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福林,1951年8月出生于黑龙江,毕业于中央党校。第十一、十二届全国政协委员,经济学家,博士生导师,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名誉主席。
1988年至20世纪90年代初期,迟福林担任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省体制改革办公室主要负责人,为海南的发展出谋划策。1991年11月,迟福林参与创办了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1992年,他提出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主张全面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2003年SARS危机期间主持了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主题的改革座谈会。2009年,迟福林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的“‘十二五’改革研究”咨询课题的研究报告中,率先提出“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2017年9月28日,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海口召开,聘请迟福林为省社科联名誉主席。2022年4月,迟福林提出“发展与冲突成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突出矛盾,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成为重大战略选择。”2024年4月,迟福林认为中国进入消费新时代,居民消费结构已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变,应该释放农民工的消费潜力。
迟福林主要研究领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与实践。多年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共出版中英文专著四十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八百余篇,形成研究报告七十余部,提交了大量政策建议报告。曾获全国
五个一工程奖、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中国发展研究奖、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等多项荣誉,入选“影响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100位经济学家”、《20世纪中国知名科学家学术成就概览(经济学卷)》。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迟福林,1951年出生于黑龙江。1968年1月,迟福林参军入伍,成为沈阳军区一名外语学员,自此开始了长达20年的军旅生涯。1970年12月,迟福林到部队政治处任新闻宣传干事,并且被送到《旅大日报》学习半年。
1976年10月,迟福林从沈阳军区调入
军政大学。不久后被调到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大学马列教研室当教员,开始系统研究科学社会主义。1979年下半年,迟福林进入
北京大学国际政治系进修。一年半的时间里,迟福林考过了18门课程,北大破格给了迟福林本科同等学力。1984年8月,迟福林考入中央党校理论部攻读硕士研究生,于1986年毕业,获硕士学位。
工作经历
迟福林自1984年开始从事改革研究。1984年9月至1986年9月,迟福林任中央党校理论部硕士研究生并兼理论部学术组组长。1986年10月,他担任中央政治体制改革研讨小组办公室的研究人员。1987年底,在党中央创办海南经济特区战略构想的安排下,迟福林第一个从中央机关下派到海南。1988年4月,迟福林被任命为海南省委政策研究室和省体制改革办公室的主要负责人。1991年,迟福林提出社会主义需要市场、国有企业需要向国有资本过渡的改革思路,同时开始研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出建立从“以公积金为主、个人账户为辅”逐步过渡到“以个人账户为主”的中国社会保障模式。1992年,他便提出以股份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组织形式,主张全面推进企业股份制改革。
1996年,迟福林主持商业银行体制改革课题,提交“以解决债务为重点加快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的建议”,引起中国国家有关部委的高度重视。之后的两年里,他主持研究“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课题,其研究报告被中共十五届四中全会文件起草组调用50套,作为参考资料。
2003年SARS危机期间主持了以“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为主题的改革座谈会。强调政府是经济建设环境的创造者、是公平竞争的维护者,需要转变“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并牵头主笔提出“加快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的若干建议(24条)”,这一建议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论文奖”。2005年迟福林去中国西部调研,当地“因病致贫”的现象十分普遍。2006年迟福林建议,“十一五”末期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那个时候不仅需要在发达地区实行最低救济制度,更需要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最低救济制度。在那几个月后,中央决定从2006年底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农村最低救济制度。这比“十一五”规划整整提前了五年。
2009年,迟福林在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委托的“‘十二五’改革研究”咨询课题的研究报告中,率先提出“以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在“十二五”加快推进以经济增长方式转型为主线的经济体制改革、以适应社会公共需求转型为主线的社会体制改革、以政府转型为主线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2012年10月15日上午,海南省举行六届省委第7次中心组(扩大)学习报告会,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作了题为“我国经济增长与转型的大趋势”的专题辅导报告。2015年3月21日,迟福林在北京会见德国国际合作机构执行副总裁贝尔博士,就合作举办“中欧论坛暨中欧改革论坛”、合作开展养老及健康管理服务职业教育和培训、合作举办新兴经济体智库经济政策论坛、合作研究“以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为重点的行政权力结构改革”等相关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同年4月,迟福林在《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上发表署名文章《“十三五”推进服务业主导的经济转型》。
2017年9月28日,
海南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五次代表大会海口召开,聘请迟福林为省社科联名誉主席。201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10月27日至28日,在海南海口举行了一场以“改革开放的中国与世界”为主题的论坛举行。迟福林参与并发表讲话。2019年12月,迟福林当选
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长。2020年12月18日,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第四届第二次会员代表大会在重庆召开。迟福林作为中国服务贸易协会专家委员会理事长出席会议。2021中国新消费发展论坛5月8日在海口召开,迟福林作为嘉宾参与演讲。2022年4月,迟福林院长在“2022年宏观经济形势与改革走势座谈会”上提出,“发展与冲突成为未来10年乃至更长时期的突出矛盾,以高水平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成为重大战略选择。”
