过员(袁)山贝村复合,又东北过常平墟,西北(水)过塔(泰)岗墟分三派,南派(水)西南流过塔岗村,东坑水自南来注之。东坑水源出高鹰(英)村东北,流过
黄麻岭村,向东北流过东坑市,北至塔岗村,西北至炭步村与中派(水)会。中派(水)会流过上车岗、下车岗二村,又西过炭步村,过神山与北派(水)会。北派(水)西流至横沥墟、仁 和 墟, 水自东北注入。又西过石涌村,西北别出为石岗水,南过神山,中派(水)合南派(水)自东南来。”从陈伯陶对
东江流域的记述中,可知寒溪水属于东江支流。
寒溪河自古以来一直是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明代初期,寒溪河横沥河段就经常停泊着上千只船舶。从东江开来的船只由峡口进入,经茶山、
横沥镇直达常平墟。过去商品的运入和农产品等货物的输出,主要是靠这条航道。当时水上交通发达,商贸云集。据《常平镇志》所载,清道光时期之前,常平境内陆续出现了几个小型集市,如
石马河边的贝墟、仁和水滨的仁和墟、寒溪河畔的常平墟等,这些集市均沿河而设。河道的存在为沿岸居民带来了贸易便利。尤其是常平墟以寒溪河支流岸作为发展据点,吸引了许多来自珠三角地区的商人前来交易,同时周边居民也将自产农产品进行售卖。主要的交易品类包括布匹、油榨、肥料以及山货等。
自1958年开始,从粟边至东坑角社的大圳埔围和刘周大围的修筑工程也陆续展开,途经孙屋、刘黄、上周塘、下周塘,一直延伸至寒溪旧桥。1958年冬,
常平镇也对整治寒溪河进行整治,把流经境内的弯窄河道裁弯取直,加深扩阔,建成常平运河以利排洪。至于原来蜿蜒流过常平圩两侧,从猪头山出口的一段旧河道,则变成一连串的鱼塘。
1959年,暴雨引发洪水,寒溪河段受到严重影响。洪水过后,茶山地区展开了大规模的水利建设工作。修复了京西整堤决口,新建了南望电排站等设施。其中最重要的工程之一是从上元开始截流,改变了寒溪河水道的走向,对河道进行了深挖、直线化和拓宽,同时利用挖掘得到的河泥修筑了茶山大围和增卢大围。改造于1962年完工。这一系列的筑堤围田、截流改道的
水利工程大大改变了寒溪河水流域的地貌。河道变得更深更宽。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岸的堤坝逐渐加高,过去的寒溪河水道逐渐变成了细小的溪流,两岸的农田不再受节气的影响,可以全年耕种。
20世纪80年代以后,除常平运河主河道保持开凿时的原状外,往日寒溪水系如网的支流小溪均已填平作工业或商住用地,不复存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寒溪河河水受到严重污染,成为污臭的水流。
流域水系和特征
水系组成
寒溪河属
东江支流,来源有两支:一支源出大屏嶂山之
广东观音山国家森林公园,叫梅塘水,一支源出马鞍、莲花二山,称松山水或保和圩水,两支流在沙埗汇合,流经袁山贝、合浦市,折向西北,经岗梓的鸡咀到
横沥镇与东来的仁和水相汇,经茶山、峡口注入东江南派。主流河道全长59千米,流域面积达720平方千米,流域共有248条镇、村级河流,流域集雨面积大于10k㎡的支流26条。
干流
寒溪河
流经
常平镇、
横沥镇、步镇、
茶山镇、东城区至峡口水闸,全长39. 98km。
主要支流
梅塘水
从
黄江镇黄牛埔水库排洪道起经黄江镇
大朗镇、常平镇进入寒溪水河,全长11.76km。
松木山水
从松木山水库溢洪道起经大朗镇、常平镇进入寒溪水河,全长12.54km。
黄沙河
从同沙水库溢洪道经
东城区、竂步镇、茶山镇进入寒溪水河,全长17.64km。
东坑河
竂步河
经竂步镇流入寒溪水,全长7.56km。
水文特征
径流变化
寒溪河流域两侧的埔田较窄,水流也较缓,自1959年开始,由于水利建设,部分河道位移,寒溪河径流加宽加深,此后由于堤坝逐渐加高,寒溪河渐渐变成涓涓小溪。截至2007年,寒溪河水流最大流量830立方/秒(以峡口水闸排量计算)。
寒溪河横沥段总长5.2km,河水日常水位约1.3m(珠基),最高水位达5.67m(珠基)。寒溪水在
常平镇境内一段长达8公里,流域面积占全镇面积80%。两岸河谷高程在4-5米左右,其中屋厦的缸瓦塘水田,高程为1.2米,是常平地区之最低点,河床一般宽100-200米,深1-1.5米。
水资源
寒溪河水质属泥沙混浊型。截至2017年12月,有堤围214.9 km,水闸15座,泵站21座。
地理特征
气候
寒溪河在
