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逢源(1893--1982)字南都,
台湾省台南人。抗战胜利后,投身于工商界,创设台北区合会储蓄公司,投资经营台湾炼铁公司、新台湾农机公司兼及
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中华开发,大同、
味王发酵,
台玻集团,新光合成纤维,华隆、中国人纤,
声宝、台湾电视,隆德、大统海运,中华贸易开发,大台北瓦斯等公司,或任董事、常务董事,或为监察人,常务监察人。在工商界卓有盛誉,曾任台湾省议员,“中日文化经济协会”理事,台湾钢铁公会、台湾省合会储蓄事业协会理事长等职。
陈逢源(1893 - 1982),台湾企业家、诗人。字南都,
台南市人,曾任《
自立晚报》常务董事,
台北市中小企业银行,台湾炼铁公司董事长,
台湾省合会储蓄事业协会理事长。陈氏于台北国语学校毕业。
1923年任
台湾文化协会理事。1924年与
黄朝琴等人创办《
台湾民报》周刊,同年赴日,发起设立台湾议会,被日军逮捕,判刑三个月。1929年起投入台湾信托公司,从事金融事业。1932年《台湾民报》周刊改为《台湾新民报》月刊,陈氏出任报社经济部长。后曾任台湾信托公司经理,常务董事。1945年任
华南银行常务董事。1948年起任台北区合会储蓄公司(即今台北区
中小企业银行)董事长。1951年及1954年当选
台湾省临时议会议员。此后,历任台湾自行车公司董事长,台湾中日文化经济协会理事,中国文化学院诗学研究所研究员,台湾国货馆理事,台湾区钢铁工业同业公会理事长。陈还担任华南商业银行、
台湾水泥股份有限公司、国宾大饭店、中华开发公司、大同公司、味王发酵公司、
台玻集团、新光合成纤维公司、中国人造纤维公司、华隆公司、
声宝、台湾聚合公司、中国电器公司、启业公司、
泰安市产物保险公司、万源纺织公司、
台湾电视公司、隆德公司、大统海运公司、中华贸易开发公司、大台北瓦斯公司、太平洋电缆公司、启光化学工业公司、
南山人寿保险公司的董事、常务董事、监察人、常务监察人。著有《
赤嵌集》、《淡江集》、《光复集》等诗册,《新台湾经济论》、《台湾农业经济论》、《溪山烟雨楼诗存》和《南都诗存》等书。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中国历史传统里,士农工商阶序观念严重,向来不易跨越。诗书传家,当然是最好的;朝雨锄瓜夜读书的耕读生涯,也算佳话;读书人而
下海经商,锱铢必较,那就是堕落了。这一偏差观念,直到明清时代,由于人口增加,科举录取率大减,加上商业勃兴,儒而后贾或先贾后儒的身份改变,方才渐渐为世所认可,像
徽州商人那样热衷文化活动的商帮,且被冠以儒贾之名,一如儒将,竟隐含称许之意了。
十九世纪,西风东渐之后,产业需讲求,工商皆学问,甚至「论语与算盘」都可共冶于一炉。然而,传统文人与商业之间毕竟还是有些隔阂,要找出一位像
张謇那样的「状元实业家」,还真是不容易。在中国如此,在日本殖民地的
台湾省,更是凤毛麟角,简直万中无一了。南都陈逢源先生却正是这样一个异数,一辈子诗酒风流,开办银行、操作股票,也爱吟诗唱和;是最好的金融家,却希望能以诗人之名,流传后世。
陈逢源先生生于1893年,逝于1982年,得享90高龄,是个「正港台湾人」。战前他曾参与「非武装抗日」,积极投入「台湾议会设置请愿活动」,两度上(东)京请愿。也热衷
台湾文化协会活动,台湾头走到台湾尾,到处演讲写文章,启发民智,唤醒自由民主之魂。1923年,由于「治警事件」,被捕入狱,禁了四个月。这位相貌堂堂,敦厚朴实的
台南市青年,却不改其浪漫情怀,一面咬着
萝卜干,一面写诗寄给好友说:「未了平生读书债,摊书作伴过春残。九旬过眼原容易,一狱成名太简单。」他的潇洒性格,于此可见一斑。
战后的陈逢源先生虽担任过两届省议员,主要精力却摆在金融、工商事业上,
华南银行、台北中小企银、台湾炼铁公司等,都灌注有他的心血。这样的转变,是否与战后严峻的政治气候有关?前辈心事难料,自不应妄言。可以确定的是,「二二八事件」让他至为痛心,尤其亦师亦友的台大
林茂生教授的死难,更让他难过:「
刺桐发衬江城,绿遍平芜眼更明;南国衣冠常置酒,中原士女尽投兵。释疑已悟杯弓影,感逝犹闻
玉笛音。又是一年春尽日,墓门何处吊先生。」这是事变后一年,他追怀亡魂的挽诗,以「刺桐花」起首,营造触目惊心的对比意象;以「玉笛音」衬托袅袅思念之情,诗心俱俱可见,
台湾省诗坛耆宿
林熊祥先生说陈先生的诗,「能婉辞曲讽,时出含不尽之意于言外之句」,不为无据。
陈逢源先生一辈子爱买书、爱读书、爱藏书也爱作诗,年轻时说「此生端合作书颠」,老来「犹喜新奇读异书」,85岁到
日本玩,念念不忘还要「神田几次访书摊」。流传世间的逸闻是:跟陈逢源借钱,不一定要还;跟他借书,一定要写借条!爱书成癖的陈先生,除了读书、工作,就是吟诗自娱了。据说喜欢吟诗的他,有时应酬太晚回来,常被太太责骂,刚开始还端坐以示悔意,骂得久了,他不知不觉就会摇头晃脑,径自吟哦作起诗来了。至于带女儿出门,却在公车上旁若无人地大声吟唱,让人尴尬不已,更是女儿们毕生难忘的趣事。
1962年结集出版,线装两册的这部《溪山烟雨楼诗存》,收录诗作千余首,是他一生的心情写照,也是时代的纪录。「事业荒唐无一可,算来只有数篇诗」、「何似布衣傲权贵,头衔赢得署诗颠」,时代风吹,黑金潮涌,这样「亦儒亦贾亦风流」的老前辈,只怕以后
台湾省再也难出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