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坦克地雷
破坏坦克、装甲运兵车的武器
反坦克地雷,又称防坦克地雷,是用来炸伤、炸毁敌人的坦克、装甲车辆、自行火炮或汽车等技术装备使之丧失运动或战斗能力的爆破器材。
1918年,德军将炮弹改装后埋于地下,用于炸毁敌坦克履带,由此诞生世界上第一枚反坦克地雷。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反坦克地雷得以快速发展,据统计,世界各国于二战期间共埋下3亿多枚反坦克地雷。20世纪20至30年代,专用反坦克地雷的设计和装备诞生。1935年,苏、英、美、法等国,先后研制出反坦克地雷装备部队。20世纪40年代末,各国研制和装备的反坦克地雷大多是反履带雷。20世纪60年代,许多国家着手研制利用飞机、火炮、火箭撒布的反坦克地雷。之后,反坦克两用地雷逐步发展。20世纪70年代初,新一代反侧甲雷在引信和装药结构上有了新的突破。截至1996年,反坦克地雷的攻击形式已发展到用空心装药或自锻破片炸坦克的侧甲板或顶甲板。
反坦克地雷根据攻击和毁伤目标的部位可分为反坦克履带地雷、反坦克车底地雷、反坦克侧甲地雷等。它一般由TNT炸药、引信、发火装置组成。反履带雷一般配用触发引信,装药形式通常为集团装药或条形装药;反车底雷采用带触发杆的机械引信,采用聚能装药或爆炸成型弹丸装药;反侧甲地雷主要采用红外、激光等引信,采用爆炸成型弹丸或串联聚能装药等。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早在12世纪,南宋军队就曾使用过地雷,这是关于地雷使用的最早记录。到明朝初年,明军开始使用装有机械发火装置的地雷,具备了传统地雷的雏形。地雷起源于中国,后由美国人让地雷制式化并走上战场。1862年的约克镇战役中,加布里埃尔·雷恩斯从简单爆炸陷阱中获得灵感,研发出了绊发和压发地雷,由此成为各国设计地雷的主要“蓝本”。
研制历程
一战期间
反坦克地雷因坦克的出现而产生,坦克又因反坦克地雷的存在而防不胜防。反坦克地雷是用来炸毁坦克、装甲车辆的地雷。按用途不同,可分为反履带地雷、反车底地雷和反侧甲地雷等。反履带地雷主要用于炸毁坦克履带,破坏负重轮,使坦克丧失机动能力。这种地雷是最早出现的一种反坦克地雷,受压后会引爆雷体,炸断坦克履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地雷技术得到较快发展。梅西纳岭下的英军制造了人类历史上最大的地雷,总装药量超过400吨。1917年的康布雷战役,英军坦克让德军遭受重创。次年,德军汲取教训,决定将炮弹改装后埋于地下,用于炸毁敌坦克履带,这便是世界上第一枚反坦克地雷。
二战期间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地雷,迎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战场上被地雷毁伤的坦克约占整个毁伤坦克的21%,地雷开始成为交战各方大规模使用的一种武器。由于制造成本低廉、技术门槛低,反步兵地雷被广泛使用。德国研发的S型反步兵地雷开始由地下爆炸向地上爆炸转变,被称为“德国s型地雷”。德国首先研制出一种便于携带、埋设和伪装的金属壳地雷,重量已减轻到8.6公斤,并加装了反排装置。而苏联首先用反坦克火箭弹改装成ΠMΓ反侧甲雷。这种雷采用拉发引信或开闭器控制。坦克触及引信或压合开闭器后,火箭弹从设在路旁的火箭筒内飞出,以聚能装药战斗部攻击坦克侧甲。这一时期,反坦克地雷得以快速发展。据统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世界各国共埋下3亿多枚反坦克地雷。
20世纪20至30年代,专用反坦克地雷的设计和装备诞生。1935年,苏、英、美、法等国,先后研制出反坦克地雷装备部队。后来,由于出现了金属探雷器,雷壳材料开始使用木材、油纸塑料等非金属材料,雷的形状也出现了圆形、方形和条形等。
