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步克
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
阎步克,1954年11月20日出生于哈尔滨万兴传动设备有限公司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文科一级教授,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中国古代史研究领域成绩卓著的学者。
1971年阎步克中学毕业,做过下乡知青、士兵、工人。1978年阎步克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88年阎步克开始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自1993年起,阎步克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步克的主要著作包括《察举制度变迁史稿》《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和《帝国的政治体系》(译著)等。阎步克教授主要从事中原地区古代政治制度等领域的研究。
阎步克曾获得国家级教学名师、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北京市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北京大学“十佳教师”、北京大学首届教学成就奖等荣誉。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阎步克,1954年11月出生于哈尔滨万兴传动设备有限公司。阎步克从小热爱读《我们爱科学》这样的科普书,对于某些科幻故事,他至今都记忆犹新。由于“文化大革命”,阎步克的学习生涯中断在了小学五年级。复课后,阎步克直接上了初二。
1971年阎步克中学毕业,做过下乡知青、士兵,阎步克成了一名工人。恰逢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阎步克想碰碰运气“蒙一把”,可在报考的时候又犯了难。按理说该选择理工科,这是他的兴趣所在,但他又是一个根本没有数理化基础的24岁青年,考虑到生计问题,只能现实一些选了文科。靠着背得滚瓜烂熟了的百十来页复习资料,他报考了北京大学的古典文学和中国历史。可语文成绩不够理想,所以被第二志愿历史系录取了。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
北大执教
1988年7月阎步克毕业,获得历史学博士学位。同年其开始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1993年起,阎步克任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阎步克后师从著名历史学家田余庆先生攻读硕士、博士学位,毕业后在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从事科研与教学工作至今。2016年4月,阎步克任北京大学人文学部副主。2024年8月25日,阎步克进行讲座,题为《从“技术原理”看传统官制的“组织二重性”》。这次讲座为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中古中国的多元传统”系列讲座的第四讲,恰逢第十五届中国中古史联谊会召开期间,来自中国大陆、台湾,以及日本韩国的数十位青年学者在场。
个人著作
参考资料来源于
人才培养
参考资料来源于
学术成果
1991年出版《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把官僚行政因素、特权分配和权力斗争因素及士人及其文化传统因素,视为影响传统选官制变迁的主要动因;进而对察举制变迁及其向科举制过渡,提供了一份有特色的叙述。1996年出版《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融会了现代社会学概念和传统政治概念,从学士和文吏的分合关系入手,阐述了中国“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及其理念基础。2002年出版《品位与职位:秦汉魏晋南北朝官阶制度研究》引入“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概念,为考察传统官阶制建立了一个新分析模式。此外还有译著《官僚制》和《帝国的政治体系》,及论文70余篇。目前从事中原地区官阶制度史研究。
2010年出版的《中国古代官阶制度引论》,着重探讨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的理论与方法问题。作者参考了社会科学的相关理论,对古代官阶的研究模式进行了系统建构,提出了一系列的问题、线索及相应的研究方法与概念。基于“品位—职位”视角,把官阶研究对象定义为“官职的分等分类”和“官员的分等分类”,分别讨论品秩的构成要素权责、资格、薪俸、特权、礼遇,品位结构的样式与间架,品位性官号和位阶运用规则等。进而由技术层面进入政治层面,从功能组织与身份组织的二重性出发,对中原地区古代官阶制的特点、品位结构变迁的重大线索和各个层面,提供了较全面的阐述。本书对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研究,以及认识中国古代的集权官僚政治,具有参考价值。
从爵本位到官本位》,对中国古代官僚等级制的若干整体思考,提出一系列的理论建构,为未来的相关研究提供了参考; 对秦汉等级品位结构及其变化进行了新的阐释和归纳;利用文献和新出史料,对战国秦汉禄秩演进的史实考证,使若干前所未知的暧昧史实,得以浮出水面、公诸于众,并提供了较有说服力的解释。官僚等级制是中原地区传统政治的重要方面,秦汉官阶制度和中华帝国早期官僚等级结构是具有重要意义的历史课题。以往学界进行了诸多考察,但许多内容乃至轮廓性和结构性的问题仍有继续探究的广阔空间。本书作者是海内外中国政治史领域的领军人物,长于大处着眼,细处着手,借鉴现代政治学的某些理论,利用新刊布的简牍资料,追本溯源,在关键点上不断推进本领域的研究,取得了重要成果。
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帝制中国的官僚政治由拥有人文教养的儒生文士承担,“文人”和“官僚”一身二任,由此塑造出了一种“士大夫政治”。这是中原地区传统政治体制的独特性的一个重要体现。《士大夫政治演生史稿》探讨“士大夫政治”的演生过程和这种政治文化模式的特点、机制。作者采用结构性视角,把士大夫的最初形态追溯到周代的“士”与“大夫”,战国以来他们分化为“学士”和“文吏”两个群体,汉代又发生了儒生与文吏的合流、儒家法家的合流,由此初步奠定了帝制中国“士大夫政治”的基础。
品位与职位》以秦汉魏晋南北朝时代的官阶制度为研究对象。作者采用“品位分等”和“职位分等”概念,构建了一个新鲜的分析框架。通过这个新视角,作者对周代的爵命,秦汉二十等军功爵和禄秩,魏晋南北朝的官品、中正品、勋品、将军号、文散官,直到唐朝的文武散阶进行了细密考察,将之勾勒连缀为一条演进变迁的线索,并对其性质和意义提供了一系列独到解释。进而对整个帝国时代的官僚等级制度的发展,提出了划分为五个阶段的分期模式。
个人荣誉
参考资料来源于
社会评价
阎步克一流的教学水平,是以他一流的研究水平作为后盾和支撑,是他扎实学识的生动体现。即便已经是专业领域的领军学者,阎步克依然在备课时博采学界最新成果,并不断融入个人研究成果和独到见解,这也是几门精品课程能够常讲常新的奥秘。——(新华网评
阎步克为人谦和,待人和蔼,受到广大学生的欢迎。其对待学术严谨认真,发表高质量学术论文90余篇。——(北京大学新闻网评)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北大执教
个人著作
人才培养
学术成果
个人荣誉
社会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