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瑞金,男,著名学者、政论家,出生于1939年,浙江
平阳县人,现任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
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名誉院长。
周瑞金于1962年从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后,历任解放日报社记者、编辑、评论部主任、副总编辑、党委书记兼副总编辑;1993年调任
人民日报社副总编辑兼华东分社社长。1991年初,周瑞金根据邓小平谈话精神,与上海市委政策研究室施芝鸿、《
解放日报》评论部凌河,以“皇甫平”为笔名在《解放日报》头版发表《做改革开放的“带头羊”》《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系列文章,为改革开放鼓与呼,引发了广泛的讨论。
人物经历
周瑞金,博士生导师。1962年从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历任评论员、评论部副主任、主任、副总编辑、党委书记。1987年经全国新闻高级专业职务资格评审委员会评定为全国首批高级编辑。1992年当选为中共
上海市第六届委员会委员。1992年获国务院表彰为有突出 贡献的专家学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993年调任《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任华东分社社长。有多篇作品获得全国好新闻、
中国新闻奖一等奖。1998年授任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博士生导师。2012年受聘
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名誉院长。分别被聘为
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北京广播学院和
上海科技大学新闻与人文科学系兼职教授。2001年1月当选为上海生产力学会会长,2003年当选全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出版专著《
宁做痛苦的清醒者》,合作编著《编辑学》、《现代科技新成就》、《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读本》等书。
人物年表
周瑞金,中国矿业大学淮海文化传媒研究院名誉院长。
1962年,周瑞金从复旦大学新闻系毕业分配到《解放日报》,后主持《解放日报》工作,1993年调任《
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1991年,他以“皇甫平”的笔名,主持撰写《改革开放要有新思路》等四篇评论文章,在全国率先提出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新思路,引起海内外广泛反响。
1993年调任《人民日报》副总编辑兼任华东分社社长。
2001年1月当选为上海生产力学会会长;
2003年当选全国生产力学会副会长;
主要作品
周瑞金从事新闻工作四十多年来,撰写了大量消息、通讯、评论、杂文、散文等不同体裁的作品。
出版专著《
宁做痛苦的清醒者》》、《现代科技新成就》、《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读本》等书,合作编著《编辑学》。
先后在全国报刊发表了二十多万字的学术论文。其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论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与影响》、《论舆论的先导作用》、《高屋建瓴,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皇甫平”文章发表的前前后后》等论文产生较大反响。
获得奖励
到人民日报工作在分管评论和理论工作两年多时间,参加撰写和编辑的评论就有三篇获得全国好新闻
一等奖,其中1994年撰写发表的《上下一心打好改革攻坚战》“
任仲平”文章产生广泛影响,得到中央领导同志的高度评价。分管国际部后着重加强了国际评论工作,发表了批驳“中国威胁论”、“遏制中国论”、“
文明冲突论”以及西方人权观的评论文章,产生较大国际影响,为世界许多大通讯社转播。
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全国国际好新闻评选中,人民日报国际部获一等奖作品连续四届居全国新闻单位前列。
个人语录
1)一篇文章是不能改变什么,但我就这一支笔啊。
2)15年前需要勇气,现在则更需要良心和识见。
3)我绝不是那种依靠腐败,损人利己,以非法手段获取利益的得益者,更不是什么利益集团的代言人。
4)我现在成了网络媒体的“粉丝”,虽然还只是“菜鸟” ,也许这辈子也达不到“大虾”的水平,但是我总是在努力赶上时代。
5)为构建文明和谐社会计,再不能无视地下“性产业”的存在,任其悄然发展,也不能再单纯依靠“禁止”“严打”这一手了。
公益事业
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捐1200万给30户村民建别墅
2013年12月28日,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最落后、最贫困的偏远山村——大丛村实现整体搬迁,全村30户村民集体告别棚屋,住进崭新的现代化别墅。同时,关乎大丛村未来发展的三个重要项目——文明生态村、琼中吊罗山瑞金种养专业合作社、大丛村客栈正式在大丛新村挂牌。这标志着这个原始黎村终于告别一穷二白的历史,正式踏上一条充满希望的致富新路。
告别棚屋住别墅
青山脚下,绿水之上,15栋精装别墅栉比鳞次,30户
黎族村民喜笑颜开。屋顶上甘工鸟振翅欲飞,房檐下大力神栩栩如生,新居内现代化家电一应俱全。在喜庆的鞭炮声中,附近十里八村的黎族、
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的盛装欢聚在一起,专程赶来见证、庆贺大丛村喜迁新居这一盛事。这是12月28日记者在大丛新村见到的一番风景。
看到这一切,大丛村村民李燕宛如置身梦境。直到看到自己的老公黄家荣在房屋赠送租赁移交协议上签字,直到自己拿到钥匙亲手打开新房的门,她才相信这一切是真的。诚然,如果你见过隔河相望的大丛旧村的模样,你也许会和她一样难以置信。因为,幸福来得太突然。
大丛村位于吊罗山乡响土村委会,村庄沿河而建,历史可追溯到20世纪初。村舍多是竹木结构的棚屋,几乎没有“不透风的墙”。每逢雨季来临,泛滥的河水就会将村庄淹没。住了三代人的老房子,历经百年风雨,早已破败不堪。大丛村山多田地少、交通不便,村民的收入极低。据统计,2012年大丛村年人均纯收入只有950元。
得知大丛村的现状后,我国著名学者、改革理论家、《人民日报》原副总编辑周瑞金先生非常震撼,决定把退休后在海南工作13年的报酬1200余万元拿出来支援大丛村建设,帮助村民改善生活环境,脱贫致富。经过将近2年多的施工建设,大丛新村新建落成,并于12月28日正式完成搬迁。
致富新路“三步走”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援建大丛村的过程中,周瑞金认为,仅改变村民们的居住环境是远远不够的。通过研究分析,周瑞金提出了一个将大丛村村民改造成为新农民的“三步走”计划。
“三步走”计划具体为:第一步,以最快的速度改善村民的生活环境,大力发展经济,造就一个新农村;第二步,通过走新的合作经营道路,到2015年使村民的经济收入大幅翻番;第三步,通过一段时间的培育,待村民的接待能力、服务能力等整体提高后,在大丛村发展旅游业。
“三步走”计划大致的思路大致如下:一是组建团队,成立“物业管理组”和“经营管理组”,把大丛村建设成富美乡村,成为新型3A级旅游景区;二是通过与村民签订房屋“租赠协议”,约束村民行为,有效引导村民转变思想观念和生产生活方式;三是通过“政府+企业+农村+农户”的发展模式,引入第三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发展;四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以合作经济为载体,将农民重新组织起来谋发展。
“让村民站在一个反战的新起点上,这比让他们住上新房子的意义更大。”周瑞金说。通过以上几方面举措,尽快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同时逐步改变村民的思想观念,使之成为具备新观念、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