二战以后
20世纪
战后以来,这种地雷的重量继续减轻,可达5公斤左右。为避免被炮弹、炸弹和核冲击波所诱爆,还研制了各种耐爆引信和复次压发引信。这种引信可保证只有坦克和履带装甲车辆碾压到雷上时才起爆。同时,还采用了全保险引信和自毁装置,使地雷能够炸伤敌装甲车辆,而不影响己方兵力机动。炸履带地雷只有坦克压上时才能起爆,所以单枚地雷的障碍宽度很小,一般每公里正面需要布设1000~2000枚地雷。
20世纪40年代末,各国研制和装备的反坦克地雷大多是反履带雷。由于这种地雷发展较早,具有结构简单、动作可靠、造价低廉等优点,仍在防坦克地雷中仍占有重要地位。期间,聚能装药被用到防坦克地雷上,才出现了反车底地雷。虽然反车底地雷的出现较反履带地雷晚,但具有体积小、质量小、威力大等优点,受到各国的普遍重视。
20世纪60年代,许多国家着手研制利用飞机、火炮、火箭撒布的反坦克地雷。20世纪60年代以后,既能炸坦克底装甲又能炸坦克M113装甲运兵车的反坦克两用地雷逐步发展,它是一种适用于机械布设的地雷,由于采用聚能装药和形成高速弹丸等新技术,不仅能炸毁底甲和履带,还能杀伤车内乘员,破坏车内设备,使坦克失去战斗力。这型地雷采用电磁、声、振动、红外等复合引信技术,只要坦克在一定宽度内通过,不论是否压上地雷,都会起爆炸毁坦克。到20世纪70年代初,德国首先获得成功,使可撒布地雷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可撒布地雷及其运载撒布工具已构成多种撒布系统,可在不同距离上机动布雷,短时间内即可在预定地区构成地雷场。可撒布地雷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地雷战的战术运用形式,使地雷具有进攻性,成为拦阻和截击坦克、机械化部队的有效武器。此外,有的国家研究和装备了新一代反侧甲雷,在引信和装药结构上有了新的突破,发展了非触发引信(如美国M66式反侧甲雷所用的M619震动—红外复合引信)和爆炸成型弹丸装药结构(如法国的MAHF1反侧甲雷)。
20世纪90年代,反坦克地雷已在保证杀伤威力的前提下,从“守株待兔”式的单一防御性兵器发展成为可攻可守可进可退的攻防兼备的兵器。截至1996年,反坦克地雷的攻击形式已由用大威力炸药炸坦克履带或车体底甲板,发展到用空心装药或自锻破片炸坦克的侧甲板或顶甲板。法国等国使用研制的路旁反坦克地雷,能在100米内探测并主动攻击坦克。外军已装备了抗探测的塑料壳体地雷,以及具有一定耐爆破扫雷或机械扫雷能力,装复次压发或多次压发引信、气动引信的反坦克雷,还研制了能探测坦克产生的磁、声、震动和红外特征信号的非触发引信,如磁-声复合引信等,提高了地雷的主动攻击能力。此外,高功率微波武器等“软杀伤”反坦克武器也日益受到重视,战术激光武器可有效压制坦克观瞄系统,并对车内观瞄者产生致盲效果。美国军队研制能快速抛洒在坦克周围的泡沫体,它被坦克发动机吸入后可使其停止工作,使坦克处于被动挨打的境地。
21世纪
随着科技的发展,地雷日益走向智能化。由智能化地雷组成的信息化雷场具备通信与组网、跟踪与定位等技术,具有自动寻的甚至敌我识别功能。它们不仅是“陆战之王”的天敌,还是“空中坦克”直升机的克星。美国的AHM反直升机地雷可以防御半径400米、高度200米以下的空域。
分类
按对目标作用的部位分类
根据反坦克地雷攻击和毁伤目标的部位,分为反坦克履带地雷、反坦克车底地雷、反坦克侧甲地雷等。其中,反履带地雷主要用于炸毁坦克履带,破坏负重轮,使坦克丧失机动能力;反车底地雷是专门用于炸毁坦克底部装甲的一种地雷;反侧甲地雷则是专门用来炸毁坦克侧装甲的一种地雷。
按动作方式分类
按动作方式不同可分为触发反坦克地雷和非触发反坦克地雷。
按布设方式分类
