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改编自电视剧《大宅门》,是一部由郭宝昌、
李欣凌执导,
刘深编剧,
吴樾、
王力夫、
常玉红等人出演,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的话剧,于2013年1月17日在国家大剧院首演,该话剧时长共计两个半小时。
话剧《大宅门》主要讲述了
中原地区百年老字号“百草厅”药铺的兴衰史以及医药世家白府三代人的恩怨,展现了白氏家族从光绪初年,到新中国成立后近百年的发展变迁。
全剧从“家道衰二奶奶夺回老牌匾”开始,穿插了“庚子年
白景琦私藏仇人女”“夺九红白七爷挑战督军府”“恨身世
杨九红母女成仇怨”“恋戏子宅门女痴嫁纸相片”“护秘方白景琦迎娶
李香秀”“当会长三太爷吞服鸦片膏”“迎解放老字号接受新改造”七个经典片段,最终到“造棺材白七爷遗嘱告世人”落幕。
暮年的白景琦,手提灯笼蹒跚着在宅门院子里,做几十年例行的巡视。如今,祖先创建并在自己手上辉煌起来的百草厅面临解体,家族子弟又在吵闹抢分财产,令他不禁百感交集。青年时代,白景琦被亲生母亲赶出家门,发明了32张药方,光宗耀祖。他在与
日寇、汉奸以及
中国国民党官吏的抗争中,表现出了真正炎黄子孙大义凛然的气节与铮铮铁骨,一把火烧掉了假药,维护了中国商人的诚信品格。
白景琦对母亲、女儿亲情深切,力排众议为妹妹主婚;先后真挚爱恋着仇家的私生女黄春,热烈地追求身世悲若的风尘女子九红,力排众议娶贫家丫环
李香秀为妻,为此他不惜冲破礼法家规。最终白景琦用百草厅老匾作为棺材盖朗诵遗嘱,回顾了他的一生。
话剧《大宅门》是将七十多集的电视剧《大宅门》浓缩成两个半小时的舞台剧,编剧
刘深耗时三年,五次更换稿子,才编排成了话剧。
《大宅门》的编剧,是刘深自荐,主动请缨做话剧的改编,
郭宝昌答应后才确定下来。
在《大宅门》复排导演
白皓天、
李任看来,十年的演出历练中,主创们发现不同地域、不同年龄段观众的兴趣点和审美风格存在差异,因此每轮演出后,剧组都会根据观众的反馈进行实时调整,力求常改、常演、常新。
话剧《大宅门》更加紧扣“大宅门”的主题,以“
白景琦”白景琦为核心,用“高光时刻”和“名场面”串起白景琦传奇一生,描画大宅门内众生的喜怒哀乐和沉浮起落。
《大宅门》在结构上加以创新,以老年白景琦巡夜时与少年白景琦的一段“穿越式”对话为引子,再现了医药世家白府历经清末、民国、军阀混战、解放等时期的沉浮变化,深刻反映出一个大家族随着国家、民族发展而渐变的过程;剧中加入了不少
京剧元素,剧中
白玉婷结婚一场戏,便是让乐队现场演奏戏曲曲牌,所有演员的换装也沿袭早年间戏曲舞台的做法,在台上完成。
在舞美设计上,话剧《大宅门》采用了四维空间的变幻,利用舞台的升降来表现时间及空间的变化。这样的舞台设计让演员告别了传统戏剧中的上下场,演员在舞台上即可完成换装。另外,原本在京剧演出中位于侧台的乐队也被搬到舞台上。在剧中,有京剧演员现场的表演,京剧锣鼓乐队演奏的音乐既是京剧演出的伴奏,又是话剧中的配乐。
话剧《大宅门》是
中国国家话剧院的原创经典保留剧目,诞生即创造了“戏未拍完,票先售罄”。
《大宅门》是中国故事的典范,希望全体主创和演员,能够以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呵护该剧,并做到守正创新,不断打磨提升,把十周年演出作为下一个十年的起步。(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
田沁鑫评)
《大宅门》作为国家话剧院保留剧目之一,十年间见证了不同演员的成长代谢。(
澎湃新闻评)
话剧版《大宅门》自2013年诞生以来,力求常改、常演、常新,浓缩人物、家族、时代于方寸舞台之间,让观众看完后由衷产生荡气回肠、恍若隔世之感。(
荆楚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