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
军委直属军事学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英文名:PLA Military Institute of Engineering),1953年9月1日成立,因校址在哈尔滨,通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简称“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院长兼政委。
哈军工于1952年开始筹建,1953年4月25日基建破土动工,9月1日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陈赓大将任学院首任政委兼院长,毛泽东主席为学院的成立颁发了训词。学院按军兵种设立空军工程系、炮兵工程系、海军工程系、装甲兵工程系、工程兵工程系五个系。1961年学院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60年到1962年,学院进行了分建和改建。1966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退出部队序列。
哈军工成立时有教职工9600余人,专职教师5000余人,教授130余人。正处级(县长级)干部高达158人,苏联专家/顾问占近全国高校苏联总专家/顾问共360余人的近1/2,师生比高达1:1.8。学院市区占地面积7300亩(不含郊区),共招收13期、18233名学员。
历史沿革
1952年6月,中央军委决定,以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和志愿军第三兵团的部分干部为基础,筹建军事工程学院。1952年8月22日,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批准成立军事工程学院筹备委员会。9月1日,筹委会在北京恭俭胡同59号开始办公。
1952年11月,中央军委批准学院的初步建设计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将学院列为国家“一五”重点建设。同年12月,学院成立建筑委员会,进行基建规划、地质勘察,组织设计、施工及材料供应等工作。1953年9月1日,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成立暨第一期开学典礼隆重举行,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正式成立。
1959年11月19日,陈赓向中央军委提出《关于调整军事工程学院任务的报告》。1959年12月29日,中央军委副秘书长肖华起草了《关于调整军事工程学院任务,分建各军种、兵种工程学院问题的报告》,中央军委原则上同意陈赓的建议,并提出分建、新建工作的指导方针是“尖端集中、常规分散”,“双方兼顾、照顾尖端”。1960年到1962年,学院进行了分建和改建。1966年4月,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改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退出部队序列。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的哈尔滨工程大学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
办学条件
院系情况
哈军工创建之初,按兵种设置了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工兵5个工程系,每系拥有一座独立的教学大楼,11号楼、21号楼、31号楼、41号楼和51号楼各自对应一个工程系。学院调整合并新建的系:空军工程系(一系)、原子工程系(二系)、海军工程系(三系)、电子工程系(四系)、导弹工程系(五系)、电子计算机系(六系、1966年)。1966年,哈军工退出军队序列,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隶属国防科委领导。1970年,国防科委派出调研组来哈尔滨工程学院主持“分建”和“内迁”工作。
以上参考资料
师资规模
抽调师资
军事工程学院第一批请调教授、副教授62人,其中由高等教育部调配46人,从轻工业部、铁道部、邮电部、重工业部、兵工总局、船舶工业局、、总后勤部和华东工业部、上海民生公司请调16人。
苏联专家、顾问援建
1952年6月3日,周恩来以政务院总理身份致信苏联部长会议副主席兼国防部长尼古拉·布尔加宁。10月4日,陈赓向中央军委呈报《关于聘请苏联顾问的报告》,经中央军委批准,1953年4月,以奥列霍夫为首的军事工程学院顾问团第一批成员来到学院。
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
1952年9月,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1400名排级以上干部和1600多名战士、职工先后抵达哈尔滨市,在12月12日前完成以第二高级步兵学校机构改为军事工程学院机构的整编。
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
华东军区司令部军事科学研究室是新中国成立初期,华东军区为发展军事科技、改进部队武器装备而在南京市设立的军事科研机构,集中一批知名的兵工系统的专家教授为研究员,又从各大学选调一批青年技术人员为实习研究员,具有不同层次的科技人员,曾为解放沿海岛屿进行过无人驾驶船、火箭推进炸药等新式武器的研制。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
1952年底,从志愿军第三兵团选调的25名干部先后从朝鲜回国到军事工程学院任职。
教学建设
课程开设
军事工程学院按军兵种设系,按兵器装备设专业,形成了覆盖我军当时军兵种武器装备建设主要方面的专业体系。学院十分重视公共课、基础课、专业基础课的教学。
公共课
公共课包括政治、合同战术、体育、外语。基础课包括高等数学、普通物理、普通化学。
专业课
学院十分重视专业课的教学,特别是实验、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出要在专业教学的全  过程都体现出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员独立工作能力。
基础课
专业基础课包括投影几何及制图、机械原理及机械零件、金属工艺学及金相学、机械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电工原理及各专业教研室开设的专业基础理论课。
科研工作
学院围绕国防现代化的需要培养技术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两项重大使命,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结合教学工作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紧密结合教学,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在科研方向的确立、科研队伍的建设和科研组织的建立健全等方面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坚持为武器装备建设服务,贯彻教学、生产劳动、科学研究三结合的方针,坚持解放思想,破除迷信,自力更生,内外协作,走群众路线。在原子能、火箭、半导体、雷达、计算机等尖端领域,积极开展科学研究,创造新中国国防科技史上许多第一,刷新一项又一项记录,为改变新中国成立初期之初我军武器装备落后面貌,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学术研究
1954年11月20日第一座1.5米开口单回路式风洞建成,试车成功。1958年8月31日贺孝先教员研制成功“粘接陶瓷车刀”,荣立二等功。9月中央军委在北京召开“东风113”方案审定会。随后,成立“东风113”试制领导小组。10月1日电子数字(901)研制成功。1967年6月学院研制生产的“441B—Ⅲ中型通用电子数字计算机”交付国防科委第20、21、31试验训练基地使用。
校园环境
学院创建之初,按军兵种设置了空军、炮兵、海军、装甲兵和工兵5个工程系。分建5座独立的教学大楼,编号为11、21、31、41和51号。大楼外部均为中国传统的古典建筑特色,雕梁画栋,青檐碧瓦。大楼设计的创新之处在于,屋脊上不设鸱吻龙头,而是昂首翘尾、威武别致的老虎。挑檐上不摆神兽,而是装饰着具有各兵种代表性的武器模型,成为学院各个系教学楼的识别标志。
