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邦纶
张邦纶
张邦纶(1919年7月15日—2001年12月5日),上海市松江人,中国40年代杰出足球守门员,被誉为“远东钢门”,8岁开始踢球。1939年入选东华体育会队乙组,1942年升为东华队正选门将。1947和1948年,两度代表上海参加沪港埠际赛。1949至1951年任东华队总干事。1951年入选华东队。1952年入选新中国首届国家队,赴芬兰参加第十五届奥运会并在苏联和东欧作访问比赛。比赛中勇猛沉着,站位好,判断力强,尤善扑脚下球,被誉称为“远东钢门”。1953年起历任上海工人队、上海轻工业工会队、全国红旗队教练。1956年起任信谊制药厂工程师,仍用业余时间参加足球运动。1957年当选为全国足球指导委员,兼任上海化工足球队教练。退休后仍任上海市足协委员,上海市足球元老队教练,东华足球队常务理事兼秘书长、上海市老年人体协虹口区分会名誉会长等职。
人物生平
1948年入选国家足球队,参加第14届奥运会;1951年被评为全国优秀足球选手;1952年参加第15届奥运会;1953年任上海足球队教练;1979年任上海元老队教练。在20世纪四、五十年代,“张邦纶”这个名字可谓是如雷贯耳。张邦纶这位我国足坛四十年代杰出的守门员,其声名鹊起于1947年在香港特别行政区举行的沪港埠际足球赛上。张邦纶代表上海队出场,他在那次比赛上屡屡救出险球。在下半场比赛中,张邦纶最后扑出了球王李惠堂主罚的12码球,从而使上海队免于败阵。从此,他被人们誉为“钢门”,其身价倍增,名声轰动港沪两地。
张邦纶1919年7月15日出生于松江区。他自二年级就开始踢足球,在南洋中学时就已是校足球队的中坚了。1939年,他进入那个名人荟萃的著名球队———东华足球队。1942年正式当选为球队的正选门将。在1943年至1959年共16年的足球生涯期间,他征战南北,参加了无数次的足球大战,因其在比赛场上勇猛沉着、出击得当的优秀表现而颇受球迷们的敬仰。
1948年,张邦纶等中国球员参加奥运会,国民党政府不给路费,球员靠“沿途卖艺”筹建资金,受尽白眼和轻视,最后到达伦敦;而1952年的第15届奥运会上,他代表新中国参赛,国家给足球队以良好的条件,在赫尔辛基受到各国重视和欢迎。他还与荣高棠一起,第一次将五星红旗高高升起在奥运会上。但代表团抵达赫尔辛基时,张邦纶已经错过奥运足球赛。
张邦纶是1959年正式挂靴的。这位沪江大学化学系毕业生,进入了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任工程师之职。在工厂里,他为人正直、工作勤奋、事业有成。只是让他感到悲伤的是,“文化大革命”那场空前的浩劫,给他的心灵带来了惨烈的创痛。张邦纶被隔离3年多,3次患上肺炎。1984年,张邦纶退休了。从长时期的“阴霾迷雾”中解脱出来的我国各项体育运动这时候已开展的蓬蓬勃勃。张邦纶就是这个时候又开始以大量的时间和方式去贴近足球、宣泄自己的情感的。退休以后的张邦纶这时多了不少“头衔”:上海元老队教练兼守门员、上海市足球协会荣誉委员、虹口区老年体协名誉会长等。那几年里,张邦纶似乎又重新找回了当年比赛场上的那种美好的感觉,经常不辞辛劳地骑上自行车,到工厂学校,为基层足球事业发挥余热,每次上课辅导不收分文。
由于年岁不饶人,张邦纶在不可能再亲临到群众体育的第一线去“为她人作嫁衣”时。他的后辈们也希望他能赋闲在家里养养身体,安度晚年。然而张邦纶过去活动惯了,秉性难移,在家里怎么坐得住?所以,平时张邦纶和大多数球迷一样,也是主要通过电视这个窗口来了解整个足球世界的。在电视没有赛事时候,张邦纶还有另一种打发日子的方法:剪贴、整理体育资料。过去,张邦纶能写一手好文章,50年代有不少稿件刊登于《新民晚报》等报刊。半个多世纪以来,他积累了相当数量的足球资料,最多达百多本。资料中有不少珍贵的照片生动地记录了过去上海市足坛群英拼搏、叱咤风云的历史,有些资弥足珍贵。张邦纶还有一件“藏品”弥足珍贵,即他的一双足球鞋。这双他1948年时在新加坡购得的英国足球鞋,重达10多斤。张邦纶就是穿着这双鞋两次去参加奥运会的。这双“光荣”的球鞋,现在已由北京市2008年奥运会组委会“征集保管”。
张邦纶于2001年12月5日在上海去逝。
佚事
1946年、1947年,张邦纶两度代表上海参加沪港埠际赛。足球场上的张邦纶,司门将要职。这个位置向来有“足球场上半支球队”一说。他体格高大、头脑灵敏,眼界开阔、救球快捷。“‘东华队’只要有张邦纶在后面守门,我们这些人在前面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因为他是一道难以打开的‘铁门’。”原来在“东华队”时与张邦纶同为场上队友的一位足坛宿将,曾经如是赞扬张邦纶。
不过张邦纶真正让人们刮目相看,还是一次在香港特别行政区赛场上扑出我国一代“球王”李惠堂射出的一粒12码球。
李惠堂,当时在中国尤其南洋一带的球迷眼里,称得上是一位“丰碑”式的球员。他常年征战沙场,比赛经验、场上风采及文化素养,在队员和无数球迷中都是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在张邦纶心目中,李惠堂就是自己的“偶像”,对他怀有敬意。而在1936年上海运动会上,李惠堂与还是学生的张邦纶合过影呢!一天,张邦纶与父兄照例赶到江湾体育场观看足球赛,不料刚好遇见身着便装的李惠堂也在场边观球。当时,张邦纶也不知从哪来的勇气,迎上前去大胆地对他说:“李先生,我能和你合影吗?”李惠堂当即答应了。喜出望外的张邦纶靠近球王,与自己心目中的英雄合影留念。这一年,张邦纶15岁,李惠堂29岁。当时他们谁也不会想到,10年之后他俩竟然会在香港特别行政区同场较量。
那场比赛,是张邦纶一段“人生最美好的回忆”——1947年1月25日下午,沪港埠际大赛在香港海军球场揭幕。“球王”李惠堂坐镇港队中场。时年李惠堂已经42岁,这场比赛是他的“挂靴之战”。赛场上,他以排山倒海般的攻势,压得上海足球队门前险象环生。幸亏门将张邦纶表现神勇,球门安然无恙。就在人们以为比赛将以0比0收哨时,上海队一球员在禁区内手球犯规,被判极刑。而这一点球,当然由号称“一脚定江山”的李惠堂主罚。这时全场球迷目光,都紧张地锁定在上海队门前12码处的足球上……说时迟,那时快,只见李惠堂疾奔怒射出一记刁钻球,张邦纶侧身鱼跃,球被“嘭”地扑了出去……当时人们都惊愕不已,一片肃静。接着全场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欢呼声,久久不能平息。
从此以后,张邦纶身价倍增,名声轰动港沪两地。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佚事
外部链接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