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牌洋景区
位于福建省的国家级海坛风景名胜区
石牌洋景区位于福建省平潭综合实验区西部的海坛海峡中,与苏澳镇看澳村相距1.4千米,是国家级海坛风景名胜区之一。
景区主要由半洋石帆、天地蛋、弥勒佛坐佛等景点组成,其中“半洋石帆”和“双帆石”的形态远远望去像是一个圆盘状的大礁石,托着一高一低的两块碑形海蚀柱,整个礁石如一艘大船两块巨石像两面鼓起的双帆,似乎正在乘风破浪前进。“半洋石帆”的东侧的花岗石海蚀柱高达33米,胸宽9米,厚8米;西侧的高17米,胸宽15米,厚8米,两个石柱一高一矮,前后并列,底部形似“印章”盖在礁石上。
截至2015年,石牌洋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海蚀柱,还有专家将石牌洋称为“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
景区简介
这是一对全国最大的花岗石海蚀柱,柱体主要受两组垂向节理和一组弧形水平节理控制,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沿节理发生了强烈的球柱状海蚀、风化,风化壳层层剥落,现在的两石柱是风化剥离出来的新鲜核心部分。在石牌洋对岸的看澳海滩上,还保存着60余座令人不可思议的一系列球状海蚀造型石景,有弥勒佛青蛙仰天、双龟拱桥等象形石景,而且深刻地剖析和化石般地表现出当年岩浆层层包裹的运动情形,使之具备了很高的观赏和科学考察价值。根据《福州府志》、《平潭县志》记载,宋朝末代皇帝赵罡在逃避元兵追杀中,曾在此“驻”。
看澳村岸边坐渡船,十几分钟就到达礁石上,礁石底部是一组平坦完整的岩石。两个石柱均由粗粒灰白色的花岗石组成 东侧的一个高达33米,胸宽9米,厚8米;西侧的一个高17米,胸宽15米,厚8米。两个石柱的底部都是近似四方形体,直立在礁石上。据地质学家考证是世界上最大的花岗岩球状风化海蚀柱。由于它的奇特壮观,对游人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建设部与中科院的专家称之为:“垄断性的世界级旅游资源。”明代旅行家陈第曾誉之为“天下奇观”,清代女诗人林淑贞诗赞:“共说前朝帝子舟,双帆偶趁此句留;料因浊世风波险,一泊于今缆不收”
景区传说
据传,这个被誉为"天下奇观"的海上绝景,是古时人称"哑巴皇帝"的哑童造反兵败后沉舟的化石。古时,皇帝昏庸无道,朝廷腐败,境内饿遍野,十分荒凉。这一日蓬莱大仙驾云经过海坛岛的芦洋埔,见一哑童关心疾苦百姓,抱负不凡,便送他三张仙纸,嘱他可任意剪裁模型。于是哑童便将之剪成兵马等物事,完工时所剪之物刹时成真,他也竟能开口说话。此时的哑童开始调兵遣将,筹划部署起兵大事,俨然帝王风度。但其嫂不明就理,没有按哑童的吩咐准备造反行动,导致良机坐失,造反失败。朝廷派出大队兵马来攻海坛岛,哑童见大势已去,便把事先剪给其嫂日用的石臼、石锤、簸箕扔进大海,化为舟帆与其嫂共同搭乘而去。后遇风暴,舟沉后双帆化作二石并立,成为平潭县旅游资源一绝。登上礁面,如履巨轮甲板,天风海涛在身前拍击,惊心动魄。身临其境,不得不令人感慨大自然的伟大和神奇。
据当地渔民讲,古时候,在看澳村,渔民出海之前都会到石牌洋上祭拜,以求出海打鱼时一帆风顺、满载而归。石牌洋的奇特壮观,对游人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和吸引力,每年前来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近日,平潭旅游局传来好消息:今年可能会投资500万元改善石牌洋景区的基础设施。在原苏澳镇看澳村船舶管理处附近,建立300多平方米的游客服务中心,提供等待轮渡休息的茶室、咖啡厅等,并在外侧设置特色旅游产品购物点。另外,还将建设6000平方米的停车场,将原先穿过看澳村的旅游公路改道。
平潭县的石牌洋,即将重新扬帆起航。
主要景点
与半洋石帆相对应,在看澳村海边,由于海水侵蚀和自然风化,岩壁花岗石风化,形成一座光头凸肚的弥勒佛。石像曲膝盘坐,身高12米,肩宽12米,头、身、手、足毕现,形象生动,状如半浮雕。围绕佛身有一条棕黄色的火成岩脉,就象献给佛像的一条金色“哈达”,也是自然巧合,佳趣天成。另外,这里还有许多天然海蚀景观,例如双龟接吻,青蛙等,值得一看。
石牌洋同样是当地渔民的祭坛
交通信息
地理位置
外部交通
平潭公交20路支线到石牌洋景区,票价2元。
目录
概述
景区简介
景区传说
主要景点
交通信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