11号大楼是一系教学楼,即空军工程系。是5座大楼中建筑体量最大的楼宇。总建筑面积4.7万平方米。立面运用横三段构图,歇山顶组合屋面,主体部分为重檐歇山。楼角飞檐上是一排飞机模型雕塑。21号大楼是二系教学楼,即炮兵工程系。总建筑面积3.3万平方米。楼宇架构为歇山顶组合屋面,主体部分为重檐歇山。楼角飞檐上是一排大炮模型雕塑。31号大楼是三系教学楼,即海军工程系。立面运用对称式构图,歇山顶组合屋面,主体部分为重檐歇山。楼角飞檐上为一排军舰模型雕塑。41号大楼是四系教学楼,即装甲兵工程系。屋面为单檐歇山顶组合,主体顶层中部外设阳台。楼角飞檐上为一排大炮模型雕塑。51号大楼是五系教学楼,即工兵工程系。屋面为单檐歇山顶组合,主体顶层中部外设阳台。楼角飞檐上为一排工程车模型雕塑。
校友情况
以上参考资料
衍生学校
国防科技大学
前身是1953年创建于哈尔滨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哈军工”创办于抗美援朝期间,是新中国第一所高等军事工程学院,其卓越的办学成效铸就了我国国防科技和高等教育史上一座丰碑。1970年,学院主体南迁长沙,改名为长沙工学院。1978年,改建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1999年,长沙炮兵学院、长沙工程兵学院和长沙政治学院并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17年,中央军委决策,以国防科学技术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国防信息学院、西安通信学院、电子工程学院,以及理工大学气象海洋学院为基础,并将军委装备发展部第63研究所划入,重建国防科技大学,归军委建制领导。
哈尔滨工程大学
学校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及其他系部分干部教师为基础,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78年,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1996年,进入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2011年,成为国家“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学校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是我国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开发、核能应用(简称“三海一核”)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南京理工大学
由创建于1953年“哈军工”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1995年,学校成为国家首批“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2011年,获批建设“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017年,学校入选“双一流”建设高校,“兵器科学与技术”学科入选“双一流”建设学科。2018年,王泽山院士获得2017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防化学院
1958年哈军工设置了防化学武器、防原子武器、化学防护装备器材等科室,1960年设置了防化学兵工程系,1961年根据陈赓院长建议,在长春成立了防化学兵工程学院。
工程兵工程学院
工兵工程系于1952年12月哈军工组建,前后招生八期。1961年工兵工程系搬迁西安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工程兵工程学院,1969年以工程兵工程学院为主,工程兵五所院校在南京组建工程兵技术学校,1977年恢复工程兵工程学院称谓。1999年工程兵工程学院与通讯工程学院、空军气象学院和总参第六十三研究所合併组建解放军理工大学,並将工程兵工程学院分为野战工程和国防工程两个学院。
文化产物
《魂系哈军工》 (1998)
以上参考资料
陆军装甲兵学院
前身是1953年哈军工装甲兵工程系,2017年7月由原装甲兵工程学院、装甲兵学院、装甲兵技术学院调整组建,副军级,辖院本部、蚌埠校区和士官学校。院本部地处北京卢沟桥畔,蚌埠校区地处蚌埠市蚌山区,士官学校地处长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
《哈军工》
以上参考资料
所获荣誉
1959年被中共中央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8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2011年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高校,2017年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行列。
参考资料
哈尔滨工程学院.天眼查.2024-01-07
校友快讯.国防科技大学.2024-01-07
历史沿革-哈尔滨工程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01-07
北京校友会.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北京校友会.2023-11-14
聆听王泽山院士谈“最亮珍珠”.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北京校友会.2024-01-11
国防科大在北斗里的贡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北京校友会.2024-01-11
哈工程学子在舰船领域发挥的作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北京校友会.2024-01-11
闻雪友.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01-11
孙玉发.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01-11
廖振鹏.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01-11
杨德森.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01-11
杨士莪.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01-11
邢球痕.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01-11
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北京校友会.2024-01-12
哈尔滨工程大学.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北京校友会.2024-01-12
南京理工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北京校友会.2024-01-12
防化学院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北京校友会 .2024-01-12
陆军工程大学野战、国防工程学院简介.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北京校友会.2024-01-12
魂系哈军工 (1998).豆瓣电影.2024-01-11
陆军装甲兵学院.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北京校友会.2024-01-12
《哈军工》.央视网.2024-01-11
学校简介.哈尔滨工程大学.2024-01-1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办学条件
院系情况
师资规模
抽调师资
苏联专家、顾问援建
西南军区第二高级步兵学校
华东军区军事科学研究室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
教学建设
课程开设
公共课
专业课
基础课
科研工作
学术研究
校园环境
校友情况
衍生学校
国防科技大学
哈尔滨工程大学
南京理工大学
防化学院
工程兵工程学院
文化产物
《魂系哈军工》 (1998)
陆军装甲兵学院
《哈军工》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