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泥鳅
我国外贸出口的重要水产品之一
台湾泥鳅又名大鳞副鳅,属鲤形目花鳅科,副泥鳅属。形体近圆筒形,头较短。口下位,马蹄形。下唇中央有一小缺口。鼻孔靠近眼。眼下无刺。鳃孔小。头部无鳞,体鳞较泥鳅为大。为大鳞副鳅的一种,在中国多分布于长江中下游和台湾岛西北部的浅滩河流,1992年由湖北省水产研究所进行培育和人工繁殖研究,其后于2000年在湖州市顺德区、仙桃等水产技术站推广养殖,2011年由南海渔愉鱼水产重新进行推广养殖,由于其存在权属争议,广东海洋与渔业局已委托多家水产报刊进行澄清并启动调查核实。
生活习性
自然产卵繁殖
在泥鳅产卵前一周,将产卵池(土池或水泥池)用生石灰消毒后注入新水。待药性消失后,将泥鳅亲鱼按雌雄1:3或1:2的比例放入池中。每亩放入量不超过200公斤。水温应在18℃以上。把棕片、杨树须、水草等扎在竹竿上作为鱼巢,浸入产卵池的水中。泥鳅一般喜欢在晴天的早晨产卵,上午10点左右结束,应立即把粘有卵子的鱼巢取出,放入孵化容器中孵化。
人工催产繁殖
一般在4~5月份选晴天水温较高时进行。按雌雄亲鱼1:2的比例,每尾雌鱼注射体重在0.5公斤左右鲤鱼(或鲫鱼)的垂体2个,或注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800~1000国际单位。雄鱼减半。注射采用1毫升的注射器和四号针头,每尾雌鱼注射0.2毫升,每尾雄鱼注射0.1毫升。注射部位以背部肌肉为好。
将注射后的泥鳅放入水温不低于20℃的产卵池,经20个小时就会发情产卵。利用鱼巢收集卵子,在孵化池中进行孵化。这种方法能使泥鳅产卵时间集中,并提高卵子的受精率。
泥鳅受精卵可以在静水池中进行孵化,孵化方式有自然孵化、淋水孵化、脱黏环道孵化等等,水温范围是18℃~31℃,适宜水温是20℃~28℃,在水温24℃左右,经1~2天,就可孵出泥鳅苗
泥鳅养殖
养殖方式
泥鳅适合在土塘里养殖,泥鳅,泥鳅,顾名思义要钻泥,要有泥才有利于泥鳅生产。而土塘养殖的泥鳅无论在产量还是收益方面都比其他方式养殖的泥鳅要占有优势。对于台湾泥鳅的养殖,建议在水深1-1.5m去放养比较合适。这样泥鳅的产量比较高而且效益也比较好。
选择规格
选择规格较为整齐的鱼苗去放养。规格:4-7cm同时要进行纯养,因为泥鳅是温顺鱼,也有较高的市场价值。
养殖条件
台湾泥鳅对池塘及养殖条件要求不高,但需要注意选择优质种苗,同时需预防蛇、蛙等天敌。
该品种环境适应性强,除西部高原地区外,自南到北的江湖、池塘、甚至沟渠和水田中都有自然分布。不少养殖户开始加入土泥鳅、杂交泥鳅等品种的养殖行列,而一些种苗繁育基地也开展各种泥鳅种苗的生产试验和品种引进等。
放养密度
池塘主养模式下,3cm左右规格2-3万尾/亩,如采用轮捕模式,可适当提高密度。
主要疾病
肠炎、烂身等病害风险;行情风险;购苗不慎带来的养殖风险。
经济价值
市场需求
台湾泥鳅原产于台湾,主要特点为快大,母鱼比较快而得名。现在国内泥鳅市场火热,供不应求,而台湾泥鳅以生长周期短,味道鲜美而出名。鳅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在我国南北各地,泥鳅作为滋补佳品早已摆上家庭、酒店的餐桌,在日本、韩国更是畅销不已。连续十年走俏市场,国内市场需求量达到每年30-40万吨,但市场仅能供应10-15万吨,缺口很大,因而拉动市场价格年年攀升,国际市场对我国泥鳅的需求量也逐年攀升,订单年年增加,尤其是日本、韩国需求量较大;据不完全统计,仅日本和韩国对泥鳅的年需求量在30万吨左右,我国内地市场更是供不应求,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市场也频频向内地市场要货,而且数量较大,因此,许多部门和专家在预测未来几年最有前途的水产品时,都将泥鳅作为热销对象之一。
菜谱介绍
主料
台湾泥鳅3条、胡萝卜适量、冬笋适量、鲜冬菇3只、斑玉蕈适量、陈皮适量、枸杞子几颗、白胡椒十颗、香菜适量、葱适量、大枣两只、姜片3片
辅料
油、塘、盐、生粉、生抽
做法步骤
1、台湾泥鳅,去头,然后用70度的热水把泥鳅身上的粘液烫洗干净。再从泥鳅背部下刀,起脊骨,去内脏,洗净血水,待用。脊骨切成断洗净。
2、笋切片,香菜葱切花,香菇切片,海鲜菇切段,胡萝卜切片,胡椒粒压碎,红枣去核切片,枸杞子陈皮洗净。
3、台湾泥鳅肉脯切成块,用盐,油,生粉,糖,生抽腌味半小时待用。
4、热锅把油烧热,放入姜片,泥鳅骨和泥鳅的尾段煎一下,放入胡萝卜,胡椒粒,笋片炒香。倒入适量水,放入枸杞子,陈皮块。大火烧开,转中火,烧10分钟。
5、放入香菇和斑玉蕈,汤煮开后放入泥鳅块。当汤再一次煮开时,关火调味,这时泥鳅刚好熟透。撒上葱花和香菜就完成了。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生活习性
自然产卵繁殖
人工催产繁殖
泥鳅养殖
养殖方式
选择规格
养殖条件
放养密度
主要疾病
经济价值
市场需求
菜谱介绍
主料
辅料
做法步骤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