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文化馆
1956年成立的文化事业单位
甘肃省文化馆是隶属于甘肃省文化厅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成立于1956年12月,原为甘肃省群众艺术馆。担负着组织、培训、指导全省群众文化艺术活动,创作文化艺术作品,培养业余文艺骨干,搜集、整理、研究、保护民族民间文化艺术和进行社会文化理论研究,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的综合性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是党和政府通过公益性文化艺术活动加强和人民群众联系的纽带,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主阵地。
基本简介
甘肃省文化馆成立五十多年来,在省文化厅的正确领导下,始终坚持全省群众文化的“龙头”示范作用,面向基层,面向群众,面向农村,不间断地开展了群众文化艺术活动,为繁荣我省群众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贡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发展,群众文化事业也得到了长足发展。进入八十年代以来,甘肃省文化馆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先后举办了一系列在省内外具有一定影响的群众文化艺术活动,涌现出一批业务精湛、甘于奉献的群众文化队伍,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群众文艺骨干。我馆主办的大众文学期刊《驼铃》杂志(现更名为《娱乐世界》)在八十年代一度发行数十万册,培养、扶植了一大批文学新人,曾经获得“中国大众文学事业贡献奖”荣誉称号。馆办文艺团队“甘肃省黄河少儿艺术团”多次举办专场文艺演出,先后在北京、南京、厦门市兰州市等地演出多场次,并代表中国出访德国日本土耳其等国。我馆专业人员在各专业领域的专业创作和辅导中成绩突出,在“五个一工程奖”、“群星奖”、“蒲公英奖”、“敦煌文艺奖”等重要奖项的评奖中,都有我们的作品入选获奖。部分专业人员还参加了《中国民间歌曲集成》等国家大型辞书甘肃卷的编写撰稿工作。
全馆编制为51人,现有正式在编人员51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42人,管理人员9人。在专业人员中,有研究馆员2人,副研究馆员11人,馆员17人,其余为助理馆员。现有人员的文化程度构成情况为:研究生学历4人,大学本科23人。大专以上学历占职工总数的82%。
馆内目前机构设置有:办公室、调研编辑部、少儿培训部、团队管理部、文艺培训部、美术摄影部。另外,经省文化厅报请省编委批准,甘肃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挂靠我馆并已开展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申报及其相关工作。
理想使命
理想:
通过群众艺术研究和展览、辅导与培训,提升市民对艺术的欣赏能力,推广文化视野,启动创意,使文化馆发展成为甘肃重要的公共文化事业。
使命:
1、以免费开放为契机,在总结前几届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经验的基础上,树立一个公共文化活动服务品牌,使之向全省辐射,将其打造成在群众中真真叫得响、影响力强的群众文化品牌。
2、召开各艺术门类创作座谈会、改稿会,针对创作队伍、演出队伍、活动队伍等进行研究讨论,进一步论证确定下一步艺术创作总思路和具体措施,并切实加以落实。
3、举办作品讲评会和创作培训班,聘请省内甚至是国内的有关专家主讲,以培养人才,促进精品的生产。同时,选送条件成熟的年轻业务干部到有关院校深造,培养后备业务干部。
4、继续在全省举办文化专干培训班,对乡镇文化站专干进行业务轮训。
6、深化文化指导员进社区活动。制定“文化指导员”活动规划,对文化指导员进行考核、调整、充实,考核选拔优秀文艺骨干担任文化指导员。对各社区进行调研,对重点社区,指派文化指导员进行重点业务指导,实现活动常有,内容常新。
7、全面开展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8、进一步加强和提高群众文化理论的调研工作,为政府公共文化决策提供准确的第一手资料。
9、分区域举办全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训班。
10、免费举办全省声乐器乐、舞蹈、小品、美术、摄影、文学创作等专门类别的辅导和培训。
馆内服务
1、公共空间设施场地的免费开放
2、基本公共文化服务项目
(1)辅导、培训
(2)馆办文艺团队
① 甘肃省文化馆黄河舞蹈团;
② 甘肃省文化馆黄河合唱团;
③ 甘肃省文化馆黄河民族乐团;
④ 甘肃省文化馆黄河少儿艺术团;
⑤ 甘肃省文化馆黄河豫剧社;
⑥ 甘肃省文化馆黄河秦剧社;
⑦ 甘肃省文化馆黄河京剧社;
⑧ 甘肃省文化馆黄河话剧工作室;
(3)组织大型展演活动
(4)馆办刊物
(5)理论研讨、对外交流、课题研究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基本简介
理想使命
馆内服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