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兆辰(1873—1940),字星白,
青田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早年加入
中国同盟会,1911年
辛亥革命爆发,张兆辰参加光复南京战役,身先士卒,为南京光复立下大功。1913年后任
南京总统府少将军事参议、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参议。1918年,策动浙军反正后任浙军指挥。1922年9月,
陈炯明叛变,张兆辰任东路讨贼军参谋长兼前敌总指挥。北伐时任浙军第一路总指挥。1940年病逝。
张兆辰(1873—1940),字星白,浙江省青田县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家。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春入江南陆军师范学堂,二十九年(1903)春毕业,受
湖南省巡抚
赵尔巽聘为湖南省定字左旗教习,后任湖南将弁学堂监督(校长)兼总教习,又附设弁目学堂,训练初级军官,任陆军第二标第二营管带(营长)。后经
黄兴、张伯纯介绍加入
中国同盟会。
不久应
汤寿潜坚决邀请,返浙主持
新建陆军训练事宜,结识秋瑾、
徐锡麟,并经秋、徐介绍加入光复会。光绪三十三年(1907)夏,
两江总督托忒克·端方邀其出任南京卫戍副司令官,适徐锡麟起义,刺杀安徽巡抚
于库里·恩铭而受嫌,调任
苏州市、
江宁区、无锡、
镇江市四府禁烟督办,张兆辰自觉身处危境,于
宣统三年(1911)春辞职挈眷归故里。
辛亥年八月十九日(公历1911年10月10日)
武昌起义爆发,消息遍布全国后,各省纷纷宣布独立。九月十四日(11月4日)
上海市及
浙江省同日宣布独立。上海光复会,由
陈其美任军政府
都督,浙江光复后,由
汤寿潜任都督。此时,清军调动军队向武汉反扑,妄图扼杀革命。为了牵制清军,救援武汉,江浙革命党人决定尽快攻克南京这一江南战略重地。汤寿潜派
朱瑞为浙军支队司令官,与沪军合力进攻南京,图解汉口、汉阳方面之危。另有
钮永建率领的松江新军,亦参加攻打南京之役。但南京城坚固,形势险要,守将
江苏省都督
张人骏、江宁将军
穆尔察·铁良与军务大臣
张勋,负隅顽抗,久战不克。
张兆辰闻讯,自家乡星夜驰杭,约浙军第八十一标管带(营长)
叶仰高,同赴
上海市见
陈其美,然后衔命于十月初八(11月28日)到马群,谒浙沪联军总司令
徐绍桢,建议欲攻南京必须先攻取天堡城,以成建瓴之势。徐甚为同意,但下各将领均认为天堡城是天险,易守难攻,如冒险进攻,死伤必大,表示反对。初八晚,联军又集中火力,猛攻南京城垣,仍无结果。初九日,张兆辰又向浙军支队司令官
朱瑞请求组织敢死队,并自愿为队长,被采纳,支队参谋长
吕公望下令悬赏招募骁勇之士,并明令发布赏恤专章四条:1、夺取天堡城之官兵,当叙功为攻取南京之第一功。2、夺取天堡城之官兵,事成后,官赏银圆百元,兵赏银圆五十元。3、遇有伤亡者,加倍怃恤。4、凡殉难者,在天堡城铸铜像,立纪念碑,刻官职姓名留世。
此令公布后,士气大振,得敢死队二百余人。浙军司令派张兆辰为敢死队队长,
叶仰高为参谋。
十月初九(11月29日)下午,张兆辰率敢死队冒雨由孝陵卫上山,经过紫金山,遂将敢死队分为两支,分左右两侧向天堡城进攻。天堡城原是
太平军保卫南京的堡垒,筑城堡于
紫金山顶,地势险峻,堡垒坚固,内有清军江防兵一营,旗兵四百,炮十余门,
机关枪四挺,布防严密。第二支队由叶仰高率领,由明孝陵圆通寺上山。张兆辰自率第一支队,由白骨坟沿东湾上中
茅山。至茅山中部时,被守军发现,以炮射之,乃率部匍匐绕山后前进,超出紫金山后方,忽见第二支队士兵五六人,得悉第二支队已被
