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花园
北京著名园林景点
御花园,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在紫禁城中轴线上,坤宁宫后方,明代称为“宫后苑”,清代称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 (1420年),以后曾有增修,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
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顶式,座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长青的园林景观。
御花园有三大特色,其一是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舒展而不零散。其二是园中奇石罗布。其三是彩石路面,古朴别致。园林中内廷中路区域有坤宁门、天一门、钦安殿、顺贞门承光门等景点。东路区域有绛雪轩、浮碧亭、堆秀山、藻堂等景点。西路区域有养性斋、延晖阁等景点。每个景观各有特色。
1961年3月4日,包含御花园在内的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历史沿革
明代时期
御花园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明代称为“宫后苑”。现仍保留初建时的基本格局。
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添建钦安殿墙垣后自成格局。清乾隆年间曾在前檐接盖抱厦3间,后拆除。明嘉靖十四年(1535年),坤宁宫后北围廊正中广运门改建,同时将其改称坤宁门并一直延续至清代
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添建万春亭和千秋亭,是一对造型、构造均相同的建筑。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添建浮碧亭和澄瑞亭,将明代观花殿的旧址改筑堆山。
清朝时期
清顺治十二年(1655年)重修坤宁门。
清雍正十年(1732年)添建浮碧亭和澄瑞亭的前檐抱厦。
清代改乐志斋为养性斋。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于楼两端向前各接出3间,改建为转角楼。嘉庆二十年(1815年)重修,月台面改金砖。
园林布局
全园南北纵80m,东西宽140m,占地面积12000㎡。园内主体建筑钦安殿为重檐盝顶式,坐落于紫禁城的南北中轴线上,以其为中心,向前方及两侧铺展亭台楼阁。园内青翠的松、柏、竹间点缀着山石,形成四季常青的园林景观。
布局
紫禁城中的御花园原名宫后苑,位于坤宁宫的北面,是典型的前宫后苑的格局,由于受紫禁城整体布局的影响,御花园的布局采用了纵横规整、左右对称的几何式格局,园内布局紧凑、因地制宜、廊院曲折,在庄严整齐中力求变化设计风格与一般园林随意自由的常见风格有很大的不同凸显了设计师的独到匠心。
规划
堆山垒石
御花园有四组假山,其布局及表现手法即对称但又有区别。于不规则中表现出古朴又灵动的韵律。
理水
御花园的浮碧亭与澄瑞亭就是这种连水的建筑,它们分别位于御花园的东北隅和西北隅,且左右对称其下是单孔拱券石桥,桥身居水池当中,南北横跨水池之上池内养鱼并栽种睡莲,人在亭中即可观景,又是景观。
植物配置
植物与园林建筑搭配得当,看出园林景物静与动的对比效果。
园林特色
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
御花园与紫禁城同时建成,后世有一些添建,基本保持明代风格,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最北部,是整个紫禁城的收尾部分,呈现出幽静舒缓的节奏感。
与以山水为主的中国古典园林不同,御花园作为紫禁城中轴线上的花园,它与紫禁城建筑规制相适应,遵循着均衡对称、左右呼应、整齐划一的布局。御花园以中路建筑为中心,由南至北有大香炉、天一门和钦安殿,正好坐落在紫禁城中轴线上,以它们为中心,周围建筑和园林小品也相互对称,千秋与万春两亭相对称,浮碧亭与澄瑞亭对应等等,这些建筑连命名也采取东西对仗的办法,如万春对千秋,浮碧对澄瑞,园林中花木山石也呈现出对应的关系。
园林中的山石
园中有奇石,树木茂密,还有一些百年老树来点缀园林。园内现存古树160余株,散布园内各处,还放置了各种山石盆景。比如绛雪轩前摆放的一段木化石做成的盆景。
园林中的路面
园中的路面为彩石路面,古朴别致。园内甬路均以不同颜色的卵石铺砌而成,组成900余幅不同的图案,有人物、花卉、景物、戏剧、典故等,可以供游客沿路观赏。
主要景点
相关活动
“V故宫”巡展活动
