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真宫
湖北武当山遇真宫
位于武当山镇东4公里处,由玄岳门向西约0.5公里,属武当山九宫之一。它背依凤凰山,面对九龙山,左为望仙台,右为黑虎洞,故有“黄土城”之称。明代初期张三丰在此修炼,永乐年间皇帝命令在此地敕建遇真宫,于永乐十五年竣工。备受关注的武当山遇真宫抢救性保护工程,从2012年8月1日开始进行了顶升工程。对于只为将"遇真宫"3座宫门原地拔高15米而花近2亿巨资,引发争议。
基本介绍
遇真宫位于武当山镇东4公里处,属武当山九宫之一,位于山麓,海拔174.7米,背依凤凰山,面对九龙山,左为望仙台,右为黑虎洞,山水环绕如城,旧名黄土城。此宫周围高山环抱,溪流潺潺,大树参天。明代初期张三丰在此修炼,永乐年间皇帝命令在此地敕建遇真宫,于永乐十五年竣工,共建殿堂、斋房等97间。到嘉靖年间,遇真宫已经扩大到396间,院落宽敞,环境幽雅静穆。时有殿堂、斋堂、廊庑、山门、楼阁等大小建筑二百九十六间。现存宫墙较为完整,长697米,高3.85米,厚1.15米,顶残破。由前至后,有琉璃八字宫门、东西配殿、左右廊庑、斋堂、真仙殿、山门等。院落宽敞,道房幽雅。现存大殿为砖木结构,歇山顶抬梁式木构架,四周饰斗,后檐毁,现封檐。面阔进深均为3间,面阔20.30米,进深11.15米,高11.23米。单檐飞展,彩栋朱墙,巍立于饰栏崇台之上。现存庙房33间,建筑面积1459平方米,占地面积56780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琉璃八字宫门、东西配殿、左右廊庑、真仙殿及道舍等,基本保持原有建筑风貌。真仙殿为庑殿式顶,面阔与进深均为三间,单檐飞展,彩栋朱墙,巍立于崇台之上,古朴典雅,庄严肃穆。遇真宫以奉祀张三丰而著称,其真仙殿中存有张三丰铜铸鎏金像,身着道服,头戴斗笠,脚穿草鞋,姿态飘逸,颇有仙风道骨,是一件极为珍贵的明代艺术品。
历史文化
遇真宫是皇帝专为一名武当道士修建的,这名道士叫张三丰。张三丰是中国道教史和武术史上的一个神奇人物,他读书过目不忘,通晓天文地理,才华横溢,且武艺高强,来无踪去无影,他在中国各名山大川云游传道,在民间影响很大,被奉为“真仙”。明洪武初年,张三丰来到武当山,曾在此处结庵修练。他演创的武当拳,名振天下,后经历代宗师的不断演进发展,最终成为中华武术中最具影响的流派之一。因张三丰被奉为武当武术的祖师,遇真宫亦被历代武当拳第子崇敬,并在此习练拳术。张三丰在武当山时曾说,此山异日必大兴。几十年后,朱棣果然大修武当。后来,张三丰离开武当山,不知去向。朱元璋及明成祖朱棣都曾下诏遣使求访张三丰其人。明成祖还在给张三丰的信中说:“……真仙道德崇高,超乎万有,神妙莫测。朕才质疏庸,然而至诚愿见之心夙夜不忘……”但事与愿违,谁也没能访到有“长生久视之术,超凡入世之功”的张三丰,这位武当高人亦成为神秘而让后人爱慕。为表达其诚意,明成祖亲自下令建造了“遇真宫”,并谕敕张三丰祀像一组置于大殿正中,供人朝拜。至高无上的皇帝为武当山的一名道士建造宫观,并塑像祀奉,派官员洒扫,这在中国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遇真宫也因此成为武当道教浓重的一笔。
大事年表
抗日战争时期,遇真宫被辟为“中原地区战时儿童保育院”,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派地下党和20多名进步青年担任教师,保护了众多的烈士遗孤和革命后代。电影《春风化雨》就是以此为题材并在遇真宫拍摄的。
1994年,武当山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1996年,武当山旅游特区政府文物部门将这遇真宫以每年15000元的租金租给从湖南省过来的陈逵开办武馆。
2003年1月19日陈逵武馆引起了一场大火,使这座世界文化遗产——武当山古建筑群中的重要宫庙化为灰烬。
因南水北调丹江口水库需进行加高,位于水库边缘的遇真宫的东西宫门和中宫山门将会原地抬高15米。
2012年8月2 7日,新华出版社报道,武当山遇真宫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将创世界纪录地抬升15米。整个保护工程耗资或将超2亿元,成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中规模最大、投资最大的单体文物保护工程。
保护纪实
1994年随武当山古建筑群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遇真宫,如今正面临着如何避免被水淹没的考验。位于湖北省十堰市武当山北麓的遇真宫,是武当山“九宫九观”之一。据文献记载,明初著名道士张三丰在此结庵修炼,名曰“会仙馆”。永乐十年(公元1412年),朱棣敕建遇真宫,五年后竣工。遇真宫主体由中宫西宫东宫构成西宫与东宫的地面建筑已经毁坏。现存的宫门、宫墙、龙虎殿、真仙殿残迹、配殿等地面建筑,多属中轴线祭祀区(中宫)的主体建筑。 “丹江口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区。随着水库大坝的加高以及蓄水位的提高,将会淹没湖北省十堰市下辖的丹江口市武当山旅游经济特区等一些地方。遇真宫因地势较低,处于淹没区。”湖北省文物考697米。但由于遇真宫的东宫和西宫的地面建筑已毁,而文献记载又不详,因此,只有对遇真宫进行全面的科学钻探、发掘,才能为保护工程方案的确定提供科学依据。“作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最重要的文物保护项目之一,必须使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对遇真宫保护造成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孟华平说。
