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守谦(1361年—1392年),原名“朱铁柱”,先更名为“朱炜”,后更名为“朱守谦”。
朱元璋的侄孙、明太祖朱元璋长兄
南昌市王朱兴隆的孙子、
朱文正的儿子,第一代靖江王。
朱守谦的父亲
朱文正因罪免官时,朱守谦只有四岁,
朱元璋带他进宫,悉心教育。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朱元璋册封朱守谦为“靖江王”。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十一月,朱守谦就藩
桂林市,然而,他却不守法度,肆意妄为,面对朱元璋的严厉训诫,竟然作诗抒发心中的怨恨,朱元璋大怒,废他为庶人,贬居凤阳。七年后,朱元璋恢复了朱守谦的
爵位,迁徙镇守
云南省,但朱守谦故态复萌,朱元璋再一次把他贬居
凤阳县。之后朱守谦强行夺取牧马,被禁在京城。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正月,朱守谦去世,终年三十一岁,葬于紫金山麓。
朱元璋评价朱守谦:“不谨宪度,押比小人,肆为淫虐,国人苦之。”
朱守谦,原名“朱铁柱”,至正二十一年(公元1361年)九月出生。祖父是
朱元璋的长兄
南昌市王朱兴隆,朱守谦四岁时,曾经追随朱元璋南征北战的父亲
朱文正因罪免官,不久之后去世。朱元璋并没有因为朱文正的罪过而迁怒于朱守谦,相反把他带到宫中悉心教育。吴元年(公元1367年),
朱元璋祭告
祖庙,将“朱铁柱”更改为“朱炜”,
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
朱元璋再次将他的名字更改为“朱守谦”,册封为“
靖江王”,俸禄与郡王相当,属官为亲王的一半,并且命令老儒士赵壎为靖江王府
长史,负责教导他。同年七月,朱元璋开始命令工匠在
桂林市独秀峰下前
元顺帝潜邸建造靖江王府。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十一月,朱守谦就藩
桂林市,离京时,
朱元璋因为朱守谦年纪小,特别嘱咐随行的文武属官要好好教导他。然而,朱守谦到了桂林后,却喜欢结交小人,不守法度,肆意妄为,很快就致使当地人民生活困苦,怨声载道。朱元璋得知后,将他召回京城,严厉训诫,但朱守谦愤愤不平,竟然作诗抒发心中的怨恨,朱元璋大怒,废他为庶人,贬居
凤阳县。七年后,朱元璋恢复了朱守谦的
爵位,迁徙镇守
云南省,派他妃子的弟弟
徐溥一同前往,并且再次嘱咐徐溥,要好好教导朱守谦。然而,朱守谦到云南后,奢侈淫佚,掠杀无辜,还是跟之前一样横行暴敛,
朱元璋再一次把他召回京城,贬居凤阳。之后朱守谦强行夺取牧马,被召回京城禁锢起来。
洪武二十五年(公元1392年)正月,朱守谦去世,终年三十一岁,葬于紫金山麓。
“朱守谦短暂的一生,在靖江王位上并没有做出过突出贡献,却因为行为不俭、横暴扰民,结果落得了与其父
朱文正一样的下场。但朱守谦是明王朝开国分封的第一批藩王之一,他作为第一代
靖江王,是广西靖江王族的开创者,为他就藩而建造的靖江王府是广西乃至中国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为后人追缅和探究明朝历史提供了直接的佐证。”(徐毅、吴松、黎黔编著的《王城 名士风流古今谈》中评价)
靖江王陵位于
尧山脚下,是目前国内保存最完整、规模最大、序列最全、延续时间最长的明代藩王陵墓群,迄今已有600多年,现存陵墓石雕数量超过全国所有已发现的明代帝王陵墓石雕的总和。第一任
靖江王朱守谦被贬,最后两任靖江王
朱亨嘉、
朱亨歅战乱中被杀,其余11位靖江王及妻妾、将军、
中尉、藩亲等共300余位均葬于靖江王陵,构成了一个方圆百里,气势恢宏的墓群。
靖江王陵南北15千米,东西6千米,保存了334尊石刻仪仗群,庄严肃穆,神态各异。靖江王陵布局为长方形,主体建筑有陵门、中门、享殿、
定陵地下宫殿等,各陵有两道陵墙,墙内分为外围、内宫两部分,外围包括厢房、陵门、神道、
玉带桥、石人、石兽等,内宫包括中门、享殿、石人、地窖等。1996年,靖江王陵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5年入选全国100处
大遗址名录,2010年进入首批23个国家
遗址公园立项名单,是
桂林市历史文化名城中最重要的历史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