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煊(?-1651年),出生于山西介休,是明末清初的政治人物。他在明朝
崇祯年间考取
进士,历任知县等职务,最终升任
河南道御史。由于不畏权势,他遭到
大学士陈演的诬陷并被捕入狱,但在获释后返回家乡。
清军入关后,张煊投降清朝,并继续担任官职。然而,在
顺治帝八年的弹劾案件中,他遭受冤屈被判处死刑,但不久后获得平反,追赠
太常寺卿。
张煊于崇祯元年(1628年)成为进士,随后从知县逐步晋升为河南道御史。他的直言不讳导致他被大学士陈演诬陷,从而被投入监狱。幸运的是,他后来得到了释放,并得以回到故乡。顺治元年(1644年),在侍郎
刘余佑的推荐下,张煊再次被任命为
河南道御史。在他母亲去世后,他按照传统习俗服丧三年,期间暂时离任。服丧期结束后,他被重新任命为
浙江省道御史,并同时负责河南道的工作。
在
顺治八年(1651年),张煊因弹劾吏部尚书
陈名夏等人在甄选御史过程中的不当行为而受到关注。他在上书中列举了陈名夏的多项罪状,并提到了其他官员的问题。尽管张煊的指控得到了巽亲王
爱新觉罗·满达海的支持,但由于吏部尚书谭泰的干预,张煊最终被判绞刑。然而,仅过了三个月,谭泰因违法乱纪被处决。
顺治帝九年(1652年)正月,皇帝下令重审张煊一案。经过审查,
洪承畴承认了自己的错误,而陈名夏则试图通过虚假陈述来逃避责任。最终,陈名夏虽然没有被追究
刑事责任,但失去了官职,而张煊则被追封为
太常寺卿,他的儿子张基远也因此被授予官职,最高达到
礼部侍郎的职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