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大桥,又称广州珠江黄埔大桥,被誉为“华南第一桥”,位于珠江南北干流、狮子洋以西水域之上。黄埔大桥是广州市境内一座连接黄埔区和番禺区的过江通道。黄埔大桥北起黄埔区
萝岗街道火村立交、接
G4,上跨珠江及
大吉沙岛,南至
化龙镇化龙立交、接广澳高速公路。
黄埔大桥路线全长18.694千米,主桥全长7016.5米,桥面为双向八车道高速公路,设计时速100公里,项目总投资额42亿元。项目于2004年12月23日动工建设,2008年3月28日全桥合龙。2008年12月16日,黄埔大桥正式通车运营,黄埔大桥使广州黄埔与番禺此前至少需要1个小时以上的车程缩至10分钟,有效缓解了此前珠江口过江通道不足的压力。
历史沿革
2005年4月,黄埔大桥项目开始全面建设。1月13日,广州珠江黄埔大桥悬索桥先导索成功过江,珠江黄埔大桥上部结构安装首战告捷。2007年1月13日,黄埔大桥悬索桥先导索成功过江;2月1日,黄埔大桥北汊
斜拉桥主塔正式封顶。同年7月2日,珠江黄埔大桥斜拉桥完成首片钢箱梁架设。2008年1月15日,黄埔大桥南汊悬索桥完成合龙。2008年3月28日,珠江黄埔大桥全线正式合龙。10月18 日 ,黄埔大桥顺利完成主桥荷载试验并首次亮灯。同年11月8日,黄埔大桥全线顺利通过交工验收。同年12月16日,黄埔大桥竣工运营。2023年2月20日,广州黄埔大桥工作人员正在对悬索桥主缆进行检修工作,确保桥体缆索结构安全负荷。2023年8月,黄埔大桥从今日起对南行
斜拉桥至悬索桥段(南行K46+650到K49+600)超车道、快车道进行围蔽施工。9月21日,围蔽养护工程完工,比原定工期提前了10日。
建设与规划
地理位置
黄埔大桥位于
珠江南北干流、狮子洋以西水域之上。黄埔大桥是一座连接
广州市黄埔区和
番禺区的过江通道,属于
广州—澳门高速公路的组成部分。黄埔大桥北起黄埔区
萝岗街道火村立交、接
G4,上跨珠江及
大吉沙岛,南至
化龙镇化龙立交、接广澳高速公路。
参建单位
黄埔大桥由
中国交建公规院设计、
中交二公局、
路桥建设等单位施工。
桥梁设计
大桥采用新颖的
悬索桥与
斜拉桥结合的方式,体现了刚柔相济的和谐之美,主桥气势雄伟,
索塔造型新颖。黄埔大桥索塔为具有古今合一特色的木结构门形塔,寓意中国
改革开放的南大门;大桥桥墩采用花瓶形设计,南北引桥采用曲线线形、主桥采用直线线形,全桥如匍匐在
珠江水网中的蜿蜒巨龙。
大桥以江心的大蚝洲岛为落脚点,悬索桥主跨1138米,长度全省第一。大桥主跨通航净高60米,可以保证5万吨
海船通过。而采用的独塔斜拉桥主跨383米,是全世界同类桥型最长的。
设计参数
整体布局
广州珠江黄浦大桥是国道主干线广州绕城公路的关键组成部分。该桥由北汊主跨383米独塔
斜拉桥和南汊主跨1108米
悬索桥组成,黄埔大桥路线全长18.694千米,全长7016.5米,桥宽34.5米,为6车道,并预留远期8车道位置。
设计参数
运营情况
票价票制
黄埔大桥收费期限为25年,从2004年项目建设起计算;大桥高速公路引道、连接线部分收费标准为0.6元/千米(小型载客车),主桥路段一至五类车单次通行费用标准分别为30元、45元、60元、90元和105元。
交通流量
截至2009年上半年,黄埔大桥建成通车半年内,黄埔大桥日交通量为7107辆。2020年5月1日,黄埔大桥车流量约13.57万车次。
车道信息
大桥全线暂设6车道,远期将拓为8车道。从
黄埔区到
番禺区只需短短10分钟。而珠江黄埔大桥与北二环、西二环及
广州—高明高速公路(广州段)连成一体,连接包括京珠、广深、广惠、广清、新机场等8条高速公路和广园、南部、新光3条城市快速干线及G105、CG106、G107、G324四条国道
一级公路,直接沟通广州开发区、黄埔区、番禺区和南沙开发区。
设施设备
黄埔大桥上的环氧沥青在高温70℃不易软化,在零下15℃低温也不易脆裂。除防高温外,该大桥还能防震,而其寿命也是按照百年以上的寿命进行设计的。为了预防南方大风、雷雨的天气,大桥在塔心预埋了
避雷针十,同时,连接大桥和塔的88根斜拉索采用减震设施,这一系列措施可以保证大桥抵抗12级大风。
黄埔大桥采取双回路供电方式,为大桥24小时提供不断电服务,功率高达3800千瓦,此外,为了保持桥上的钢筋湿度,还特别在桥内安装了抽湿系统。为保证大桥的安全运行,大桥的主要部位都安装了“健康检测系统”,实施24小时测量,一旦哪个部位出现问题会立即进行维修、养护,因此黄埔大桥可以六七年才进行一次大维修。
黄埔大桥
龙头山隧道是国内第一座全部使用LED节能灯照明的隧道,灯光比其它隧道更明亮,而且还可以节省45%的电费。
工程重、难点
黄埔大桥位于珠江黄埔新、老港之间,附近船厂、码头众多,施工环境复杂,先导索过江跨越繁忙的黄金水道,且多种机械设备联合作业,安全风险非常大。为保证施工和通航安全,大桥建设指挥部经过反复研究论证,决定采用“分段牵引、江中对接”的方案。
建设成果
工程技术创新
大桥建设期间,施工团队采用“分段牵引、江中对接”方式,将5吨重的
悬索桥先导索跨越宽达1450米
珠江主航道并升至离江面90米高空;在隧道
爆破开挖过程中,施工团队采用微振动“光面爆破”或“预裂爆破”技术,以及施工浅孔爆破分部开挖,严格控制开挖爆破振动速度。
所获荣誉
价值意义
珠江黄埔大桥的建设结束了珠江从
虎门大桥到黄埔大桥之间34公里没有过江通道的历史,从
黄埔区去
番禺区走高速公路将不再绕道,时间也从原来的45分钟缩短为5分钟,方便了两地居民的出行。此外,大桥的建成填补了
广州市东部和南部地区没有跨江大桥的空白,对实现广州“北优南拓,东进西联”战略,促进广州与珠江三角区、泛珠三角地区的联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事件
工地脚手架坍塌事故
5月8日,黄埔大桥工地另一标段也曾发生过一起
脚手架垮塌事故,导致4名工人从60多米高的桥墩顶部掉入
珠江,1人当场死亡,2人失踪,1人受伤。6月13日,黄埔大桥工地再次发生脚手架坍塌事故,造成现场施工人员2死2伤。
深中通道开通
2024年7月3日,深中通道开通72小时以来,日均车流量超过10万车次,占每日珠江跨江车流量四分之一,架起一条
粤港澳大湾区的“超级通道”。4条跨江通道总车流量增加约5%,
南沙大桥和
虎门大桥车流量分别下降38%、8%,黄埔大桥车流量基本保持平稳,这使得粤港澳大湾区交通格局更加均衡和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