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马鞍山位于药山南,粟山东,海拔85.9米,又名鞍山、马鞍山、日月轮山。
春秋时期四大著名战役之一的“齐晋之战”,就发生在北马鞍山。
乾隆三十八年《
历城县志》引《旧志》说:北马鞍山,“《左传》晋伐齐,师陈于鞌,即此。”《左传》:“癸酉,陈于鞌”,“齐师败绩,逐之,三周华不注。”此役,晋发战车六百乘、兵六万,进攻齐地,齐以战车五百乘迎击。双方列阵于
北齐晋相将战马经过战,齐军败绩,被
晋绥军追着围着华不注(
华山)转了三圈,
齐顷公换装而逃。
任宏远有诗记之:“
齐晋相将战鼓惊,只疑一笑一倾城。不堪极望华不注,唯有回车涧草生。”
北马鞍山东麓,原有李攀龙墓。
李攀龙,字于鳞,号沧溟,
历城区人。明代著名文学家,是“后七子”的领军人物,有“宗工巨匠”之誉。
乾隆三十八年《历城县志●古迹考四》:李攀龙“墓前
阮翁仲、华表,与明制按察使品级相符”。
1975年前,李攀龙“土墓高1.5米,墓前石碑三通,
石狮、石马、石人、石柱各二”。其后,鉴于"平整土地时被毁”(《
天桥区志》)。周乐《拜沧溟先生墓》曰:“
济南市文献此堪师,药麓荒坟愧拜迟。七子中原逊牛耳一时天半望峨眉。春寒
麦饭儿孙少,夜黑林风翁仲悲。毕竟高名千古在,蚍蜉撼树欲何为。”李攀龙墓的位置,后人有多种说法。关于“药麓”之说,是因为过去药山和北
马鞍山市基本是相连接的,可能这是将马鞍山东麓说成“药麓”的缘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