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钟云,1967年生于北京。1991年毕于
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获文学
学士。
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其中,对笔墨的解悟,对媒介材质性能的渗透把握,是形成冯钟云艺术风格特征的重要因素。这个特征是它有别于很多照搬西方现代绘画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现为自由艺术家。
大学三年级时和工作室主任
张立辰先生等五人在西三环
中国画研究院举办花鸟画
小品展。1991年,冯钟云就在中央美院画廊举办个人画展,毕业作品被中央美院陈列馆收藏。直至2015年,冯钟云每年都有作品参加展会或举办个人展览。1992年,“东方杯”国际
水墨画大展获“东方奖”;2003年,参加
中原地区花鸟艺术大展“青花牡丹”获
优秀奖;冯钟云的作品曾被
中国美术馆,
上海多伦现代美术馆,澳门莲花美术馆,日本富士山美术馆等多个美术馆所收藏。
冯钟云是老
中央美术学院(王府井时代)
国画系花鸟专业1987级的独苗,经历过1988年秋冬那场著名的集体
行为艺术《包扎长城》,参加过1989当代艺术大展,大学三年级时和工作室主任
张立辰先生等五人在西三环
中国画研究院举办花鸟画小品展,也探索过冷热抽象在国画中的表达,毕业时在美院画廊举办个展,并且毕业创作被留校收藏。
冯钟云考入央美前在北京珐琅厂(相当于
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工作了四年,擅长掐丝,对整个
景泰蓝的工艺了如指掌,完全达到甚至超过了某些
工艺美术大师的高度。考学的预备一方面是每周两次在劳动人民文化宫向
王胜军(音)老师学习,时有1985年《南瓜写生图》入选80年代
中原地区画展作品并被
中国美术家协会收藏;一方面是先前从
珐琅厂考入
中央美术学院的工友的认真辅导。
冯钟云在网络上“武术家,武术
教育家”的知名度远远高于国画家。昌平辛庄十余亩地的工作室区域中有四亩地的露天武术教练场,中国传统武术的训练设备一应俱全,也有百余平米的室内练武场,墙边也矗立着各种武术器械。他还是当地公益文化的最大支持者,“辛庄
中国艺术节”刚刚落幕了第三届;至今有百余个家庭参与的“南山华德福学校”也是他积极帮助引进的。
冯钟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随着央美老院长
徐悲鸿先生对西画理论的引入,冯钟云早年的水墨带有明显的西方意识,他的彩墨系列较早的涉及了对水墨抽象形式的探索。冯钟云对水墨线、形、色的解构,在他的动物系列、戏剧系列中具有明显体现。他将
中原地区传统水墨的花鸟、人物进行了新的水墨实验。
随着中国社会历史的演变。冯钟云笔下的绘画,花已非花、物已非物、人已非人,极大程度上将中国传统
文人画系统进行的“破坏”与“重构”。对西方现代主义的解构方式的吸收,冯钟云将物象消解于其自身的形体释放之中,一种突破了传统心化自然的绘画传统,将物象本体与其生命的存在方式进行了一种通感的连接,这与中国诗学的建构方式不谋而合。相较于西方的
抽象表现主义,冯钟云的绘画有别于西方艺术家对个体分化与表达,更接近于天地自然的心道与质朴转述。画面笔墨的至简,是一种自然天性的释放,天性与天地相通融。在闲聊之中,冯钟云先生笑谈到:“在我将纸铺好的时候,这张纸的界限就是我的天地,这不仅仅是一张画,也是我造的一个世界,自然而然。”
随着不惑之年即将到知天命的年纪,冯钟云新的系列从一种外放的抽象表现进入到更加接近东方传统的内敛与癫狂之中。然而,如果说这个时期是冯钟云从抽象表现回归到传统对象上或许并不准确,虽然新的系列在对象化上更为清晰可见,但是在笔墨与造型的方式上,实则进入到一种消解形体的绘画语言建构,并在笔墨的精神层面达到更为自由的体验。
冯钟云扎实深厚的学院派功底决定了传统
中国画的精髓,在他骨子里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同时与生俱来的自由天性,又使他在传统中国画的基础上寻求属于自己的创新与突破,故而形成了他的
水墨画特质:介于传统
意象和西方的“
表现主义”最佳结合。
2023年10月04日-08日,澳门莲花艺术将携艺术家
张子康、冯钟云作品亮相
香港特别行政区水墨艺博,此次展出呈现了两位享誉盛名的当代艺术家的最新绘画实践与创作。
“在温润而厚重之中,不乏热情与奔放。其中,对笔墨的解悟,对媒介材质性能的渗透把握,是形成冯钟云艺术风格特征的重要因素。这个特征是它有别于很多照搬西方现代
形式主义绘画的当代艺术家的作品”。(
郭晓川评)
“他在抽取、分解现实物象之时,同时也在结构传统笔墨规范,构建自成体系的新构架;然而,它不是放弃笔墨,毁之物象,而是把两者放大审视,从裂变中凝聚
升华。他的水墨人物画激情荡漾,但又把握自如,理想与幻想交织,审视和感悟交融”。(杨维民评)
曾记得艺术理论家
郭雅希评论过:“我们从冯钟云的《彩墨》系列看到了
中原地区“逸品”的
意象所不具备的抽象“表现”,从“动物”、“戏剧”、《大汉风》系列看到了“逸品”的意象所不具备的鲜明、强烈的色彩和浑朴雄健的气势;另外,从《骄阳之下无弱草》、《素对霜天》、《寒冬里的干枝梅》、《老干新枝》、《旱竹》等作品还看到了一种东西方的意象和“表现”相贯通的,与画家自我生命体验紧密相关的鲜活、率意、豪放、辛辣、苦涩的理想化的英雄主义
情结。这种“情结”是一种带有鼓舞性的,远远超越了“逸品”意象“自娱”自乐的和表现主义自我宣泄的,画家一直向往的精神主导,这种“精神主导”如《游》奔的鱼群勇往直前,如大汉精神(《大汉风》)的再生,如被冷落的草根(《草民精神》)顽强的生命等等。(
郭雅希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