店下镇
福建省宁德市福鼎市辖镇
店下镇,隶属于福建省福鼎市,地处福鼎市东南沿海。东临全国著名的沙埕港,西连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太姥山,依山面海,山海资源丰富,地理条件优越,盛产粮食、茶叶、水果、蘑菇、肉鸡、大黄鱼、红星梭子蟹对虾属、海带、紫菜等农副产品,是福鼎市的农业大镇,素有“福鼎粮仓”之称的美誉。土地总面积130平方千米。2018年末,店下镇有户籍人口45938人。
历史沿革
名称来历
店下镇旧时,石亥窑村岭栋官道边,分水岔门上建有岭店亭,亭旁开有小店,一条岭道逶迤直下至海边村庄,来往行客称小店下方的海边村庄为店下。又因处象山县之麓故别称象山。
沿革
店下原名玉岐,别称象山,位于福鼎县东南部,距县城45公里。
原属福宁州劝儒乡育仁里十二都,福鼎市置县后为福鼎县四都。
民国一年(1912年),沿清末建制,为店下区。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秋,合并归第三区,编保甲自治。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5月,缩编归第二区秦屿管辖。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8月,设象山镇。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0月,称玉溪镇(辖沙埕下五片)。
1949年6月,福鼎全县划为店下乡,属秦屿区。1950年6月,店下增设为第六区。1952年5月,改为第四区。1958年8月,成立店下公社。1959年4月,合并大公社。1961年6月,改为店下区。1968年8月,又改设店下公社。1970年10月,辖区台峰大队划入沙埕公社。1983年,又改为店下区。1987年7月,进行区改乡称为店下乡。1990年12月,撤乡改镇。1995年,全镇下辖22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2870户,52380人。1998年12月,龙安开发区管委会成立。1999年6月,升格为地区级开发区(正科级机构),江南、西澳大利亚州、涵头、玉岐、杨岐、桑杨六村约4700人划归龙安。
地理环境
店下镇位于福鼎市东南沿海,建设中的福鼎—宁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沿边经过,省道沙吕线纵贯全镇,水陆交通便捷,全镇辖16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总人口4.6万人,面积140.75平方公里,水田2.34万亩,旱地0.72万亩。三面环山,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境内冬暖夏凉,年平均气温达18.2℃,土壤属沙质土,PH值在5.7-6.1之间,适合大多数农作物生长,海岸线总长28.6公里,浅海。滩涂养殖前景广阔。
位置境域
店下镇地处福鼎市东南沿海。东濒福建沙埕湾经济开发区沙埕镇隔湾相望,南与沙埕下片区毗邻,西与太姥山镇白琳镇接壤,北与前岐镇佳阳畲族乡隔沙埕湾相对。土地总面积130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店下镇境内多为海滩冲积平原,由丘陵和沿海滩地组成。三面环山,面临海;地势呈西高东低。西部以高丘陵为主,海拔300~400米,境内最高峰海拔460米;东部以低丘陵和滨海滩地组成,海拔100~200米,滨海滩地仅3~5米。店下洋田连万亩,是福鼎主粮区。
气候
店下镇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光照充足,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8.5度℃,年平均降水量1400毫米,其中多雨年降水量1800毫米,少雨年降水量940毫米。雨季主要集中分布在每年的4月至9月,其中7~9月是台风季节,平均每年有3至5个台风影响该镇。
水文
店下镇境内河网密度大,水系短促,河床坡降大。主要河流店下溪自西向东流经镇域和龙安新区后,经杨岐水闸流入沙埕港,流域面积61.24平方千米,流域内主要支流有洪湖溪、清坑溪、宝溪、南澳溪和龙安溪县
自然灾害
店下镇主要自然灾害有台风、洪涝、山体滑坡等。最严重的一次自然灾害是发生在2006年8月10日的“台风桑美”台风。据不完全统计,房屋倒塌2057户8471间,房屋损坏5128户6074间。
行政区划
