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健吾(1905—1968)江西吉安人,又名礼键,字剑夫。江西吉水龙城毛氏始祖毛让第32世后裔。父毛叙轩(又名伦),是清末秀才,教书为生,曾任江西私立文山中学校长。
1926年加入
中国国民党并在
南昌市参加
国民革命军,次年考入国民党中央党务训练班(后改中央党学校),
蒋介石兼任校长,实权掌握在陈果天、
陈立夫手中,与二陈有了师生关系。
1928年分配在江西省党部工作,继调
嘉定区党部书记长、贵州党务委员会书记长、皖督练公署党务科长兼河南和平通讯社社长。
1937年在郑州创办《
大刚报》,任社长,敢于报道,刚正不阿,人称“毛大刚”。后被蒋介石勒令停刊。
宋淳熙年间,吉水八都龙城人毛中甫徙居庐陵马塘,结庐垦荒,路蓝缕,
青原区新圩镇毛家村,披风沐雨,从八百年岁月中悠悠走来。毛家村位于纯化河(又名富水)中段,上承文状元
文天祥乡梓故里之灵气,下接“在河之州”白鹭州书院之文采,潺潺北上的纯化河在毛家地段漩了一个弯,将一股“文风”深情地送进了这座由“古樟、
垂柳、小桥”妆点得十分优美的江南古村。
毛家人尊孔,对大成
孔子孔夫子的尊崇,历来达到至诚至尊的高度。凡入学启蒙的弟子都要对孔子像行跪拜大礼,还有一套拜孔子的礼仪、舞蹈。这一礼仪一直延续到
举人颜兆鼎来莲庵设馆授课。莲庵座落古村西北,当年古木参天,环境十分优美。后来颜兆鼎老夫子考中了
进士,离开了莲庵。但“房东”康王爷菩萨月夜离座为文曲星颜进士开门,失足摔折手臂的神话故事却一直流传至今。
裕元巷里才人辈出翻开毛家村厚厚的族谱,记者看到了一个才人辈出、文化繁荣的礼仪之邦。毛祖榕向记者介绍到这一串串名字的背后都有着熠生辉的历史。其中有一代宗师教育泰斗
毛礼锐,有新闻界的“刚烈报人”毛健吾,有世界著名制糖专家、
广东省政协常委毛礼镭;有世界知名的清华留美高级软件工程师、电子工程学博士毛祖;有世界知名民俗文化研究巾帼学者
毛礼镁。可谓是群星灿烂,百世流芳。
毛家村人口不足三百,大学以上学历就有一百三十四人,其中裕元巷人文风最为突出。推开裕元巷的大门,巷道由青石板和
鹅卵石铺就而成,清风夹带着木头的清香扑面而来,屋内工艺考究、精雕细刻的桌椅和描金绘彩的窗让现在幽静的裕元巷隐隐透露着当年的繁华盛景。在毛祖榕的叙述中,一行人的思绪飞到几百年前……
清
光绪年间有一位经商的毛仁炬先生,于新圩街上创建“裕元和”纱布店,积产数万金后,1882年在家兴建“裕元巷”,留下“以诗书训子孙,令世世不乏读书种”的家训。1911年,以“
废科举、办新学”为先躯,以教养学,三代人只发展二、三十年,就已是精英荟萃,文风自成一派,
吉安县人称之为“毛派”。尽得庐陵东路纯化河流域数百平方公里天灵地秀的毛派文采,在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奠定了在庐(陵)、吉(水)、泰(和)文化领域的主导地位。
1937年,裕元巷人创办《
大华日报》,呼吁抗战救国。为教育救国,裕元巷人又创办了“江西私立文山初级中学”和“大刚中学”。“江西私立文山初级中学”校牌由时任教育部部长
陈立夫亲笔题写。战乱时,学校曾迁至杨梅市的“志和书舍”。现旧址上建了一所小学,只留下“志和书舍”这块石刻。解放后毛家人将文山中学无偿捐赠给人民政府,现为
江西省吉安市第一中学,是一所国家重点中学。裕元巷人毛健吾,以创办《
大刚报》而名震中外。抗战时,因其表现的民族气节而被世人誉之为“毛大刚”,由于他的刚正不阿,又有新闻界“刚烈报人”之称。1948年,
美国前副总统
亨利·华莱士亲切会晤了以私人身份参加世界文化科学和平大会的毛健吾,留下一张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合影。解放前夕,毛健吾在
香港特别行政区参与了云龙、
黄绍竑组织策划44人的反蒋集体起义,成功回归祖国。解放后任《
大公报》编辑,后被错划为“
右派”,又因“历史问题”被判“反革命罪”,死后才获平反。他的儿子毛智汉,曾任《
北京晚报》编辑,后任《
团结报》副总编,孙女毛小铮又任《北京科技日报》新闻部主任,可谓三代报人,一脉传承。
毛家古村有大面积保存完好的古建筑群。毛氏宗祠重建于1936年,“毛氏宗祠”四字由时任吉安专员公署专员的“吉安王”李正谊亲笔题写。“
毛氏宗祠”又名“文接堂”,寓意着“传承文明、文化接力”,毛家人崇尚知识、重视文化在堂名中得到充分的反映。祠堂是一座中西合璧、古今结合的典型建筑。整个格局是按赣中传统建筑风格部局,“两井三进”,青砖、灰瓦、马头墙,红米石立角,青石门框、横担。而廊前的四根
水磨石屋柱,瓷板贴花、狮象雕刻、
文竹型下水道则表现出鲜明的西方文化特色。柱子每根高3.5米、直径78厘米,当年从
美国运回来“洋灰”,请
上海市知名建筑师设计,江浙工匠手工打磨,四根柱子全部手工操作,上面用洋铁皮
水壶洒水,下面由人工用石头磨,四根柱子耗时一个多月,造价占整座祠堂的一半。柱子上方,仿
意大利风格的卷草花饰、水泥
浮雕“狮象四瑞”、水泥文竹型下水道,这些外来文化元素和传统民族工艺的有机结合,充分体现了上世纪初页,毛家人接受先进理念的时代特征。这一系列的新潮理念,在同一时代周边的祠堂建筑中,可说是绝无仅有。
毛氏宗祠毛氏宗祠是目前我省境内发现的最早用水泥建造的祠堂。祠堂内的缕空木刻,精美绝仑;斗飞檐,巧夺天工。木柱抬梁,楹间梁坊,卷棚,孱亭美轮美奂。传统工艺将民族文化表现得更是淋漓尽致。祖宗神上方“寝成孔安”的花板,耳边仿佛回响着孩童低诵毛诗《诗经·殷武》的声音。站在“忠孝节义”四个大字面前,令人油然生起一种庄严肃穆的神圣感觉;“葩经世泽”,“出囊脱颖”,“棒檄承欢”等歌颂
毛姓圣贤独有的宗联,将您的思绪带进那远古的时空隧道。“迎尚书以就养心能兼孝;因
刺史而兆基官即为家”表明毛家村与伟人毛泽东的老家
韶山市同根同源,都迁自吉水八都龙城。“教子孙两行正路唯读唯耕,继宗祖一脉真传克勤克俭”说明了毛氏家族兴旺发达的根由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