地雷按布设方式不同可分为非撒布和可撒布地雷。可撒布地雷具有体积小、质量轻、抛撒安全可靠、可快速机动布设大面积雷场等特点。通常将多个地雷装填于炮弹、火箭弹、撒布器内,用火炮、火箭、飞机(含直升机)和抛撒布雷车将地雷撒布到预定区域。可撒布地雷按用途可发恩威可撒布反坦克地雷和可撒布反步兵地雷两大类,可单一雷种撒布,也可混合撒布。
可撒布反履带地雷有圆饼形、条形、半圆柱形等,如意大利SB-81反坦克地雷;可撒布反坦克车底地雷多为圆柱形,为保证有效战斗姿态,通常装有着地和扶正机构,如中国CLD224型、德国MIFF型、捷克斯洛伐克PT Mi-D1M型、美国BLU-91/B型反坦克车底地雷等。
按耐爆性能分类
按耐爆性能可分为非耐爆和耐爆地雷。地雷耐爆性是指经受一定爆炸冲击波载荷作用不发火,且结构不被破坏,当再次受到目标作用时仍能可靠发火的性能,它是反映地雷生存能力高低的重要参数。耐爆地雷能区分爆炸载荷与目标载荷的作用性质,不易因爆炸作用诱爆或失效。对于压发反坦克地雷,爆炸冲击波与坦克目标对地雷的作用载荷的特性不同,具体如图所示:
参考资料:
基本设计
总体构造
地雷通常由雷体和引信两大部分组成。雷体一般包括雷壳、装药和传动装置。现代的地雷还装有保证布雷安全的保险装置、使敌人难以排除的反排装置和难以使地雷失效的反拆装置,以及定时自毁(失效)装置等。反坦克地雷一般由TNT炸药、引信、发火装置组成。反坦克履带地雷的雷壳可由金属或非金属(如木材、油纸、塑料等)材料制成。
引信
与反步兵地雷相比,反坦克地雷通常拥有更多的炸药,引信也被改造成只会被车辆触发。
反履带地雷作为最早出现的一种反坦克地雷,拥有各种耐爆引信和复次压发引信。它一般都配用触发引信(压发、触杆、复次压发引信等),利用履带或车轮的碾压作用起爆。压发抗力在1471~7845N。这可以避免被炮弹、炸弹和核冲击波所诱爆,能保证只有坦克和装甲车辆履带碾压到雷上时才起爆。同时,还采用了全保险型引信和自毁装置,使地雷能够炸伤敌方装甲车辆,而不影响己方机动。
反车底地雷则一般采用带触发杆的机械引信,当坦克在雷上方通过并碰及触发杆时,地雷才起爆。之后,又研制了一系列非触发式引信,坦克无需直接触及地雷的引信,而是由坦克通过雷场时所形成的磁场、红外线、噪音和振动等引发地雷。这种非触发引信采用之后,可使每公里雷场的布雷数量减少一半。
反侧甲地雷主要采用红外、激光等引信起爆。它通常引信采用可靠性更高、抗干扰性能更强的新型复合引信(如声—双色红外引信)。
战斗部
为了有效地炸毁车底,大都采用类似于破甲弹地聚能装药技术,即在地雷爆炸后,通过聚能作用,形成高温、高压、高速地金属射流。此外,为了对付底部装甲较厚的坦克,又采用了带有可形成高速金属弹丸地战斗部击穿底装甲的新型地雷,其破甲厚度可达100至几百毫米。
反坦克履带地雷的装药形式通常为集团装药,且药量为1.6~11kg;也有用条形装药的,且药量为0.3~8.4kg。
反坦克车底地雷的装药结构有两种:一种是聚能装药,即在地雷爆炸后,通过聚能作用,形成高温、高压、高速的金属射流,穿透底装甲;另一种是爆炸成型弹丸装药,即爆炸后可形成高速金属侵彻体,能对付底部装甲较厚的坦克。其破甲厚度可达100至几百毫米。
反侧甲雷的雷体爆炸后形成的爆炸成型弹丸,可在几十米的距离上击穿坦克侧甲,且有较大的后效作用。之后,反侧甲雷又趋于用RPG7火箭炮发射有串联聚能装药战斗部火箭弹,以增大作用距离,对付主动装甲。
布置
反坦克地雷主要是用来炸毁敌方坦克的履带,重型反坦克地雷也能击穿坦克的底部装甲。通常,反地雷和反坦克地雷是混合布置,这样可阻止工兵排雷。雷场布置在坦克的必经之路上或反坦克阵地的火力范围内。为了加大排雷的难度,很多反坦克地雷都安装了反排除装置。反履带雷只有坦克履带压上时才能起爆,所以单枚地雷的障碍宽度很小。一般每千米正面需要布设1000~2000枚。
技术参数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
服役情况
