糜烂性胃炎分为急性糜烂性胃炎和慢性糜烂性胃炎。急性糜烂性胃炎是以胃黏膜多发性糜烂为特征的急性胃炎,又称急性胃黏膜病变或急性糜烂出血性胃炎,是
上消化道出血的重要病因之一,约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0%。慢性糜烂性胃炎又称
疣状胃炎或痘疹状胃炎,一般仅见饭后饱胀、
维生素B5、
嗳气、无规律性腹痛及
消化不良等症状。
危重疾病如严重创伤、大面积烧伤、
败血症、颅内病变、休克及重要器官的功能衰竭等严重应激状态等是急性糜烂性胃炎的常见病因。
某些药物如非甾体类
抗炎药、
类固醇激素、某些抗生素、
乙醇等均可损伤胃黏膜屏障,导致黏膜通透性增加,胃液的氢离子回渗入胃黏膜,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
长期大量药物刺激: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止痛片、芬必得、
布洛芬等)和皮质类固醇药物(地塞米松、甲强龙、强的松等)。
起病较急,在原发病的病程中突发
上消化道出血,表现为呕血及黑粪,单独黑粪者少见。出血常为间歇性。大量出血可引起晕厥或休克、贫血。出血时有上腹隐痛不适或有触痛。
(2)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出现多个疣状、膨大皱状或
丘疹样隆起,直径5~10mm,顶端可见黏膜缺损或脐样凹陷,中心有糜烂,隆起周围多无红晕,但常伴有大小相仿的红斑,以
胃窦部多见,可分为持续型及消失型。在慢性胃炎悉尼系统分类中它属于
特殊类型胃炎,内镜分型为隆起糜烂型胃炎和扁平糜烂型胃炎。
(1)患者出现呕血或柏油样粪便提示急性大量出血时,
血色素下降,大便及呕吐物潜血检查呈阳性。
(1)胃肠道餐检查由于内镜技术的普及应用,目前不提倡进行胃肠道钡餐检查。钡餐检查往往不能发现糜烂性病变。因为钡剂可涂布于黏膜表面,使近期不能作内镜或血管造影检查,因而不适用于急性活动性出血患者。
(2)血管造影术在急性糜烂性胃炎出血时,
十二指肠淤积症超选择性血管造影术可对出血进行定位诊断,出血间歇时则常为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