1995年,辖22个行政村、1个居委会,52380人。1996年,面积116.4平方千米,人口5万人,辖店下、城、阮洋、江南、西澳大利亚州、洋中、溪岩、屿前、马山、岚亭、海田、东岐、三佛塔、溪美、、石牌、涵江区、玉岐、北、窑、杨岐21个行政村和象山居委会。
2011年末,店下镇辖象山县1个居民委员会,店下、巽城、阮洋、洋中、溪岩、屿前、马山、岚亭、石亥窑、三佛塔、东岐、溪美、菰北、筼筜、石牌、海田16个村民委员会。
截至2020年6月,店下镇共下辖1个居民委员会和16个村民委员会,人民政府驻店下镇育贤街14号。
人口民族
2000年常住人口38215人(五普)。
常住人口29982人(2010年六普)。
2011年末,店下镇辖区总人口46155人,其中常住人口41022人,另有流动人口6081人。总人口中,男性24234人,占52.51%;女性21921人,占47.49%。2011年,人口出生率13.06‰,人口死亡率8.77‰,人口自然增长率4.2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55人。
2018年末,店下镇有户籍人口45938人。
2021年,福鼎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 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 ,店下镇人口为25704人。
经济
综述
店下是福鼎县的主粮区。境内多为海滩冲积平原,店下洋田连万亩,是福鼎县的米粮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相继兴建15座水库,总库容642万立方米,为店下洋提供了灌溉、发电和生活用水之便。1963年春,县人民政府拨款建设牛矢墩海堤和闸门之后,店下洋免受海潮倒灌和洪水淹没之害,保持农业稳产高产。1991年建成杨岐海堤,围垦面积达7200亩。至1995年,全镇拥有耕地38778亩。粮食主产稻谷,番薯次之,是年粮食总产量16878吨。村民种植蘑菇,副业收入丰裕。全镇种植业总产值达2973万元。水产品总产量达2503吨,产值达735万元。镇村企业有小型水、火力发电站9座,装机容量400千瓦。境内有县良种繁育场。乡镇企业有农械、仪器、造纸、制茶、农塑、食品等49个厂场,年收入达200多万元。
该镇近年来该镇坚持面向市场,立足镇情,抓机遇,山、海、田、园齐发展,初步形成了粮茶、茹、菜、果、水产六大宗生产基地和泰国4号马铃薯、蚕豆、肉鸡养殖,紫菜养殖等特色经济。全镇优质粮布种面积0.8万亩,食用菌种植面积200万平方尺,水果种植面积7600亩,蔬菜面积6900亩,茶叶种植面积8100亩,紫菜养殖面积2500亩,网箱养鱼0.5万口,年出成品肉鸡60万只,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3.3亿元,人均纯收入达2780元。
在农业结构调整日趋科学,合理化的同时个体、私营经济也得到快速发展。全镇拥有台资、集体、私营等农业企业三十多家,红心铁观音,福鼎大白毫、福鼎四季柚、加利福尼亚州李、元当坛紫菜、对虾属等农副产品远销海内外。境内建有宁德市海峡两岸农业合作示范园区,着眼海峡两岸跨世纪的农业产业发展与合作,以国家鼓励的农业利用台资项目和出口创汇为导向,积极引进台资、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加速发展高优农业。先后已有蔡氏农业新技术开发公司,上农业种植有限公司,登山石雕茶壶工艺厂,凯欣海上娱乐有限公司四家台商先后落户。蔡氏农业新技术有限公司从德国引进一套全自动的制茶设备,可生产红心铁观音300吨,示范园区收建成集具有良种繁育,高优农业示范,农产品精深加工,储运销售和绿色食品,生物工程开发的功能区。这里投资环境宽松,是省级"文明镇"。
2011年,店下镇财政总收入505.98万元,比上年增长10.9%。农村信用社1家,邮政储蓄银行1家。
2018年,店下镇有工业企业28个,其中规模以上7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3个。
农业
店下镇耕地面积32349亩,人均耕地0.70亩,素有“福鼎米粮仓”之称,盛产粮食、茶叶、水果、蘑菇、肉鸡、大黄鱼、红星梭子蟹对虾属、海带、紫菜等农副产品。粮食作物以水稻、番薯、马铃薯、玉蜀黍属为主。2011年,粮播面积合计4432.4公顷,粮食总产量1.60万吨;主要经济作物有茶叶甘蔗等,茶叶面积616.2公顷,茶叶产量为620吨;甘蔗面积9.3公顷,产量268吨;蔬菜面积1473.3公顷,产量2.07万吨。