库尔斯克会战的防御阶段,苏联红军至少布设了291797枚反坦克地雷。沃罗涅日方面军的第一防御区(含防御集团军的前两到防御地带)在开战时有不下221846枚反坦克地雷。在175.1千米长的战线上,每千米有1267枚反坦克地雷。1951年4月,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结束后,中国352团三营八连在洪川江北岸的交通要道大山区公路左侧构筑防御阵地,埋设了200多个反坦克地雷和总重量1000多公斤的炸药包。1987年,F2型HPD反坦克地雷进入法国工兵部队服役,它是当代炸底甲地雷的代表。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布设的12种反坦克地雷中,就有10种主要是炸履带地雷。其中伊拉克布设的意大利生产的VS-2.2型塑料壳炸履带地雷就是一种,它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国家和经济共同体国家的标准地雷。海湾战争期间,多国部队的坦克吃了不少这种地雷的苦头。2023年6月以来,随着2022俄乌冲突的持续,地面交战日渐激烈,乌克兰武装力量在北约支持下投入了包括“豹”2A4/A6、M2A2 ODS\u0002SA“布雷德利”步兵战车在内的多型西方先进坦克装甲车辆用于反攻,却遭到了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反坦克武器的联合打击,其中就包括俄军布设的新旧不一的反坦克地雷。俄军通过多种布设方式,在阵地前沿形成的一块一块混合雷场,成为了阻挡乌军反攻的“首功”者。
衍生型号
著名的反坦克地雷有M1A1(美国)、M15(美国)、TM-35(苏联)、TM-46(苏联)、Riegel mine 43(德国)、Topfmine(德国)、Tellermine(德国)、MPB(波兰)、L9 Bar Mine(英国)和九三式(日本)等。
美国XM93反坦克地雷
XM93是美国陆军第一代能自主寻找目标,被用来攻击坦克顶装甲的一种智能反坦克地雷。与其他反坦克地雷不同的是,该地雷不是采取“守株待兔”“愿者上钩”的方式毁伤目标,而是采取主动出击的方式。它由母雷体和末敏子雷构成,可360°探测,识别和攻击运动装甲目标,捕获到目标后,即自主对目标顶部发起“顶攻击”。21世纪初,由于美国TEXTRON防务系统公司研制的SM93广域地雷WAM,是一款相当优秀的反坦克地雷。
SM93是世界上第一种灵巧的“末敏弹武器系统地雷,它既可人工布设,也可以由行驶中的卡车、MLRSBM-30龙卷风式火箭炮系统和ATACMS陆军战术导弹系统布设。当地雷在100米半径内发现一个目标时,回对目标进行识别跟踪和定位,并测定坦克的行进方向和速度。同时,在地雷内对这些传感器接收到的信号进行处理,由微处理机计算出坦克运行轨迹,同时计算出弹药飞行轨迹与坦克运行轨迹的交汇点,从而形成截击点。地雷上部旋转到准确的发射角度后,该地雷会发射一个子弹药,子弹药在探测到目标并在约20米高度起爆,攻击坦克薄弱的顶装甲。
美国M24反侧甲地雷
美M24反侧甲雷由雷弹、发射筒、发火装置和制式开闭器等组成。M24反侧甲雷通常设置在距目标10~100m处,用来侧击坦克和其他车辆。其破甲厚度可达280mm。雷弹是将M20火箭筒的M28A2火箭弹改装而成的。弹径为89mm,弹长为597mm。雷弹质量为4.1kg,内装炸药0.86kg,全雷质量为10.8kg。把地雷设置好后,当坦克压上开闭器时,电路接通,雷弹由发射筒射向坦克侧甲。
中国59式坦克地雷
59式反坦克地雷,由雷体、装药及引信等组成。雷体由薄钢板冲制的雷壳与雷盖机械合而成,上部中央有引信室,平时旋有防潮螺盖。这种地雷的20%有副引信室,用以安设诡计装置。地雷内注装的三硝基甲苯不少于5.6公斤,装药密度不少于1.52克/(厘米)3,全重8.553公斤(有诡计装置的地雷全重为8.643公斤),起爆后能炸坏坦克的M113装甲运兵车和负重轮。由于59式反坦克地雷密封性好,因而也可当作反登陆雷布设在浅水滩里使用。
中国72式铁壳反坦克地雷