筑堤围堰
为首选方案:在保护遇真宫的共识下,《遇真宫保护方案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经出炉,其中提出了3种保护方案,即“就地抬高保护”、“筑堤围堰”和“异地搬迁”。“如果采取就地抬高保护,工程规模太大,技术保障上可能有问题。”孟华平说,“而采用异地搬迁保护,地上的建筑把握大一些,但原建筑界面之下的堆积,现在并不清楚,把握起来有困难。” 2005年12月至2006年03月,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组织人员,对遇真宫进行了9000平方米的考古清理和重点部位的解剖。遇真宫宫墙内的西宫区域经过清理发掘,已经比较完整地揭示出西宫的建筑遗迹概貌:房址、水井、道路、排水沟……并出土了一批珍贵文物。“现在,西宫建筑的布局、特点与内容基本明确了。”孟华平说,“通过考古发掘,证明在原地筑堤围堰进行保护是可行的。”近日,国家文物局已原则同意采取工程防护的思路对遇真宫进行保护。湖北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计划围堰的规格为中等偏大。
引发争议
遇真宫的保护包括土石方垫高、文物复建还原等工程,项目预算总投资1.85亿多元。赵本新称,实际可能要突破2亿元,其中顶升三个门的费用,约为2000多万元。而舒涛说:“据工程推进情况,估计总投资要达两个亿。”
耗资巨大的保护方案,有人说值,有人说不值。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文物保护不是用金钱可以衡量的。
备受关注的武当山遇真宫抢救性保护工程,从8月1日开始进行了顶升工程。对于花近2亿巨资,只为将“遇真宫”3座宫门原地拔高15米。作为史上最贵遗址保护方案,一些舆论提出了疑问。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武当山“遇真宫”文物保护工程的项目预算总投资是1.85亿多元,保护工程大体包括三个部分:文物拆迁及复原、宫门抬升、土石方垫高。保护工程从去年开始启动,将于2015年1月完成,其中顶升三个门的费用约为2000多万元,占整体保护工程费用的1/9。
其次,对于如何保护武当山“遇真宫”,各级文物部门已经反复论证了很多年。武当山建筑群代表了近千年中国艺术和建筑的最高水平,199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名产名录,其中“遇真宫”相传是武当派开山祖师张三丰建的,主体建筑目前只留下了东西宫门,中宫的驻殿也在2003年一场大火中化为灰烬,留下了三门等残疾建筑。
南水北调重点工程的实施将使丹江口水库从正常水位蓄水为位从157米提高到170米,“遇真宫”因为海拔只有155米,处于丹江口水库的淹没区,如果不采取保护措施,将淹没在江里。
保护
研究
走进遇真宫考古挖掘现场,到处是忙碌的身影。技术人员正在绘制遇真宫的平面图。“随着考古工作的延 续,遇真宫的真相将逐渐清晰地展现在世人面前。我们对遇真宫这一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得到科学保护也越来越有把握了。”孟华平说。据湖北省文物局有关负责人介绍,遇真宫防护工程已进入初步设计阶段。根据防护工程的设计,还将组织考古发掘单位开展调查、钻探,为围堤的具体选址和下一阶段设计提供科学依据。对遇真宫的发掘保护,也促进了对其学术价值进行研究。孟华平透露,目前,西宫内的出土遗物包括铜器、石器、陶器、铁器在内的110多件珍贵文物中,既有生活用的钱币、茶具、砚台等,也有铜镏金真武大帝、铜灵官像、陶神像等,还有大量的建筑构件。时段从明代延续到清代南宫市墙外发现的遗迹有排水沟、神道、金水桥等。“对遇真宫西宫的发掘整理提供了研究武当山古建筑历史的具体实例,填补了文献记载的不足。”孟华平说,“遇真宫乃朱棣为道士张三丰所敕建,系统发掘遇真宫有利于深入研究当时的道教文化。”
方案
三方案各有利弊
关于遇真宫的保护方案,曾引发有关部门和专家的激烈讨论,专家们最初提出三种保护方案:异地迁建、筑堤围堰、就地抬升。
“异地迁建”不符合原真性的文物保护原则,虽然所需费用最低,但是最先被否定。
“筑堤围堰”是被普遍接受的保护方案:在遇真宫前筑一道长堤,与水库隔开。
赵本新称,第二种方案曾得到国务院的批复。但是,一些专家提出环境变化也许会带来虫害等新的风险,担心发生洪灾,文物可能遭灭顶之灾等问题。最后选择就地部分抬升的保护方案。
舒涛介绍,抬升方案曾有整体顶升15米。因遇真宫面积达56780平方米,专家担心任何一点状况都会造成建筑物整体塌而放弃。
据了解,等山门抬升后,再填土方等,遇真宫将就地“飞升”15米,水位抬高后,遇真宫除靠近公路一边为陆地外,其他三面都环水。
目录
概述
基本介绍
历史文化
大事年表
保护纪实
筑堤围堰
引发争议
保护
研究
方案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