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名其衔,又名家麟,号楚凝(痴),别署
积庆堂,又称如意客馆。
中原地区当代书法家、金文字学家。农历1923年2月28日生于
湖北省阳新县兴国镇的一个普通商人家庭。
1974年参加“全台第7届美展获书法组第一名,1985年获
高雄市第4届文艺奖章,并参加历年全台性海内外展览多次。1992年应
高雄市文化中心之邀举行首次个展,1993年书法作品参加北京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获
金鼎奖。同时发行一册小篆问世,亦广获好评。
作品被大专及艺术单位典藏。积极参加两岸文化交流,作品被毛泽东纪念堂、邓小平旧居纪念馆、
徐悲鸿纪念馆、敦煌美术馆收藏,并在《中国书法》、《
书法报》、《书法家》等专业刊物发表,为河南郑州黄河碑林、巩县神墨碑林、开封翰园碑林刻石成碑。传略入编《中日硬笔书法名家大辞典》、《当代亚洲硬笔书法艺术家经典》、《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中国美术书法界名人名作博览》、台湾《中国美术年鉴》、《台湾美术年鉴》等。李仲篪先生的书法艺术成就,在当代台湾书法界占有让人嘱目的地位。
人物简介
李仲篪(1923~ )名其衔,又名家麟,号楚凝,别署
积庆堂,又称如意客馆。湖北阳新人。台湾著名书画家。自幼受家学熏陶,喜好书法,遍临各类名家碑帖而奠定基础,曾参加台湾中国画学会,
高雄市中国书画学会,并担任高雄市中国书画学会理事兼总干事15年,先后受聘于全台及地区性书法比赛评
审委员。台湾书法学会高雄分会顾问,高雄市甫新建大型美术馆筹备处咨询及典藏委员。
1974年参加“全台第7届美展”获书法组第一名,1985年获高雄市第四届文艺奖章,并参加历年全台性及海内外展览多次。书法作品参加北京中国艺术界名人作品展示会获
金鼎奖。1992年应
高雄市文化中心之邀举行首次个人书法展,同时发行一册小篆行世,亦广获好评。作品被大专及艺术单位典藏。传略辑入《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
人物生平
1928年五岁从家父李杜品公所设私塾启蒙,研读经书,并填红描字。
1934年入县立中心小学四年级就读习字,1938年小学结毕业,遇
七七事变,
日寇侵华占领县城,全家避难于县南中五村,又转溪岭,此中习字已短暂中辍。
1938年考入县立中学至
高中,重拾秃笔临
赵孟頫寿春幅员帖兼隶书。
1945至1948年,抗日胜利从事公务员生活,始用书法对外应酬。
1949至1955年,在台服兵役,时任多年文书工作,习收从未间断。
1955至1962年,服务于高雄电力公司成为一名技术工人,生活开始安定,潜降临习众名家碑帖,兼学甲骨文、金文、又习杨作福精刻、长安本山碑拓,始对秦篆发生浓厚兴趣,进而研究清人诸家及今人
奚南薰小篆奠定小篆基础。
1963年,始参加天艺苑为苑友每周一次观摩研讨艺事。
1964年,海天艺苑获准改组为
高雄市中国书画学会,为发起人之一,之后学会推展社会教育,与高市社会教育馆合办书画篆刻研习班,韩石秋兼班主任协助班务工作。
1969年,被告推选为书法学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至1987年担任斯职共十六年之久。
1971年,书法小篆入选全国第六届美展。
1974年,书法隶书入选全国第七届美展获第一名,从此以后,各项美展免审参展,援建青年救国团及
高雄医学大学书法社团指导教师,先后二十年担任高雄市文化中心展出作家作品评审委员至今。
1976年,应屏东师院及海事专校书法社指导教师。
1977年,应台北
孙中山纪念馆之邀请书写上下两册中华伟人画像。
1983年,中华文化复兴运动推展委员会涵邀参加书法展。
1985年,入选
高雄市第四届文艺奖章,
静冈县涵索四幅隶书作品于铁路大站长期展出,应邀担任全国国语文竞赛评审至今。
1987年,
中山大学学生社团书法、聘任指导教师,先后五年,并参加当代美术大展。
1989年,参加
湖北省书画家受邀赴
武昌展出,首次推展两岸文化交流活动,个人作品邀请至
苏州市展出。
1990年,应聘高雄美术馆典藏委员会至今,并担任高雄市美术馆规划工作。
1991年,高雄美术馆筹备处典藏隶书二件及小篆四联屏。应聘高市中国书画学会、中国书法学会、甲骨学会等顾问。
1992年,应高雄市文化中心涵邀于至美轩举行七秩首次个展,获聘高美馆咨询委员,任期两年,获聘台湾区劳工金轮奖评审。
1994年,入选大陆出版《
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应邀参与
台北市国际书法邀请展。
1995年,函邀参加大陆华人书法大展于北京(包括中、美、日、台、韩、加、星、马、港、澳等十个国家地区)
清华大学函邀提供作品参与、书法名家作品观摩展并被典藏。
1996年,交通大学百年周末年庆函邀参与并典藏。返大陆
阳新县举办个展。
