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外国史
高中外国史
《高中外国史》由著名历史学家黄现璠编,由北平立达书局出版于1933 年8月,分上、下两册。本书力矫斯病,于材料选择和内容安排上十分注重史事与文化的平衡,以避免畸轻畸重,偏执一端,有损于学生所学历史知识的片面性。
正文
创作背景
黄现在1993年7月发表的《最近三十年中等学校中国历史教科书之调查及批评》一文中说:“中国之有历史教科书,自光绪二十八年创办中学始。自此至今,约三十年。在此过程中,中国学术思想,一以欧风美雨之侵入;一以国体政权之改变,多所兴革,花样翻新;历史教科书,当亦混入旋涡,时常改遍。兹将其改编经过分为三个时期。第一帝王政治叙述时期,自光绪二十八年至民国二年;第二社会文化叙述时期,自民国三年至十六年;第三新史学时期,自民国十七年至现在。”帝王政治叙述时期“经时十二年,出版教科书约十三部,在此十三部著作中,一言以蔽之,‘帝王政治’而已。盖前三部记载,全为帝王家谱,后十部虽稍改进,然大部分材料,仍偏重政治,谓之为‘帝王政治叙述时期’,谁曰不宜。本期教科书,除吕瑞廷《新体中国历史》,夏曾佑《中国历史》,章《中国历史教科书》外,皆无足观。且最错误者,是采用日人著述为蓝本,改作教科书,或直接用之为教科书。盖本国历史,原有其特别的目的和效用,教科书正为实现此目的工具。外人著述,无论如何,必不能准此目的。”
黄现璠认为这类借日人肚子怀胎而生的历史教科书有损于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国民教育功用,极不可取。从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教育部所编《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统计中可知:中国教科书最早出现于1876年,由西方传教士翻译西洋史而来。稍后由清人蔡尔康与英人李提摩太合译的《泰西新史揽要》(亦名《泰西第十九周大事记》)于1895年出版,风行一时。随后问世的中国历史教科书以日本人著、译、编外国史书后再“中介”到中国的为多。仅1901年至1903年,中国人翻译出版的日本人编著的史地类书籍即达120余种。这些译书的流行于世一方面为章节体的形式引进以致新式中国教科学体裁的创建提供了借鉴,二方面难免造成国人对日人著述的偏爱和过多照搬的弊端。出于建设“新史学”的需要,出于对日寇于1931年制造“九一八事变”的愤怒,特别是处在国家和民族危亡之际以致历史教科书的功用尤关国民爱国教育的关健时期,基于这种民族、历史忧患意识,黄现璠早就开始着手自编历史教课书,随后便有了他的《高中外国史》两册出版。
参考资料

Warning: Invalid argument supplied for foreach() in /www/wwwroot/newbaike1.com/id.php on line 362
目录
概述
正文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