店下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饲养生猪出栏6136头,家禽饲养年出栏6.83万羽。渔业以海带、紫菜养殖为主,全年水产品总产量516.8吨,比往年增加413.8吨,比上年增长8.7%。2011年,农业总产值2.1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8375元。
工业
店下镇规模以上产业以船舶修造、机械配件、食品加工为主,规模以下企业以紫菜、茶叶、网箱、农产品加工为主。2011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3.87亿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1家,完成年产值11亿3752万元,比上年增长88.6%。
商业
2011年末,店下镇有商业网点676家,超市3家。社会消费品零售额77.34万元,比上年增长16.48%。
交通
店下镇境内交通便捷,福鼎—宁德高速公路、温福铁路沿镇边经过,省道沙吕线纵贯全镇,杨岐至太姥山,八尺门至杨岐两条二级公路穿境而过,全镇实现行政村公路全覆盖。2011年来,镇区道路总长度7000米,人均拥有道路长度0.54米。2011年来,镇区象山客运站1座,客车62辆,日客运量2345人次。
社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店下镇有体育中心、文化中心、老人活动中心、广播电视站各1个,村文化活动中心12个,各类图书室13个,藏书3.6万册。洋中村马栏山是新石器的遗址,此外还唐朝咸通实心石塔,唐乾符年间安福寺等21个古刹。
教育事业
2011年末,店下镇有幼儿园4所,其中在园幼儿634人,专任教师19人;小学2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初中1所,完中1所,在校小学生970人,专任教师151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8%;在校初中生698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6.5%,高中生670人,专任教师128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店下镇有店下中心卫生院有床位36张,在岗工作人员36名,全年门诊数3.08万人次;巽城卫生院有床位6张,在岗工作人员15人,全年门诊数4851人次。全镇有共村级卫生所16个,卫生室5个,乡村医生43名。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4.20万人,参合率100%。
社会保障
2011年,店下镇有农村低保对象1386人,城镇低保75人,民政医疗救助62人、13.4万元。病灾户、生活特困户临时救济368户,发放14.9万元,资助困难学生47人,发放11.8万元。建设镇级避灾点2个、重点村级避灾点8个、其他避灾点12个、共可容纳2600人。重点优抚对象114人,60周岁以上退伍士兵158人。敬老院1个,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建筑面积1350平方米,床位68张,院民36人。村级安置点2个,五保老人18人。集中供养合计54人,全镇共有五保老人445人,占老人总数12.1%。
基础设施
全镇有1所中学、2所初级中学、85所小学、2所卫生院和16个卫生所。该镇交通方便,陆路可通秦屿、县城。水路有杨岐汽艇停靠站,直通桐山、沙埕。
邮政电信
2011年末,店下镇有邮政网点1个,累计订各类报纸1857份、期刊442册。电信服务网点2个,服务代办点4个固定电话用户4800户,宽带接入用户2800户。
2011年来,店下镇有镇区自来水厂1座,能满足集镇7000多人的生产生活,日供水1000吨。
供电
2011年末,店下镇有镇区拥有树兜220千伏,变电站和杨岐110千伏变电站。
园林绿化
2011年来,店下镇有玉石山公园1个,公园总面积约300亩,集镇绿化3万平方米。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名称来历
沿革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行政区划
人口民族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业
交通
社会
文化事业
教育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基础设施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