寮步镇过境长5.5公里,境内风向多为西南、东南方向,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热量丰富。2016年,平均气温为22.8℃;年降水量平均为1500—2000毫米,其中2016年降水量2590毫米。汛期(5—9月)降水量相对集中。
寒溪河在常平段,属于
亚热带季风(南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区。夏季多南风,冬季盛行东风和北风,夏秋季节(7-11月)常有八级以上台风的侵袭。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如春。年平均气温22
摄氏度,最热月(7月)平均温28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1963年9月5日)达37.9摄氏度,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13.1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1999年12月27日)0摄氏度,一年日平均气温高于20摄氏度的日数达238天,低于15摄氏度的日数只有51天,无霜期339天,年平均相对湿度 79%。年平均气压 1010.6毫巴。全镇雨量充沛,多年平均降水量1790毫米,最高2326毫米(1959年),最低972毫米(1936年)。4-9月雨量最集中,并多暴雨,占全年降水量的87.6%。最大降水量的一天361.3毫米(1981年6月30日),夏季6-8月多患洪灾。降雨量最低在12月至1月。
地质
寒溪河属
片岩的
古河床,在
寮步镇境内地质分布为下古生界
变质岩和
花岗石类。
地形地貌
寒溪河地势东南高西北低,三面环山,一面临江,在步镇境内大部分为丘陵台地、剥蚀残丘和丘间平地,海拔多在5—90米之间。 寒溪河横沥段地形为东北向西南倾斜。
寒溪河下游河口地区曾经是一片河流湿地,地势低注,雨季积水严重,海拔高程在1米以下的区域面积超过20平方千米。这些低洼地带曾经是湖泊,后来被围垦成为农田和水塘,但在雨季仍经常积水形成内涝。
土壤
寒溪河在
寮步镇境内土壤基本为河流冲积相沉积粉质黏土及风化残积层。寒溪河横沥段从大圳埔至峡口,
沉积物质地相对较细,为轻黏土,东北面为
东江沿岸,多为中壤土。
生物多样性
动物
在松山湖
生态公园寒溪河三角洲湿地发现有世界濒危鸟类、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东方白鹳。寒溪河中的河蚬、
闪蚬丰富。据1968-1981年的统计,14年平均产量为8114吨。最高产量11072.5吨,最低为5238.4吨,为肉食性鱼类(青、鲤鱼)提供了充裕的饵料。
植物
寒溪河水草生长较为茂盛,
淡水壳菜也很丰富,成为草食性鱼类,特别是、等经济鱼类的主要饵料。
自然灾害
2009年5月底至6月上旬,东莞市连续性强降水,境内各江河水位较长时间处于高水位,其中峡口水闸运河水位峰值5.43米,创历史新高,略高于“06·7”洪水峰值水位。寒溪河沿线
常平镇和
横沥镇水位也创历史新高,洪水峰值水位分别达7.33 米和6.37 米,达到五十年一遇洪水量级,是截至2009年寒溪河历史上最大洪水之一。
人类活动
早期人类活动
寒溪河畔有
寒溪水村,寒溪水村立于茶山镇。寒溪水村原村称韩水。又叫韩星水,有
韩姓族人。宋末,罗氏由新会大良古朗朗底村(后故为
江门市良溪村)迁来定居。由于地形地利的局限,韩姓因故外迁。而该村地处寒溪河畔。故改为寒溪水村,村民
多姓罗。聚落星方块状分布,建筑多为砖混楼房结构。寨溪水村东面有笔岭、甲塘村、隔村、草滩、新基。寒溪水村位于
茶山镇。地处茶山镇南边。属丘陵地带,面积有1.29平方千米,毗邻察步镇交界处,东北为寒溪河。茶山大道东贯通寒溪水村,也是东部快线出人口处,水陆交通方便。
寒溪河沿岸莞香产业发展蓬勃,从明万历年间开始,莞香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产业链。莞香在牙香街集中后,在码头装船,通过寒溪河进入
东江、
珠江,向北经苏杭而入京师,向南经
广州市、
香港特别行政区出口至东南亚、
日本、阿拉伯地区。
人口与语言
寒溪水村曾诞生罗立斌、罗克明、罗涛、罗柱兴等优秀人才。2013年底统计户籍人口966人,外来人口约6000 人。
寒溪河位于
