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圩镇
吉安市青原区下辖镇
新圩镇位于吉安市青原区中部,地处赣中吉泰盆地底部,距吉安市中心城区约30公里,地处赣中吉泰盆地底部,属中纬地带,镇北靠文陂乡,东南与富田镇为邻,西南与泰和县接壤。镇域总面积49.5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为2平方公里。全镇辖1个居委会,13个行政村,132个村民小组,总人口1.9万余人(均为汉族江右民系),城镇人口2765人。2020年7月,获得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新圩始建于1365年,民国时属纯化乡辖,解放后建乡、人民公社,1993年8月撤乡改建制镇至2000年前属吉安县管辖,2001年1月隶属青原区管辖。
行政区划
新圩镇位于江西省吉安市南部,距吉安市火车站30公里,地处赣中吉泰盆地底部,属中纬地带,镇北靠文陂乡,东南与富田镇为邻,西南与泰和县接壤。全镇总面积为49.56平方公里,城区面积为2平方公里,全镇辖新圩社区,大前、河边、江头、马塘、黄塘、璋塘、炉下、洋田、田北、城山、郭城、新圩、粟溪等13个村委会(共118个村民小组),总人口约为18000人,城区居住人口约6000人,地域呈“顿字”状,东西长约11公里,南北长约8公里,镇区属低丘陵地带,地势中部低平,四周略高,但高度不大。
地理气候
全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日照充足,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为18.2℃,年降水量为1500毫米左右,年平均日照为1850小时,全年主导风为北风或偏北风,但6-8月多为南风,年平均风速为 2.4米/秒,全年无霜期为285天。
镇区内主要河流为富水河。富水河由南往北贯穿全镇,水流从四周向富水河汇集。全镇水利资源丰富,水利工程有大渡槽5座,有小(一)型水库(珠源水库)1座、小(二)型(火焰山水库)1座和多座小型水库。白云山水库总干渠、二支、三支和江头支渠环绕全镇。
全镇野生动物有野猪、狼,主要农作物是稻谷,主要矿产有砂、石等。新圩镇富有富饶之乡的美称,2011年全镇人均GDP在江西省名列前茅,人均GDP接近南昌市人均GDP。
经济发展
2014年新圩镇工农业生产总值达52290.5万元,增长15%,其中农业总产值达9638.54万元,同比增长19.6%,工业总产值完成42651.96万元,同比增长14%,实现农民人均收入增加600元以上,达到6825元。基本达到年初既定目标。
城镇建设
投资220余万元打造天赐湖公园,投资60余万元完成森林公园的二期建设,下岺桥项目顺利施工,圩镇内排水排污管网按照国家级生态示范镇建设标准进一步完善,荷木塘和大礼堂两个住宅小区已全面竣工并已投入使用。二是进一步提升了圩镇管护水平。通过“违章建筑清理百日攻坚战”,拆除了违规搭建棚屋62个;深入开展农贸市场秩序专项整治,实现了市场摊位、商业广告的摆放、设置规范化;聘请园林绿化专业人员对圩镇绿地进行定期管护;实行环卫保洁门前“三包”责任制,实现了圩镇常态化保洁全覆盖。三是有力推进了美丽乡村建设。按照建设“五美”圩镇以及“三清三改”“六建五普及”、“三绿化一处理”的要求,重点打造了凤丘新村和璋塘中村两个新农村建设精品点。全镇完成了改水改厕267户,硬化道路2.1公里,硬化水沟2000余米,铺设吸水砖3500平方米,新建健身场所、休闲娱乐场所7个,村庄环境卫生进一步净化、绿化、美化。四是进一步加强农民建房监管力度。通过缴纳规划保证金及签订协议书等措施,统一庐陵文化建筑风格,严格控制占用耕地建房及其他违规违章建房现象。
先后完成了新圩商业街、小康示范村、敬老院、文化中心等项目,建成商住楼房面积12余万平方米,对圩镇范围路网进行“白改黑”全覆盖,建成道路人均达14平方米,建有曲塘公园、森林公园、天赐公园等三个绿地公园,绿地率达42.8%,集中供水率达100%。先后获得了“全国文明村镇”、“国家级生态示范镇”、“江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江西省文明村镇”、“江西省卫生镇”、“全省村镇建设先进单位”、“省级生态示范镇”、“全省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先进单位”、“吉泰走廊卫星镇”、“全市美丽乡村建设十佳乡镇”、“全市综合实力20强乡镇”和“吉安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等荣誉。
文明建设
漫步新圩大地,时刻感受到绿的涌动、水的灵动、云的飘动,徜徉在青山、秀水、白云之间,心情无比惬意,让人忘却了所有烦恼。
青原区新圩镇璋塘村是个典型的水乡。俯瞰璋塘,就像漂浮在水上的一只瓢,一条溪流自东向西环绕村子流过,串起大大小小池塘,形成偌大水域,河畅畅、水清清、景优美。水边、村边、屋边长着许多香樟木和不知名的树,大的两三个人都合不拢,至少有几百年的历史,见证了村庄的变迁。“青砖黛瓦马头墙、飞檐翘角坡屋顶”的庐陵民居掩映在树荫中,错落有致。鹅卵石小道连通各家各户,路面非常清洁,不见零星垃圾污水。来到这里,就像走进了“桃花源”。
近年来,青原区高度重视水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实施了水库水质专项整治行动、“三改三清”、河长制、水生态综合治理工程等综合治水措施,投资5亿元资金,全面治理水生态环境,让群众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该区已建成覆盖1200个自然村的清洁工程,对农村垃圾污水实行“生态疗法”,水库水质达到或优于Ⅲ类水。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地理气候
经济发展
城镇建设
文明建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