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胸秋沙鸭(学名:Mergus serrator)属中等食
斑头秋沙鸭类,体长53厘米。嘴细长而带钩,
捕食鱼类。丝质冠羽长而尖。雄鸟黑白色,两侧多具
植物病原线虫状细纹。
雌鸟及非繁殖期雄鸟色暗而褐,近红色的头部渐变成颈部的灰白色。生活于河流,湖泊,海洋,
冻原。常成家族群或小群迁飞,偶尔也见有单只的。食物主要为小型鱼类,也吃水生昆虫、
昆虫幼虫、
甲壳亚门、
软体动物门等其他水生动物。偶尔也吃少量植物性食物。分布于全北界、
印度、中国,越冬于东南亚。
雄鸟头部黑色,具绿色金属光泽,枕部具黑色羽冠;上颈白色,形成一宽的白色颈环。下颈和胸锈红色,背黑色,下背暗褐色,腰和尾上覆羽灰褐色,具细密的黑白相间虫状细纹。尾羽灰褐色,初级飞羽和覆羽暗褐色,外侧边缘褐色较深,次级飞羽白色,外侧具黑色羽缘;三级飞羽黑褐色,大覆羽、中覆羽白色,小覆羽褐灰色,在翅上形成白色翼镜和大型白色翅斑,外侧肩羽白色,内侧肩羽黑褐色;下颈至上胸锈红色,杂以黑褐色斑纹,下胸至尾下覆羽白色,两胁具
黑白相间的波状细纹。
雌鸟额、头顶、枕和后颈棕褐色.头侧和颈侧淡棕色,枕部羽冠也为棕褐色;眼先白色。背、肩、一直到尾灰褐色,具灰色尖端。颏白色。喉和前颈淡棕白色,前胸污白色,两胁灰褐色,其余下体白色。
红胸秋沙鸭与
中华秋沙鸭的区别在于胸部棕色,条纹深色;与普通秋沙鸭的区别在于胸色深而冠羽更长。
大小量度为:体重
雄性600-1100克,
雌性700-990克;体长雄性588-598毫米,雌性516-575毫米;嘴峰雄性57-60毫米,雌性50-58毫米;翅雄性232-259毫米,雌性218-255毫米;尾291-04毫米,雌性77-95毫米;跗跖44-46毫米,雌性39-46毫米。(注:♂雄性;♀雌性)
红胸秋沙鸭在繁殖季节主要栖息于森林中的河流、湖泊及河口地区,也栖息于无林的
冻原地带水域中。非繁殖期主要牺息在沿海海岸、河口和浅水
波斯湾。迁徙期间也有少量个体偶尔进入内陆淡水湖泊。
红胸秋沙鸭春季于3月初至3月中旬开始从越冬地往北迁徙,少数迟至4月还在
辽东半岛未迁走。秋季于10月下旬开始出现在东北南部越冬地。常成家族群或小群迁飞,偶尔也见有单只的。
常呈小群活动。多在近海岸
潮间带及其附近的岩礁处活动和觅食。几乎整天时间都在水上,很少到岸上活功。游泳时常将头浸入水中,探视水中食物,并频频潜水。休息时常飘浮在水面。头高高举起。颈伸得很直。有时也到岸边地上休息。在陆地上行走也好。潜水时像其他
中华秋沙鸭一样,首先身体往上一跃,然后再翻身潜入水中。每次潜水时间多在20-30秒。飞行快而直。起飞时两翅需在水面急速拍打一阵才能飞起,显得有些吃力而笨拙。性胆怯而机警。叫声相当安静。雄鸟发情时发出多种轻柔而似猫的咪咪叫声。
雌鸟发情及飞行时均发出似喘息的叫声。
红胸秋沙鸭主要繁殖于
冰岛、英伦三岛、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欧洲北部、
西伯利亚地区、蒙古、
亚洲东北部、库页岛、
堪察加半岛、
阿留申群岛、
阿拉斯加州、往东一直到
加拿大北部、
纽芬兰岛和
格陵兰岛等整个
北半球北极和近北极地区。越冬在繁殖地南部较暖和的海岸近海水域,往南到
地中海、
黑海、
里海、非洲西北部,
中亚、中国、
日本以及北美洲太平洋和
大西洋沿岸。在中国主要繁殖在东北北部
黑龙江省流域、
大兴安岭、呼仑贝尔盟和长白山地区。越冬在东北辽东半岛、
山东省、
江苏省、
广东省、
广西壮族自治区、
福建省等东部和东南部沿海,偶尔飘泊到台湾。迁徙时经过东北黑龙江、
吉林省、
内蒙古自治区以及
河北省、
甘肃省、新疆等地。
红胸秋沙鸭的繁殖期为5-7月。通常在冬末和春季迂徙的路上形成对,也有的在到达繁殖地后对才形成。营巢于湖泊、河流等水域岸边地上灌丛或草丛中,或河边岩石下以及岩石缝隙中。有时也在
树洞和地坑中营巢。巢内通常垫有少许枯草和大量绒羽。每窝产卵8-12枚,通常10枚。卵的大小为55-71×40-48毫米,平均65×45毫米,重54-80克,平均69克。卵光滑无斑。颜色为淡橄榄色,或深皮黄色。
雌鸟孵卵。孵化期31-35天。雌鸟开始孵卵后雄鸟即离开雌鸟独自去换羽。
早成雏早成性。在雌鸟带领下大约经过一个月左右即能飞翔。第2龄时性成熟。
红胸
中华秋沙鸭是中国最常见的一种秋沙鸭,特别是冬季在
福建省等东南沿海地区曾经是相当丰富的,但近来却变得相当稀少,种群数量明显减少,需要加强保护工作。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
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2022年8月10日,
青海省省林业和草原局发布青海鸟类新纪录,红胸秋沙鸭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