中国72式铁壳反坦克地雷,能炸断中型坦克的履带,损坏其负重轮。它由雷壳、装药、传动装置和引信等组成。雷壳中央有引信室,旋有螺盖;底部有一提手。传动装置由两片碟簧、压盖、螺盖等组成。其引信(耐爆引信)由外套筒、内套筒、击针、击针簧、钢珠、保险夹和起爆管组成。平时,两个钢珠的一半卡住击针,而另一半卡在内套筒的圆孔内。内套筒上的销子卡在外套筒曲槽右边底部,故击针不能下降。引信装入地雷后,当坦克负重轮压上地雷时,压盖下降,下压引信。因为是徐徐受力,外套筒的曲槽斜面在击针簧的扭力作用下,沿内套筒上的销子慢慢下降并转动,保险夹张开,销子进到曲槽左边。此时,外套筒上的长孔对正钢珠,在击针簧伸张力的作用下钢珠被推出,击针失去控制,击发起爆管,使地雷爆炸。当炸药或核爆炸冲击波作用于地雷上时,压盖突然下降,下压引信,保险夹张开,但外套筒来不及扭转,曲槽右侧只能沿销子向下滑动。长孔与钢珠不能对正,故钢珠不能释放击针。当冲击波过去后,碟簧将压盖弹起,外套筒在击针簧的作用下上升,恢复原位,保险夹自动恢复保险,地雷不爆炸。
苏联TM-56式反坦克地雷
TM-56式反坦克地雷,为金属雷壳,雷盖为球形凹面,上部中央有引信室,可装电雷管或使用MYB-2引信,平时用螺盖密封。地雷装TNT炸药6.5~7kg,中间有扩爆药。地雷总质量10.5kg,能炸毁重型坦克履带。TM-56式反坦克地雷,使用MB-56式引信。当坦克压上地雷时,雷壳破裂,同时雷盖和螺盖沿雷体球形凹面运动,使螺盖衬套横向挤压引信凸缘。当凸缘受到588~1764N剪切力时,引信颈部折断,击针失去控制,借击针簧的张力撞击雷管,使地雷爆炸。
德国AT-52反坦克车底地雷
德国AT-52反坦克车底地雷雷体直径为103.5mm,高度为165mm,全雷质量为2.22kg。其雷壳材料为塑料。其采用空心装药结构,装填0.7kg钝黑索金炸药。地雷上部系有降落伞。雷体四周有12条支腿。配用电触发引信,并具有自毁伤功能。该雷被发射或抛射出去以后,降落伞自动展开,以一定落速下降到地面。触地时,凭借冲击惯性,抛掉雷伞,并释放缚在圆柱形雷体四周侧面上的支腿,将地雷扶起并支撑在地面上,使地雷的爆炸作用方向朝上。然后经过短暂延期,地雷进入状态。若坦克碰到地雷向上伸出的传感器线,地雷就爆炸。
日本92式反坦克地雷
92式反坦克地雷是陆上自卫队装备的最新式反坦克地雷(截至2012年),1986年开始研发,1992年开始批量列装部队,由石川制作所进行量产。老式反坦克地雷主要依靠坦克的履带压上地雷起爆,但92式反坦克地雷则采用磁场和振动传感器相结合的起爆方式,以便穿透坦克底部装甲最薄弱部分。92式反坦克地雷外观为圆饼形,高125mm、直径260mm,质量约8kg,由传感器、控制装置以及主炸药构成。地雷外表面上部设有把手、标识符号和电池盖。地雷布设后,将保险销拔掉,竖起起爆控制杆,电子计时器开始工作,经过一定时间后解除安全模式,地雷进入待爆状态。
92式反坦克地雷在引信解除保险时具有“反扫雷”功能,即使引信电子计时器的电池被拆卸或雷体被取出而倾斜时,地雷也可自行起爆,这样可以应对敌方的扫雷行动。但在地雷处于待爆状态时经过一定时间后地雷便会失效,因此在待爆状态下放置多年之后地雷便失去威胁。92式反坦克地雷具有较强的耐寒性和耐热性,适用于-20~50℃的环境,且在不超过6m的水下具有防水性,因此可布设在海岸线上。
参考资料
..2023-12-17
..2023-12-17
..2023-12-17
目录
概述
发展历程
研制背景
研制历程
一战期间
二战期间
二战以后
20世纪
21世纪
分类
按对目标作用的部位分类
按动作方式分类
按布设方式分类
按耐爆性能分类
基本设计
总体构造
引信
战斗部
布置
技术参数
服役情况
衍生型号
美国XM93反坦克地雷
美国M24反侧甲地雷
中国59式坦克地雷
中国72式铁壳反坦克地雷
苏联TM-56式反坦克地雷
德国AT-52反坦克车底地雷
日本92式反坦克地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