2018年12月19日,故宫博物院发布虚拟现实节目《御花园》,并开启面向社会公众的“观影周”活动。
这部节目聚焦紫禁城里的皇家花园——御花园,利用三维特效真实呈现了御花园的全貌,结合史料研究创造性地还原了这里曾经的植物、动物、假山、建筑构成的生态系统,在虚拟现实的世界里再现了一个生机蓬勃的皇家园林。
其他看点
牡丹花
清代诗人王汝赓在《故宫御花园牡丹》中,曾留下这样的诗句:“一株牡丹花,十户农家赋。兹园数百株,独擅韶华富。”时代不同,皇帝及后宫的花园,现在每个人都可以来游玩观赏。
石子路
故宫御花园里的石子路和方砖共同组成特殊的铺地形式,展现了御花园作为皇家园林的特别之处。
观赏石
御花园陈列的“盆景”赏石,数量约50方(峰),体量多为大中型,陈列形式以孤石为主,可分为岩石、化石两大类,分为造型石、图纹石、色质石三个亚类,概有灵璧石太湖石英石、珊瑚、笋石、木变石、卵石、钟乳石等约十个石种。
开发保护
开发
通行面积增加一倍
御花园南北长80米,东西宽140米,布局紧凑。每当长假,这里都会限流来缓解大客流的压力。在2014年之后,新铺装的木地板依傍着石子路,将原本裸露的土地覆盖住。平坦的防护透水板不仅增加了观众的活动空间,还避免了刮风时尘土飞扬。
保护
文献记载,乾隆初年,在堆秀山前增设水法。水法运转之时,需要预先在堆秀山上的4口铜缸内贮水,利用山势,水自山内管道输送至山下的两座石钵,再从其上的蟠龙口中喷出。清朝末年,国家内忧外患,对这一费时费工的景观便无暇维护。
直到1952年,为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恢复水法被提上日程。当时,堆秀山山石内裂,长期的闲置导致输水管道堵塞损坏。因此,故宫改变了原来铜缸贮水的做法,利用自来水管道重新设计了上下水和排水方案。不过喷泉恢复后,因维护不便,也是时停时用。为了恢复水法景观,考虑到堆秀山的安全,沿用1952年的自来水模式,水将循环利用。
御花园内还将餐饮销售区改为故宫商店,销售特色纪念品。古典园林恢复了优雅的姿态。
相关文化
油画
在中国逾千年的传统绘画中,“园林”是最重要的创作母题之一,为历代名家反复描绘。其中,传统雅集图、行乐图、别号图、纪游图等,“园林”成为它们的背景。这些艺术作品强调表现高尚志意,抒写着文士的生命情怀。
VR作品
2018年12月19日,故宫博物院发布虚拟现实节目《御花园》。
《御花园》VR节目时长20分钟,其中节目视频15分钟、互动环节5分钟。该节目首次应用三维引擎实时渲染光影,展现了御花园在一天中的不同风采;虚拟世界复原了御花园中曾经饲养的小鹿、游鱼和曾种植过的海棠树等,在展现御花园历史风貌的同时,营造出活泼灵动的园林空间。
文化意义
御花园作为紫禁城“后庭”,是中国宫廷古典园林杰出代表。
御花园犹如微缩的皇家园林,微缩的不仅是皇家园林的体量,还微缩着数百年的历史。自堆秀山至养性斋,自四神祠至御花园西墙前,这座紫禁城内小花园的山石景观呈现了动态的演进历程。
重要事件
1961年3月4日,包含御花园在内的故宫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8年12月19日起,故宫博物院推出VR作品《御花园》。
2018—2020国际文化遗产视听与多媒体艺术节,“发现·养心殿——主题数字体验展”“漫步御花园VR交互体验项目”和“故宫考古遗址XR项目”共获2次数字交互装置类金奖和1次银奖。
参考资料
御花园.故宫博物院.2023-11-30
坤宁门.故宫博物院.2023-12-02
钦安殿.故宫博物院.2023-12-02
养性斋.故宫博物院.2023-12-02
御花园.携程.2023-12-02
天一门.故宫博物院.2023-12-02
顺贞门.故宫博物院.2023-12-02
承光门.故宫博物院.2023-12-02
绛雪轩.故宫博物院.2023-12-02
浮碧亭.故宫博物院.2023-12-02
堆秀山.故宫博物院.2023-12-02
摛藻堂.故宫博物院.2023-12-02
延晖阁.故宫博物院.2023-12-02
403 Forbidden.中国政府网.2023-11-30
御花园.故宫博物院.2023-12-02
万春亭和千秋亭.故宫博物院.2023-12-02
澄瑞亭.故宫博物院.2023-12-02
御花园.北京旅游.2023-12-03
位育斋.故宫博物院.2023-12-02
故宫御花园的牡丹花.今日头条.2023-12-02
故宫御花园的三大奇石.搜狐网.2023-12-0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明代时期
清朝时期
园林布局
布局
规划
堆山垒石
理水
植物配置
园林特色
建筑布局对称而不呆板
园林中的山石
园林中的路面
主要景点
相关活动
其他看点
牡丹花
石子路
观赏石
开发保护
开发
保护
相关文化
油画
VR作品
文化意义
重要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