缪朗山(1910年—1978年),原名缪灵珠,广东中山人,曾任教于多所大学并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担任研究员。精通多种语言,包括希腊文、拉丁文、英文、法文、
德语、俄文、
意大利语、
葡萄牙文、
西班牙文等。他的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文学及西方文艺理论,著有多部学术专书,并翻译了多部西方文学作品。
缪朗山1934年至1936年担任圣罗撒女子师范学校校长,1936年至1942年自设“灵春学舍”,讲授
英语和西方文学。
1944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
香港大学、北京大学等高等教育机构担任教授,并在中国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及
中国人民大学担任研究员和教授。
1961年秋,缪朗山在中国人民大学语言文学系任教,并在该校停办期间,转至
北京师范大学任教授,从事翻译工作。
缪朗山的学术著作包括《西方文艺理论史纲》《古希腊的文艺理论》《德国古典美学散论》等。他的翻译作品涵盖了
弗里德里希·尼采、
奥维德、
琉善、
马克西姆·高尔基等作家的作品,其中包括《
古希腊史》《伊利亚特》《奥瑞斯提亚三部曲》《
俄国文学史》和《美学论文选》等。他还是首位将《伊利亚特》从古希腊语直接翻译成汉语的学者。缪朗山逝世后,其学术译作被整理为《
缪灵珠美学译文集》四卷本,并多次再版。2010年,其著译作品被辑为9卷本《缪朗山先生文集》。
缪朗山于1978年8月2日逝世,享年68岁。缪朗山逝世后,其遗稿经学生整理编订,已由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他给“文研班”和进修班上课用的讲稿,整理成《西方文艺理论史纲》,于1985年出版,并于1987年列入首批《中国人民大学丛书》;他译自希腊文、拉丁文、英文、法文、
德语和俄文的文献资料,编订为《
缪灵珠美学译文集》,分四卷于1987年至1991年陆续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