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历史学会的前身是中国史学会上海分会,成立于1952年,1958年更名为上海市历史学会。首任会长周谷城,
谭其骧为第二任会长。现有会员200多人,会长
姜义华,副会长(以姓氏笔画为序)王家范、王鹤鸣、李伟国、
许纪霖(兼秘书长)、
苏智良、
葛剑雄、
熊月之。
学会自成立以来,通过学术讨论,促进历史研究的深入和发展。组织了一系列高质量且有影响的讨论,如中国历史上的农民战争和农民政权、中国封建社会中的专制主义与中央集权问题、中国历史上的田制,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资本主义的萌芽,
洋务运动的性质,史学史的对象和任务及其编写原则等等,还有邻近“文革”开始时,对“
海瑞罢官与历史上的清官问题”。
学会于1978年恢复活动后,努力贯彻党的“双百”方针,注重开拓新的研究领域。1978年起,从“如何评价
苏联农业集体化”讨论起,开始了一系列对苏联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经验教训的探讨,在全国史学界较早地触及了这一敏感但又极有现实意义的问题,尤其率先对苏共党史重要人物
尼古拉·布哈林的评价问题的探讨,在学术界引起强烈的反响。学会组织汇编的《中国会党史论著综录》,是国内第一本较齐全的会党史研究工具书。此外,对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海的租界问题,中国革命史的教学等问题的讨论,也都开辟了
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学会还注重提倡新的研究视角,如在传统文化讨论中,组织了儒、道、法、佛与民族心理的讨论;在对“爱国主义”的系列讨论中,对爱国主义的范畴、内容、特点、历史发展等问题以及不同对象、历史阶段的爱国主义思想表现进行研究,讨论成果汇编成《近代爱国主义论文集》;再如,“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近代化问题”、“近代振兴中华与实业建设”、“中国封建社会结构的分析”等研讨,都是从新的视角对传统课题进行重新研究,推动了课题研究的突破。此外,学会组织编写了近150万字的工具书,既传播了
历史学研究新成果,为会员的研究和教学提供帮助,也提高了研究水准。学会还注重传播研究信息及动态,经常组织会员与国内外学者展开交流,使会员开阔视野,更新思路。
近年来,大批年轻同志充实到史学工作者队伍中,学会从培养学科接班人出发,着重作了两方面的工作,一是大力发展新会员,理事会中年轻同志占一半以上,使他们在学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学会也越来越朝气蓬勃。二是设立面向青年的学会奖,以鼓励青年史学工作者脱颖而出。评奖工作每两年进行一次,至今已进行了四届,已在本市史学界引起反响,为逐步建立同行间的评价机制和行业权威打下坚实基础。
上海市历
历史学会是一个从事基础学科的学会,在市场经济的工作环境下,要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史学工作者的优良传统,开拓创新,推进史学研究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