2024年4月,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提升。迟福林认为中国进入消费新时代,居民消费结构已从物质型消费为主向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变,应该释放农民工的消费潜力。
主要作品
出版作品
数据截至2024年4月19日
论文期刊
数据截至2024年4月19日
社会职务
参考资料
主要成就
两会提案
迟福林每年两会期间都会呼吁推进收入分配改革的建议。2012年3月,迟福林建议,尽快形成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提出改革的短期和中长期目标,具体确定改革重点任务和改革路径。方案要具体化,包括建立工资谈判和协商机制,实现
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行财政公开等。迟福林在递交的《关于尽快出台收入分配改革总体方案的提案》中写道,收入分配领域的问题,涉及多方面深层次和结构性的体制矛盾,并不是一个收入分配改革方案所能够解决的。因此建议与收入分配总体改革方案相配套,本届政府任期内应出台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方案。迟福林建议,考虑到收入分配改革涉及财政税收国有垄断行业公共服务领域等多个部门,建议由国务院领导牵头,组成收入分配改革领导小组。迟福林强调,这项改革牵一发而动全身,要在权衡各方利益协调各方关系情况下,果断决策,尽快推出。
2022年的全国两会上,
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是代表委员们热议话题。迟福林认为,RCEP生效实施为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域合作提供机遇。海南位于成员国中心位置,可构建面向东盟的产业链供应链。中国东盟构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增大海南自由贸易港区域合作需求,以加强与东南亚国家交流合作为抓手打造“重要开放门户”,是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重大任务。新发展格局构建为海南自由贸易港相关产业发展提供重要条件。迟福林建议,确保海南自由贸易港如期顺利封关,要立足封关运作后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突出矛盾,服务于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交汇点的重要目标,把做大市场流量作为全岛封关运作的基本要求,并在“一线”放开中逐步实现“二线”管好的制度安排,以此破解市场流量小与风险防控能力弱的双重矛盾。
研究领域
迟福林长期致力于中国改革政策研究,多次参与国家改革与发展的重大课题研究。代表作有《二次转型与改革战略》、《市场决定》等。
研究成果
迟福林曾率先提出多项改革政策主张,如政府转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推进“十二五”改革、第二次改革、民富优先、让农民工成为历史等,或直接为中央决策所采纳,或在舆论和学术界产生重要影响。多年致力于经济体制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共出版中英文专著四十余部,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八百余篇,形成研究报告七十余部,提交了大量政策建议报告。
20世纪80年代先后,迟福林在中央党校和中央办公厅深入研究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职能”和“民主政治建设”等课题,并发表了一系列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进入90年代初,他主导了海南特区的“企业股份制改革”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创立了“个人帐户与社会共济相结合”的社会保障海南模式,同时,他主持了“海南特别关税区”课题,形成上、中、下三个总体方案和可行性研究报告;90年代中期主持“琼台农业项下自由贸易”课题,其研究成果引起了中央相关部门的高度关注。1998年,迟福林主持了“赋予农民长期而有保障的土地使用权”课题,并提交的建议报告被中央主要领导用作重要讲话和中共中央十五届三中全会决议起草的重要参考资料。同年,他还主导了“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结构”课题,其研究成果被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调用了50套作为参考资料。并且从1998年开始主持“基础领域改革”课题,重点研究电信、电力、铁路、民航等垄断性公共部门的市场化改革,提交的调查报告、研究报告和政策建议报告在改革政策决策过程中发挥了积极的影响。
2001年,他主持海南经济特区通过产业开放拉动产业升级的研究,首次提出建设
海南国际旅游岛的建议,以及后续提交的可行性研究报告及总体方案设计,得到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被誉为“海南国际旅游岛之父”。2003年,在SARS危机期间开始主持“公共服务型政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课题,提交了大量改革政策建议报告,许多被用作中央领导重要讲话和中央文件起草的参阅件。自2003年以来,他致力于政府转型与政府作用的研究,先后提出 “建设公共服务型政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并完善公共服务体制”等重要理念,得到了高层领导和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对改革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2005年,新华社和《
人民日报》等内参件40多次上报迟福林同志主持形成的改革研究成果。2013年,他主持提交建议报告《改革跑赢危机的行动路线(30条建议)》,成为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起草组的重要参阅件。
2010至2014年5年时间,他每年主编出版《中国改革年度研究报告》,并被翻译成英文向全球出版发行,在国内外产生广泛影响。例如:《改革红利——2013’中国改革研究报告》,一年内共印刷10次,发行近5万册,被评为“2012-2013年度全行业优秀畅销书”。《市场决定——2014’中国改革研究报告》,入选参加2014年伦敦国际书展和2014年首季“大众好书榜”。
获得荣誉
数据截至2024年4月19日
相关事件
2024年4月14日,在
第四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举办期间,由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和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联合主办、南方周末报社承办的“把握消费脉搏,洞察发展机遇——2024中国消费发展论坛”在海南海口召开,邀请了来自政商学界的多方代表共同研讨中国消费新趋势。论坛上,中改院院长迟福林以“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结构性改革”为主题发表主旨演讲。迟福林认为,要以结构性改革破解投资与消费、增长与分配、城市与农村的结构性矛盾。
人物评价
迟福林长期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以极大的热情和激情,围绕中国改革发展进程中的政策需求,潜心研究改革发展的重点、难点、热点课题。迟福林研究员改革研究的突出特点是前瞻性、战略性和对策性。(人民论坛杂志社 评)
迟福林具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作为
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的大管家,对外要处理好各个方面的关系,对内要管好员工队伍,自己还要从事研究和教学。这就不仅需要有过人的精力,还需要有很强的组织能力;为人真诚谦和,有很强的亲和力和社交能力。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使中改院人执着改革研究,舍小我顾大局,竭诚为中国改革开放研究服务。不论是研究工作还是机构建设,永不满足,不断确立新的目标,表现出“不达目标,永不止步”的劲头。(
人民政协网评)
迟福林是名副其实的的著名经济学家,改革发展研究者和重大课题研究领军人物,可谓著作等身,学术造诣很深,实践行动也很扎实。(
中国吉林网 评)
参考资料
迟福林.topics.caixin.com.2024-04-19
迟福林.topics.caixin.com.2024-04-19
迟福林.jiaolong.hutb.edu.cn.2024-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