1997年,应邀征选河南中国书法碑林,获选入刻石碑。
1998年,全国第十五届美展应聘筹备会筹备委员,获
湖北省博物馆小篆联屏典藏。
1999年,应邀参加
比利时举办四十一届国际民俗
中国艺术节在史哥登市文化中心联展。
2000年,东吴大学建校一百年应邀参展作品并典藏。担任
高雄市长青学苑书法班指导教师,接受任教满十周年优良成积表扬授奖。
2011年,担任
高雄市文化中心艺文班书法指导教师十年,接受表扬。
台湾历史博物馆办理推广教育征购小篆作品一件并予典藏。
浙江省、
定海区汪天福筹建立碑林函邀参与六尺全开作品一件供以入
碑刻。
1969至1987年,任高雄市中国书画学会常务理事兼总干事。
1971年,第六届
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小篆》书法作品入选。
1974年第七届全国美展《隶书》作品作品入展获第一名大奖。同年担任
高雄医学大学书法社、青年救国团书法班指导教师。同年担任高雄市文化中心评审委员。
1985年,
高雄市第四届奖章、全国国语文竟赛评审委员。
1987至1992年,担任中山大学书法班指导教师先后五年。
1990——至2012年,高雄市美术馆筹备咨询委员、高雄市美术馆典藏委员至今。
1992至1994年,高雄市美术馆咨询委员。《小篆兰亭序》。台湾出版社再版。
1997年,河南中国书法碑林入选,并获入刻石碑。
2000至2012年,接受表扬于高雄市长青学苑老师十周年,并任教至今。
2001年,接受表扬于
高雄市文化中心艺文班书法老师十周年。
2002年,在高雄市文化中心至美轩举办《李仲箎八十回顾展》。
家庭背景
李仲篪先生自幼跟随父亲打理纸品生意,受父亲厚道经商、耕读传家和纸墨文化相濡以沬的影响,书法便成为他最不能割舍的兴趣和爱好。到了中学时期,他对书法练习工勤不辍,日见长进,在博采知识的海洋里,视野渐至开阔,开始对金文字和古典诗词产生浓厚兴趣,并以优异的成绩修满中学,因战乱而不得不辍学,步入社会。1937年夏,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此时国难当头,山河破碎,
兴国州(今
阳新县)城区惨遭倭寇疯狂轰炸,关内的商铺大部被炸毁,李仲箎一家亦在被害之中,商铺无存。
从此,举家逃难流浪县域之南乡,年少的李老仲箎只好过着半耕半读的无定生活,其学书的时间也就大大减少。这种或逃亡或流浪、居无定所的日子长达多年,饱受欺凌。尽管如此,但自己对书法的追求不曾有丝毫懈,反之,更加不避寒署,追求弥坚,除了深得父亲真传,亦不忘吸纳众书家之长,冬练三九,夏练三伏,取先人之长,积方家之神,从容淡定,不改初衷,从而奠定了他终生从事金文字研究和书法创作的道路。
李仲箎先生有兄弟二人,其兄名伯埙,长其三岁,取名用典取自诗经:“伯氏吹埙,
仲姓吹篪。”(摘自《诗·小雅·何人斯》)。埙,一种古代土陶吹奏乐器;篪,古代竹质吹管乐器,相当于今天的“竹笛”。埙、篪含其音之谐合。取伯埙仲篪为兄弟之名,寄寓兄弟成年之后要手足同心,以寓不负诗经谐名之深意。
李仲箎先生,笔名楚痴,意在离乡不忘故土。
李商隐在无题诗中写的“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李仲篪的痴是在艺术创作的领域,完全忘却现实,执著于别人所难以企及的事业,故他寓有“楚地的书痴”,用以自勉。
李仲箎先生,其父李杜品,读书人,清末乡试落弟,因家居小康,遂以砚耕自娱又通晓医理,凭济世,不计报酬,受惠者众。”由于家学渊源,知书达礼,耳濡目染,奠定书法发展的基石。杜品公务53岁高龄生仲篪。民国十七年(公元1928年)五岁始入私垫接受启蒙教育,读四书五经,学习洒洒进退之礼,是时新学尚未普及,九岁入县内唯一的中心小学插班为四年级生,接受书法教育,从描红入手,兄伯埙大其三岁,每天督促其写一张大字,小字三百,日复一日,极为严格,这是其书艺奠基之始。小学毕业后,逢
中日战争暴发,全面抗战伊始,政府以焦土战略抗日,其父率全家避难于南乡,但由于双亲年迈且无法适应乡居生活,于是年润八月,先后逝世,幸生母潘太夫人在极端困顿中,命其继读学业,乃在抗战期中时面中辍,时而继续的完成了初中及
高中的学业。斯时写字全以直、
赵孟頫之楷书为主、行为书辅。
李仲箎先生1944年与阮氏紫莺结,生一女。抗战结束,百废待举,生计极度艰困,于1947年冬,经友人介绍,任职于
湖北省鄂城县警察局总务科,甫一年,因局长去职,又将面临失业之苦,幸未前局长奉派接长
湖南省平江县警察局,乃其赴平江县供职,至1949年大陆局势紧张,回不了湖北,为避战乱,复离开平江,于湖南长沙投效一二七军任干事,且因一二七军整编,准备移防
四川省,即办理遣散离开军职,由
长沙市南下投考海军,同年秋天因缘际会随中兴舰来台。这个阶段除了少时私塾启蒙及中心小学之学校教育外,其书法基础建立以
赵孟頫行、楷为本的基础上;后因战乱避祸及为生计投身军旅,从事文书工作,皆与写字有关,亦因此而得以随舰来台,开展其追求书法艺术契机。
书法作品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