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现代交通运输工具普及之前,是一种轻便的运物、载人工具,特别在北方,几乎与毛驴起同样的作用。过去的独轮车,车轮为木制,有大有小。小者车盘平;大者高于车盘,将车盘分成左右两边,可载物,也可坐人,但两边须保持平衡。
在两车把之间,挂“车绊”,驾车时搭在肩上,两手持把,以助其力,大板车一般为一人往前推!在运输工具方面,人力和水力并用,在技术上有进一步发展。
南梁祖冲之所造日行百里的所谓千里船和
南梁侯景军中的160桨
快艇,都是人力推进的快速舰艇,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车船。
唐朝的
李皋对车船的改进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上古时代的运输,全靠手提、头顶、肩扛、背负、橇引完成。后来,又以马、牛来驮运,随着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生产的发展,产品不断增多,交换也开始发生,产生了对运输工具的要求,逐步创造出滚木、轮和轴,最后出现了车这种陆地运输工具。原始的车轮没有轮辐,这种车轮在汉、唐时代著作中称之为“”。《左传》记载,曾做过
夏朝“车正”(车辆总管)的
奚仲最善于造车。夏代前后,出现了无辐条的辁和各种有辐条的车轮;汉代
陆贾的《
新语》中还说奚仲“挠曲为轮,因直为辕”,创造了有辐的车轮。由辁发展到轮,使车辆的行走部件发生了一次大变革,为殷代造车奠定了基础。
商朝和西周时已有相当精致的两轮车。陆上交通运输工具不断发展。1980年出土的
秦始皇陵铜车马代表了当时铸造技术、金属加工和组装工艺的水平。如
东汉以后出现的指南车记和里
鼓车。
大板车以只有两个车轮为标志。中国古代人用它载重、载人,长途跋涉而平稳轻巧,因此,它的创制者和第一个驾驶者必定是有胆有识的机械工程师。至于大板车的车辕,其长短、平斜,支杆高低、直斜及轮罩之方椭、几乎随地而异、随人而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