燧发枪的一种,由居住在
伊比利亚半岛上的西班牙人通过改进
转轮打火枪发明了撞击式燧发枪,他们取掉了那个源于钟表的带发条钢轮,
而是在击锤的钳口上夹一块
燧石,在传火孔边有一击砧,如果需要射击时,就扣引扳机,在弹簧的作用下,将燧石重重地打在火门边上,冒出火星,引燃点
发射药,这种击发机构称之为撞击式燧发机,装有撞击式隧发机构的枪械称为撞击式燧发枪。撞击式燧发枪大大简化了射击过程,提高了发火率和射击精度,使用方便,而且成本较低,便于大量生产。到16世纪80年代,许多国家的军队都装备了这种撞击式燧发枪。
十七世纪初期,
法国人马汉又对
燧发枪进行了重大改进,他研制成功可靠、完善的击发发射机构和保险机构,从而成为当时性能最好的枪,为法国赢得了荣誉。法王
亨利四世为此召他进宫,充任贴身侍从,专门为宫廷制造枪械,到17世纪中期,这种燧发枪已广泛装备法国军队,后来,这种隧发枪被世界各国仿制和采用,直到19世纪中期。
隧发枪有步兵隧发枪和骑兵燧发枪两种,前者口径19.8 毫米,枪长1560毫米,枪重5 .69
千克,弹丸重32.1克;后者口径17.3 毫米,枪长1210毫米,枪重4 .6 千克,弹丸重21.3 克。
1635年,明朝火器研究家
毕懋康更发明了
燧发枪。燧发枪配有火石自动打火装置,不怕风雨,不须事先火绳点火,发射速度与精确度大为提升。相对于
火绳枪是一项意义重大的变革。明代燧发枪的自行研制并不比欧洲人晚多少。但当时已经是明末
崇祯年间,明室内有
李自成农民武装攻城掠地,外有
清代侵扰,大势已去。燧发枪还没有机会配备到军队,
明朝就已经灭亡了。
17世纪中叶,正值中国清朝初年,中国发明家
戴梓发明了一种形似瑟琶的连珠铣,这种连珠的
发射药和弹丸均贮于铳背,共28发,以二机轮开闭,扳第一机时,火药及铅弹丸自动落人筒中,第二机随机转动,摩擦
燧石,点燃火药发射铅弹丸。不过戴梓并没有将“连珠铳”献给军营,而是“藏器于家”。原因据说是被一个梦给吓怕了。有一天晚上睡觉的时候,戴梓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中人斥责他说,上天有好生之德,你如果将此器献上使其“流布人间”,你的子孙后代将没有活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