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龙(
学名:Dracorex)是一属厚头龙科恐龙,生存于上
白垩纪的
北美洲地区。该属的命名者Robert Bakker将其命名为“龙王龙”,意为“来自霍格华兹的龙王”。龙王龙的
正模标本(编号2004.17.1)包括一个接近完整的头颅骨以及4节颈椎,分别为第一节、第三节、第九节和第八节颈椎。这些化石材料由美国
南达科他州的海尔河组出土,最初由来自美国
艾奥瓦州苏城的三个业余古生物学家发现。2004年,这些头颅骨标本被捐赠给印第安那
儿童博物馆,并由Robert Bakker等人于2006年正式命名。龙王龙是草食性动物,头部具有尖角和肿块,口鼻部较长。与厚头龙科的其他成员不同,龙王龙具有完好的上孔和厚实的扁平头颅骨,而非圆颅顶。此外,龙王龙还拥有大量的皮内成骨,形成许多结节、小角和尖刺等不规则形状。这些特征使得龙王龙与
冥河龙属非常相似。龙王龙可能是由冥河龙和肿头龙的幼年体或
雌性个体组成。龙王龙标本较少,其分布范围和
霸王龙、
三角龙重合。
龙王龙是草食性的,头颅骨上铺满了小钉角及肿块,有长的口鼻。龙王龙有发展完好的上颞骨孔及厚装甲的扁平头颅骨,但缺乏了厚头龙科的圆拱。此外,它亦有大量的皮内成骨,都是以不规则的形式排列:大量的结节、小角及尖刺等。除了上述之外,龙王龙很像冥河龙。在厚头龙科中,亚洲的品种中包含了一些平头的恐龙,如平头龙、饰头龙及岩寺皖南龙。但是在发现龙王龙之前,北美洲半平头的只有剑角龙,而其痕迹更只是在幼体中发现。除了腿有扁平及有结节的头颅骨外,龙王龙最显着的特征是一对大及没有限制的上颞骨孔。这个上颞骨孔不论是前后或两侧的距离都比平头龙及饰头龙为大。只有皖南龙的头颅骨碎片有比龙王龙更大的孔。这种孔的设计可以在古代的初龙类中见到,而非厚头龙下目。若大的孔洞是较原始的形态,龙王龙则在其额部是较其他厚头龙下目为原始。但是Sullivan证实了最古老的厚头龙下目是圆拱头的,而平头的形态是在后期出现的。这显示圆顶才是厚头龙下目的原始特征,而没有圆顶或平头(连同上颞骨孔的重开)则是派生特征的逆转。当剑角龙被认为是圆顶及平头之间的过渡时,可见在一些物种中出现了特征的逆转,包括压制圆顶及上颞骨孔的开放等。发掘出来的龙王龙标本很有可能是年轻的成体。但是,基于中间颈椎的骨化情况,它可能已经接近成熟。它约有5米长,1米高,体重625公斤。
龙王龙可能是个颅顶与头角发展未完全的
冥河龙属或厚头龙,或者是冥河龙或厚头龙的未成年或
雌性个体。在2007年度的古脊椎动物学会会议中,
蒙大拿州立大学的杰克·霍纳(Jack Horner)提出新理论,指出龙王龙与冥河龙是厚头龙的幼年个体。蒙大拿州立大学的杰克·霍纳(Jack Horner)等人研究了龙王龙唯一标本的
颅骨,发现该化石可能是冥河龙的幼年个体。此外,他还指出冥河龙与龙王龙两者有可能都是厚头龙的幼年个体。在2009年,杰克·霍纳与M.B. Goodwin发表正式研究,比较这三个物种的颅顶形状、尖刺与骨瘤的分布,认为这些头颅骨差异可能跟年龄、性别有关。杰克·霍纳等人表示,
冥河龙属、龙王龙的标本都是幼年个体,而厚头龙的标本则都是成年个体。另外,这三个属生存于相同时期的相同地区,使这些科学家更推测它们是同一物种的不同成长阶段,而在成长过程中,尖刺、骨瘤停止成长、颅顶增厚,形成厚头龙的颅顶形状。在2010年,尼克·朗里奇(Nick Longrich)等人也提出类似的研究结果,他们认为颅顶平坦的厚头龙类,其实是圆颅顶的厚头龙类的幼年个体,平头龙、饰头龙其实都是其他属的幼年个体。
龙王龙的
模式种名为霍格华兹龙王龙(D. hogwartsia),其命名是由年幼的印第安那儿童博物馆参观者所启发,并纪念龙及J·K·罗琳所著《
哈利·波特》中的霍格华兹魔法与巫术学院。
龙王龙曾出现在科幻影集《远古入侵》中,一只
白垩纪的龙王龙穿梭时空,来到
中世纪的英格兰,一位
骑士以为它是西方传说中的龙,并企图杀死它。在远古入侵中,穿越异常点把士兵击溃,在城里制造恐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