广东省东莞市内,东莞市本土方言包括
粤语和客家方言,截至2022年,在寒溪水流经的
大朗镇、
寮步镇、
茶山镇、
常平镇、
横沥镇、
东坑镇等镇街纯使用粤方言,
东城街道、
黄江镇等镇街大部分或者绝大部分使用粤方言。
交通运输
寒溪河是东莞古代及至近代峡内唯一水上交通干线,是茶山镇、东坑镇、寮步镇、横沥镇、常平镇以及上游居民的交通大动脉。曾一度成为贯通省城的水运枢纽,南北商贾船来船往。仁和水系寒溪水的支流,发源于常平镇九江水,经六甲、田饶步、村头、长巷、水边、村尾、新四汇合,从
企石镇南坑流经水边四马的东引运河(在境内长1350米),沿经
横沥镇、半仙山在牛屎渡(地名)注入寒溪河,在神山桥闸过东坑、茶山、寮步、附城接
东莞运河经莞城、村、厚街注入银河,经虎门磨蝶口入
珠江。这些河流给横沥
航运带来了优越的条件。
农业开发
茶山镇曾改变了寒溪河水道的走向,筑堤围田,两岸的农田也不受节气的影响,可以全年耕种。
常平镇曾利用寒溪河开发鱼塘。寒溪河流经的岗梓村民都以耕田种地为生,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附种小米(狗尾粟)、小麦、玉米,经济作物以
甘蔗、油麻、花生
豆类、
木薯、
番薯、
浙江络麻,还种桑养蚕。果树有荔枝、
龙眼、石榴、
黄皮、橙柑、桔、香蕉等。畜牧业:养猪、养牛、鸡、鹅、鸭。鱼业:主养四大家鱼,
草鱼、鱼,后来引进福寿鱼(非洲鲫)、泰国塘虱等。
经济开发
寒溪河经东城峡口注入
东江南支流。每到
端午节前后,各种龙舟活动频繁。而东莞不仅推动龙舟文化传承发展,还助推龙舟经济与旅游业相结合,以龙舟活动为核心的乡村旅游吸引众多市民参加。
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旨在提升寒溪河等流域龙舟文化活动的影响力,结合特色产业、大型赛事以及最新技术,探索龙舟文化更可持续发展模式,推动龙舟月品牌活动策划、文创潮玩开发、龙舟民俗文化村建设,推动莞邑文化、旅游等特色产业的转型升级。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污染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随着
常平镇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一批工业企业在两岸扎根,镇内污水管网和污水处理厂建设相对滞后,大量生活、生产污水未经处理直排寒溪河内,企业偷排漏排现象更时有发生。流域内部分河堤甚至存在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和建筑垃圾乱堆乱倒现象,长期堆积的垃圾导致水质恶化发臭。
保护
治理污染
在治理寒溪河污染重方面,东莞市截污、清淤、活源等镇水务中心等职能部门通过鼓风机曝氧、复合微生物菌种投放和水生植物种植等,进一步提高河道水质的自净能力,重建河涌生态循环系统,逐步改善河涌水质。常平生态环境分局、城管和综合执法分局等部门对沿岸偷排漏排企业、违法建筑等进行专项整治,岸边管道不再流出黑色污水,两岸乱搭乱建被强制拆除。
2017年,东莞市环保局面向全社会对《东莞市东引运河-寒溪河流域水体达标方案》《东莞市石马河水环境综合整治达标方案》《东莞市水乡片区水体达标方案》进行公示,明确三大水体区域内水环境质量改善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其中《东莞市东引运河-寒溪河流域水体达标方案》明确提出,流域内各镇街(园区)每年整治两条以上黑臭河涌,在2017年底,城市建成区实现河面无大面积漂浮物、河岸无垃圾、无违法排污口,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85%以上,完成东引运河流域简易垃圾填埋场无害化整治。2020年底前完成黑臭水体治理阶段性目标,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0%以上,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0%,流域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比2015年分别下降20%、27%,流域内城镇于2020年底前基本实现城市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到2020年,东引运河——寒溪河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污染严重水体明显减少,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到2030年,东引运河——寒溪河流域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
