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树
1979年齐豫发行的个人专辑
《橄榄树》是中国台湾女歌手齐豫的首张个人专辑,由李泰祥担任制作人,共收录了9首演唱歌曲,3首纯演奏曲,于1979年7月9日由新格唱片发行。
1978年,还在读台大人类学系的齐豫报名参加金韵奖和第一届“民俗音乐风”大赛,包揽了中国两岸的冠军荣衔。她在金韵奖合辑录制了李泰祥创作的《春天的故事》,后二人合作,创作了《橄榄树》。专辑中的同名歌曲《橄榄树》也成为了齐豫的成名作。《橄榄树》把现代诗与古典音乐融入流行歌曲,将音乐与文学相融合。
1994年,台湾乐坛评选十年(1975~1993)台湾百佳专辑,该专辑入选并位列第3位,作曲分项被评审选为第3位,演唱分项被评审选为百佳专辑第5位。歌曲《橄榄树》还曾获得香港第二届十大中文金曲
音乐创作
创作背景
李泰祥有扎实的学院底子,集古典派与现代派音乐于一身,之所以跨足流行乐坛,便是意图结合文学、音乐、戏剧的元素,以“大众音乐”作引子,搭起桥梁,引领更多听众一窥严肃音乐的堂奥。
1978年就读于台大人类学系的齐豫,以一首JOAN BAEZ的《DIAMOND AND RUST》,获得第一届“民俗音乐风”及第二届“金韵奖”的冠军。在出版过“民谣风第一集”《乡间的小路》以及“金韵奖第二辑”《春天的故事》两首单曲后,得到李泰祥老师的赏识,开启了两人合作的历程。1979年的《橄榄树》专辑,便是“李齐配”交出的第一张成绩单。
歌曲创作
《橄榄树》由台湾作曲家李泰祥制作。在音乐上,他为当时大同小异的曲式注入了强烈、清新的个人风格,并以他扎实的学院派古典根基来创作音乐,且首创了以大型弦乐来作为音乐背景的 编配手法。在歌词创作方面,李泰祥的作品有着诗一般的意境,文学与音乐的和谐。李泰祥在《橄榄树》专辑中身兼作曲、编曲、指挥、制作等多重身份,更动员近三十人的管弦乐团伴奏。
专辑中的歌曲《橄榄树》是三毛李泰祥之邀写下的作品,原诗是三毛以英文写成,李泰祥徵得三毛同意后,由民歌手杨祖译成中文。原词还有一段:“为了天空的益鸟、为了小毛驴、为了西班牙的姑娘、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这是她旅居西班牙的记忆,也是对她丈夫荷西·马利安·葛罗的故乡致意。李泰祥拿到歌词以后,觉得不够工整,再加上他觉得自己经常被传统束缚,生活上有许多框架,为了表达出他一心希望能自由自在的创作的理想之寄托,编改写了一段歌词,加进“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成为听众熟悉的版本。三毛诗里的主角原本是她在西班牙草原看到的小毛驴,李泰祥觉得歌名《为了小毛驴流浪》很奇怪,商议后改为《橄榄树》。
专辑中歌曲《青梦湖》是由诗人蓉子作词,是李泰祥在「传统与展望」——新歌新乐与多元媒体发表会中,根据蓉子改编过的诗所谱成的一首新歌。它脱胎于蓉子早年的一首题为\u003c四月\u003e的诗,但已经过改写,重新组合以便于配乐 ,表现一位年青少女的生命情态,正像一艘待启航的小舟。
专辑中歌曲《欢颜》是曲作者李泰祥为屠忠训导演的同名电影《欢颜》所创作的电影主题曲兼插曲,是他对音乐和电影最显著的里程碑。
制作人员
参考资料:
专辑曲目
参考资料:
获奖记录
歌曲评价
《橄榄树》把现代诗和古典音乐融入了流行歌曲的形式,这样的尝试,李泰祥或许并不是第一人,但在他之前,从来没有人能把这样的融合执行得如此完美、细腻、天衣无缝。这张专辑在“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之间,走出了一条“雅俗共赏”的康庄大道,个中的才情与胆识,时隔多年,依然令人敬畏。(马世芳评)
《橄榄树》是李泰祥和作家三毛民俗音乐时代所共同合作的经典之作。这首歌曲抒发了人内心最真实的情感,《橄榄树》里齐豫的声线除了因为尖锐的高音所带来的飘逸感,期间还散发出一种很纯朴的泥土气息。这首歌曲表现出了和市场流行截然不同的艺术气息,加之李泰祥亦古亦今的编曲方式,让这首歌很快成了民歌时代唯美风格作品的典型这首由三毛填词的歌曲不仅是一首好听的经典作品,而且更多地凝聚了三毛对自由奔放的流浪生活的一种怀念。(刘心畅评)
专辑中,除了《橄榄树》之外,胡慧中主演电影《欢颜》的同名主题曲,插曲《走在雨中》,以及相关电影配乐,亦为一时之选。另外,以诗人罗青哲蓉子的诗作入歌之《答案》以及《青梦湖》,也将华语流行歌曲带入另一清新且隽永之境界。特别是 一曲,透过齐豫悠远的歌声与弦乐的交相呼应,将人生难解的课题以不断反问的型式呈现,更是撼动人心。(豆瓣音乐评)
相关事件
《橄榄树》在发行前因为没能通过台湾广电处审查,无法在电视电台公开播放,一说是因为怕歌词“故乡在远方”会挑起两岸的敏感神经;又有一说是忌惮“流浪远方”会鼓励青少年离家出走。
2024年12月31日,在北京卫视跨年之夜上,齐豫时隔45年再唱歌曲《橄榄树》。
目录
概述
音乐创作
创作背景
歌曲创作
制作人员
专辑曲目
获奖记录
歌曲评价
相关事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