机关炮击散,暂时不能前进。此时,清军炮火猛烈,以致浙沪联军后援部队想潜踪登山者,均趄不得前进。仅张兆辰率此孤军,攀岩援壁而进,至紫金山西部山坡时,被天堡城探照灯发现,枪炮齐下。张兆辰利用暗处,率众蜿蜒而进,晚八时始达天堡城东部与敌相持至十二时。敌军退至炮台东北两峰,叶仰高乃绕紫金山之南攻击右侧,敌军遂乱。张兆辰乘势率众攀登一小山头,并掳敌军十余人。时天气骤变,山顶风雨交加,寒风凛冽,登山敢死队在饥寒交迫中摸索前进,奋战至此,已是初十凌晨三时,士兵皆疲惫不堪。黑暗中,隐约见天堡城山顶守军尚有三、四十人之众,如侍机反扑,我军势难支持,欲寻
叶仰高商议对策,但叶仰高已绕过南山无法联络,忽见排长周干来报,叶仰高猛冲敌阵,已中弹身亡。原来叶仰高第一个登上紫金山顶,肃清守敌,为后续部队扫清道路,并带领十名将士首先冲入天堡城,不幸,在清军反扑中,叶仰高身中数弹,壮烈殉国,时年仅31岁。张兆辰此时痛切心肺,乃振擘大呼:“为叶参谋报仇!”各队员个个奋勇当先,沿岩谷曲踊前进,逐渐逼近天堡城,集中火力仰攻,毙敌机枪手,然后以白刃跃登炮台,与敌短兵相接,终歼顽敌,在黎明攻克天堡城,占领了炮台。随即升起革命军旗帜,急令所获
大炮,居高临下,向南京城内北极阁(张勋指挥所)、太平门(清军了望台)、朝阳门、旗营、都督府等处猛轰。城内守军大惊,无心守城,浙军
朱瑞等部遂攻入南京。经过一日两夜的激战,十月十一日(12月1日)早上五时,南京即告光复。此时距
武昌起义仅52天,给武昌革命军减轻了巨大压力,武昌起义才得转危为安,
辛亥革命终于取得成功。孙中山先生曾说:“汉阳一失,吾党又得南京以抵之,革命大局,因以益振。”
在攻击南京的战役中,张兆辰荣立
一等功。民国三十三年(1944)
中秋节,
蒋介石特颁赠张兆辰将军“建康功绩”匾额,悬挂于张口祖屋中堂。
南京战役后,
陈其美邀张兆辰到沪军任第二师第二旅旅长,松军总司令
钮永建邀他任混成旅第一团团长。张兆辰与钮原是老友,他重友谊,去了松江。南北统一后,应
浙江省都督汤寿潜之邀,出任浙江沿海炮台总指挥官,兼外海水师帮统,整顿浙江海防。民国二年(1913),被任为大总统府
少将军事参议,授予四等
文虎勋章。不久离京回杭,
袁世凯复辟前夕,张兆辰极力倒袁,劝浙江都督
朱瑞独立,朱瑞不从。民国五年(1916),袁称帝,张兆辰联合
中国国民党人,并赴沪与
陈其美相策应,在杭起义,驱逐朱瑞。新任浙江都督屈映光任命张兆辰为浙军高级军事顾问。民国六年(1917),北洋军阀
杨善德率军攻入
杭州市,张兆辰被指为乱党,悬赏缉拿,乃避居
上海市,以行医糊口。
民国六年(1917)十一月,革命党人为反对北洋军阀,在
宁波市宣布独立,张兆辰去宁波协助
叶焕华、朱光斗等独立,事败后赴
广州市。1918年2月12日任护法军政府孙中山大元帅府军事参议,兼广州卫戍总司令部参议。同年4月奉
孙中山命赴
汕头市与
吕公望策动出师的浙军反正,被推为浙军指挥。1922年9月,
陈炯明叛变,张兆辰奉命赴粤,任讨伐陈炯明之东路讨贼军参谋长。旋兼前敌总指挥,授陆军中将加上将衔。国民革命军北伐时,任浙军第一路总指挥,负责温处一带军事,并维持地方秩序。1927年冬,西北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冯玉祥任张兆辰为第十九军军长,因故未就。
此后,在
温州市和家乡行医,在行医规则木牌上写着“贫病不计酬金”。
1930年,红军第十三军经过青田白岩,当地富绅四散逃避,指挥员雷振(高升)仰幕张星白名,派人持函至张口邀请,并亲自到渡口迎接。由于张兆辰的影响,张口、妙后、叶段等村群众纷纷筹备饭菜馈赠
中国工农红军。
1940年8月11日,张兆辰在故乡张口病逝,终年68岁。营葬五里外的泉山。民国二十七年(1938)立法院副院长
叶楚伧题书张公墓,
浙江省第九区(丽水)行政督察专员杜伟撰并书墓志:“上将衔
中将张公兆辰原配陈氏夫人又附女公子中央党部简任干事惠如女士
生基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