2020年3月,东莞市运河综合整治寒溪水常平中心区段工程EPC+O项目正式动工,总投资8.2亿元,工程包含堤防工程、穿堤建筑物工程、清淤工程、道路工程、桥梁工程、截污工程、景观工程、征地拆迁八大内容,是一项集功能性与观赏性于一体的综合整治工程。其中,中心区段工程改建沿线穿堤建筑10处,河道清淤疏浚约4.8千米,改扩建两岸道路约11.33千米,拆除重建阻水桥梁3座,整治6处排污口,建设两岸绿道和沿河景观飘台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景观提升工程建设内容包括江心洲生态步道、鹤翔园、文昌广场、鹤舞园以及一系列悬挑平台、垂直景观挡墙、亲水步道、人行景观桥、五座现状桥梁景观装饰等。景观设计范围约24.7万平方米、绿化总面积约12.5万平方米。
堤防整治
东莞市运河综合整治寒溪水常平中心区段工程EPC+O项目中寒溪水常平中心区段堤防整治总长约9.29千米,其中左岸堤防达标建设约4.43千米(下起东坑
坑美村,上至合浦市陂),右岸堤防达标建设约4.86千米(下起常平东坑交界处,上至合浦市陂堤防);改建沿线穿堤建筑10处,河道清淤疏浚约4.8千米(含清淤量约48.9万立方米),改扩建两岸道路约11.33千米,整治6处排污口,建设两岸绿道和沿河景观飘台总面积约13万平方米;拟设计防洪标准为50年一遇,堤防等级为3级,永久建筑物级别为3级。
寒溪河大朗段提围加高加国工程是市批准
大朗镇城乡水利防灾减灾工程补充项目之一,财政审查概算投资281.54万元,主要是加高加固堤围588米。工程于2008年9月30日动工,工程于2009年2月6日已完成建设。
风景名胜
自然景点
寒溪河碧道已构建了沿线景观,几公里的碧道有丰富的组合景观,草地、树木、花草、栈桥错落有致,亦有
栈道可慢行、骑行、跑步,游玩于水、岸、城之间,大幅提升了周边居民的生活品质。
茶山八景之“鹤湾渔火”也是寒溪河的独特景致所在。“鹤湾渔火”的青鹤湾,特指青鹤湾水由横江海珠寺开始顺流而西至峡口出江口之间的浅湾,这里每年都会随着上游的水量变化而产生不同的生态:雨季水涨,青鹤湾会变成汪洋泽国,从横江可以直接
划艇到对岸两公里外的沙墩;旱季水退,肥沃的土壤露出,万物生长,一碧万顷,人们便可以开始耕作;旱季、雨季之间的四、五月,青鹤湾是一大片湿地。
人文景观
青鹤湾文化公园
青鹤湾文化公园-袁山贝大桥至袁山贝排站段,设计由人行道、自行车骑行道、亲水步道,秋枫、玉兰、
醉蝶花、
蝴蝶花等各式绿植装点其中。青鹤湾文化公园的另一个配套项目是鹤鸣园。青鹤湾文化公园-鹤鸣园位于常平
碧桂园集团玖珑湾西侧,总面积14557.9平方米,配备红色文化雕塑、书法
文化广场、有氧步道、
羽毛球场、篮球场、文化公园景观墙、公共卫生间等。
“一河两岸”鹤翔园
鹤翔园高标农田面积约80亩,主要由机耕路、田埂路以及农作物种植区组成,根据季节变化种植油菜花、向日葵等农作物,并配合种植遮阴树种,形成疏林草地的植物景观,打造常平特色农业园。园内将把青鹤元素与爱情元素相结合,打造特色景观,如在主入口增设青鹤雕塑和造型
罗汉松,组成松鹤延年,配套建设童梦乐园和休闲广场。
相关文化
特色民俗
划龙舟
每年农历四月,寒溪河水位上涨,为龙舟比赛创造了通航条件。在
端午节前后,各村的龙舟在河面竞逐,成为夏季盛事。80年代末90年代初,
常平镇的龙舟活动达到鼎盛,每年数万人在河堤上观赛。1985年,常平水上乐园建成,首届龙舟邀请赛在常平运河举行。当时寒溪河沿岸的岗梓、桥梓、塘角、袁山贝、还珠沥等村积极响应,龙舟竞渡的盛况得以再现。然而,2000年前后,随着工业化发展,寒溪河水质下降,龙舟活动逐渐减少。随着东莞对寒溪河的整治有效推进,水质改善,一些停办多年的龙舟活动也逐渐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