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象元
李象元
李象元( 1661---1746 ),字伯,广东程乡县(今梅州梅城金山)人。家素业儒,少年勤奋攻读,学有所成。清康熙三十年( 1691 年)中进士,授翰林院之第一人。任山东典试副主考时,他不嫌贫贱,认真选拔贤才。依清例,典试官考对取卷名额例有分配,但他仅荐取一名,此人年龄较大,足跛。主考官奇之。李象元说:“此人五官虽有缺陷,但道德文章甚好,有华盛顿奇才队,我特取之。“后此人任广东巡抚,有政声。李象元在山东省
基本内容
李象元( 1661---1746 ),字伯猷,广东程乡县(今梅州市梅县区)人。李象元在山东典
试后,以病乞归,筑“赐书堂”于城内凤尾阁,广集经典,藏书极富。他平日手不释卷,后进问业,均细心析疑解惑,培育不少人才。其子侄辈中,中秀才、举人进士的便有 10 余人。李象元平日布衣蔬食,生活极为俭朴,常教育子孙为政必须清廉,勿受非分之财,而对于贫苦者常予周济,并且热心公益事业,先后倡修饶公桥状元桥于梅州城。程乡县(今梅县区)人韩慕庐称其学行“为粤东最”。其长子李端,为雍正元年翰林,任江荆溪(宜兴市)知县;孙李逢亨,是乾隆十六钦点翰林。李氏一门三翰院,极为时人所称道。旅港钟应梅教授在其所着的《客人先生诗传.李象元》中有:“三世宫袍玉殿来,文章有价自为媒。赐书堂外行人过,异代犹夸翰苑才”,诗赞李家。
李象元于乾隆十一年病逝,终年86岁。着有《赐书堂集》传世。
人物评价
清《光绪嘉应州志》称李象元为“郡邑化之,文风日起”,并且当时粤东地区士林更认为他开创了粤东文运,县人韩慕庐称其学行“为粤东最”。
轶事典故
李象元不仅个人勤奋努力,还非常重视人才的培养和教育,珍惜贤能之士。在他的言传身教下,他的家族出现了极为罕见的科举佳话——“公孙三翰院”和“叔侄四翰林”,成为了梅州文化史上流传千古的典范。李象元的三个儿子、四个侄子和四个孙子都考取了举人,科举成就达到了顶峰。在他的悉心指导下,他的外孙叶承立也成功考取了进士。
据资料记载,李象元创办了多个私塾和书屋,包括御书楼、东园李氏私塾(练武楼、上学堂、下学堂)和学诗堂等。尽管他在晚年回到了家乡,但依然心系教育。每当有人登门请教学业问题,李象元都会以礼相待,耐心解答疑惑,扶持后辈学习成长。许多乡邻亲友在他的私塾教育和熏陶下,成为了有用之才。如今,在御书楼的小院内,我们仍能看到照壁和古井,据说当年李象元广集经典书籍,藏书丰富,每天都会在阁楼中阅读,早晚都会仔细研读康熙御笔抄录的《王昌龄斋心诗》。
在《学诗堂》的修缮记事序言中,有这样的记载:“翰林李象元在京城故宫南书房任职十多年,为官清廉,一生酷爱博览群书,尤其对诗词歌赋有着独特的爱好。辞官归乡后,他全心全力培养子侄宗亲专心攻读诗书,创建了宗族私塾,命名为‘学诗堂’。”
关于李象元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他刻苦用功、慧眼识珠录取赵国麟、指导家庭教师蓝钦奎、平息民间械斗等,这些故事无不体现了他开拓进取、主持公义、爱国怀乡、关心后辈的客家精神。在晚年,李象元在担任山东典试副主考后因病辞职回家,在家中开设私塾,传授知识给李氏和其他附近的子弟。他对前来求学的人悉心教导,从不收取任何费用,这种精神至今仍令人钦佩。
李象元平时穿着简朴,饮食清淡,生活十分节俭。他经常教育子孙为政要清廉,不要接受不当的财物,同时对贫困的人给予帮助,并且热心于公益事业。凭借丰富的学识、人格的魅力和广泛的影响,他为家乡人民做了许多实事和好事,倡议修建了饶公桥和状元桥,并亲自撰写了《重建状元桥题名簿序》。即使到了晚年,他也从未停止阅读,对礼乐源流、古今声韵、考据、天文学等领域都有深入研究,尤其对宋、明时期的程朱理学有着精深独到的研究,他的著作《赐砚堂集》流传后世。
李象元对待每一位上门求学的人,都以礼相待,耐心解答他们的疑问。传说中,乾隆年间的山西省按察使蓝钦奎,年轻时以他的文章和辞赋闻名一时,但在多次乡试中未能成功。在得到李象元的指导后,他最终成为了举人,并在雍正十一年(1733年)的癸丑科考试中成为进士。当时,广东东部地区的学者认为李象元是该地区文化繁荣的开创者。在《光绪嘉应州志》中,对他有着极高的评价,称他的影响使得地方的文化风气日益兴盛。
亲属成员
亲属
弟弟:李嘉元,清朝举人,四川南充县知县。
弟弟:李德元,清朝明通榜进士。
长子:李端,清朝进士。
二子:李嶪,清朝举人,宁远州州判。
儿子:李竦,清朝举人,河北大名县知县。
儿子:李崿,清朝举人。
孙子:李逢亨、李逢光、李逢禧、李逢年、李上珍
儿媳:陈氏,翰林进士陈鹗荐的女儿
侄子:李峒、李玮、李直、李峰、李瓒
外孙:叶承立、叶东洲
外曾孙:叶楷,叶承立之子,山西介休县知县。
参考资料:
其他
李象元长子李端,字山立,雍正元年(1723)癸卯恩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官江苏荆溪(今宜兴)县令;李端长子李逢亨,字方厦,乾隆十六年(1751)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士。故当时粤海儒林盛传李象元“公孙三翰院”的佳话。李象元侄李直,字敬夫。雍正五年(1727)丁未科进士,授翰林院检讨。清朝嘉应州有十八人入翰林院。李象元三代四翰林的美谈,几百年来在嘉应州广为流传。李象元还有三个儿子、四个侄、四个孙均考取了举人,科甲可谓盛极一时。他的外孙在他“笃课”下,也考取了进士。李象元的后裔七八百人分散居住在祖国大陆各地和泰国、缅甸、新加坡、印度、印度尼西亚、美国、加拿大、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目录
概述
基本内容
人物评价
轶事典故
亲属成员
亲属
其他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