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台顶是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境内的山峰,是山西省和华北地区的最高峰。它位于台怀镇北面的妙德庵村云雾山山顶上,海拔3058米。北台顶的台顶平广,周围约2公里,从下面仰望,可以看到云雾山腰,形状独特,因此也被称为叶斗峰。这里的气候非常寒冷,每年10月开始下雪,直到翌年5月才会融化。除了每年的6至9月,其他月份都不方便登顶。据说冬季这里有一种极狂烈的大风,能够连根拔起小树,因此北台顶上几乎没有树木。北台顶是观赏雪景的绝佳地点。下雪时,周围的山峦被白雪覆盖,形成了一个银色世界,景色美不胜收。
地理环境
天气
气候寒冷,建议夏季出行。
灵应寺
灵应寺创建于
隋朝,
坐北朝南,原有山门三间,
匾额悬挂「敕建大台北顶」巨型匾额。东西两间,内置石碑各三通,石碑记载了历代对灵应寺的兴建等情况。沿山门向北为北极玄宫,即灵应寺过殿。原殿内正面有
韦驮菩萨像,韦驮菩萨四周有坐佛八尊。民国年间李相之的游记中对灵应寺有这样的记述∶两殿摆设,都很整齐。正殿五间,特别高大,所用木料,都很笃实。殿顶的瓦是黄绿色
琉璃瓦,砌成棋盘形。门额巨匾上书∶毗卢真境,为
康熙八年(一六六九年)立,明代
隆庆年间(一五六七年至一五七二年)曾对灵应寺予以重修,一九八六年又重修,正殿为三间
石洞,内供无垢
文殊菩萨。
二○○一年,灵应寺再度扩建和维修。新建
文殊殿五间、龙王殿三间及石牌坊一座,均为
汉白玉石砌筑。大殿单檐
歇山顶,门窗拱券,前置廊,门前左右各置
石狮一尊,左右偏殿为悬山顶,廊间柱头饰以石制斗拱,整体设施简洁明快,稳重大方。龙王殿置於两米高的高台上,面阔三间,拱卷式门洞,也是单檐歇山顶。殿前有汉白玉
石雕护栏,护栏栏板
浮雕各种各样的花卉、草叶
纹饰,极为壮观
隐峰塔
隐峰塔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一大灵迹,是为纪念
唐朝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隐峰禅师,俗姓邓,今
福建省邵武人,唐代著名高僧,经常冬居衡岳,夏处清凉,其圆寂後,後人将其
火化,并取之舍利,在北台顶建塔藏之,故而塔名隐秀,精工细作,质感较强,是僧俗临顶必至之处。灵应寺的布局结构简单,山顶占地面积为一千平方米的寺院内,立有十余间楼殿房舍。然而,从观景角度看,这里是总览台怀腹地风光的极好处所。清水河上下十几里,据此可一览无余,碧山、南山二寺,兼而瞻顾,毫无阻隔之感。过去,梵仙山登高"放乐马",吸引着许多游人。原来,这里将红、黄、白、蓝、绿五色纸,剪成小方块,印上马拖元宝的图案,这些纸张就叫"乐马"。寺庙南门外有块平地,处在崖壁之上,在此处将印有马拖元宝的纸块,抛向空中,使纸块借着风力飞起来,就叫"放乐马"。
旅游信息
攻略
寺庙的南门又叫南天门,据说,在南天门旁放乐马,能让人时来运转,吉祥如意。外地游人如能有幸在农历
重阳节登高放乐马,更是情怀坦荡。《
续齐谐记》上说:"当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长房谓之曰:'九月九日
汝南县当有大灾厄,急令家人缝囊盛茱萸系臂上,登山
饮菊花酒,此祸可消。'晾如言,举家登山,夕还,见猪、犬、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从此,重阳节登高的风俗就流传下来。重阳节在梵仙山登高放乐马,赏
野菊,也有同样的意味。灵应寺的这一活动,已经揉进了民间传统风俗。每当秋高气爽,山菊花盛开的时候,耳听五百
仙人在梵仙山食用菊花瓣、饮用
菊花茶而得道的传说,眼望山花弥布的山梁和耸入云端的山顶寺宇,自然会促使你登高游览,尽情地观赏"仙山
秋菊"美景。北台顶灵应寺的布局结构简单,山顶仅有十余间楼殿房舍。这里是总览台怀腹地风光的最佳位置。有些台怀附近的居民和外地游客都特意安排在农历九月九日登临
五台山灵应寺。
景点信息
景区级别: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门票:进山费140(淡季),168(旺季)。环保车费40元,保险费5元,北台顶无门票。
西历2011年8月,小编亲测,上面资费已经过时,去北台只需210元进山费。
建设背景
北台顶,位于
台怀镇以北10公里,海拔高度为3061米,面积达400余亩,是五台山最高顶峰,也是
华北地区最高峰,堪称“华北屋脊”。远望其山巅,呈马鞍形,佛教喻为一身双头的共鸣鸟。台顶气候异常寒冷,通常9月见雪,5月解冻,台阴有常年不化之冰,称之为“万年冰”。景色独特秀丽,登高望远,堪称五台山最耀眼的高山明珠。
登上北台顶映入眼帘的便是五台山海拔最高的寺庙——
五台山灵应寺。该寺始建于
隋朝,当时
杨坚下诏在五台山五个台顶各建一寺,
匾额上悬挂着敕建北台顶灵应寺巨型匾额。殿内正面塑韦驮菩萨像,韦驮菩萨四周塑坐佛八尊。民国年间李相之的游记中对灵应寺有这样的记述:两殿摆设,都很整齐。正殿五间,特别高大,所用木料,都很结实。殿顶的瓦是黄绿色
琉璃瓦,砌成棋盘形。门额巨匾上书:毗卢真境,为
康熙八年(1699)所立。在明代
隆庆年间(1567-1572)曾对灵应寺予以重修。2001年灵应寺再度扩建和维修。现建文殊殿五间、龙王殿三间及石牌坊,均为
汉白玉石砌筑。
文殊殿为单檐
歇山顶,门窗拱券,前置廊,门前左右各置
石狮一尊,整体设施简洁明快,稳重大方。殿内供无垢
文殊菩萨。文殊菩萨,身紫金色,形如童子,五髻冠其顶,左手持青莲华,右手双刃剑,常骑狮子出入,既青俊,又威猛,还是无量诸佛之母、一切菩萨之师。因其出生时,家中出现十种瑞相,又名妙吉祥。因北台顶上绿草如茵,空气纯净,加之朝拜无垢文殊菩萨,即会使人变的心地纯净、一尘不染。
文殊殿侧为龙王殿,建于两米高的高台上,面阔三间,拱券式门洞,单檐歇山顶。殿前有汉白玉
石雕护栏,护栏栏板
浮雕各种各样的花卉、草叶纹饰,极为壮观。殿内供五龙王。据说在以前每逢干旱,地方百姓便到此来焚香祝愿,请五龙王下山施风布雨,而他总能顺应民意,洒甘露于福田,给民间带来恩泽。后来人们便把他称为广济龙王,多少年来香火十分旺盛。
在龙王殿东是北台顶一大灵迹——隐峰塔,它是为纪念
唐朝高僧隐峰禅师而建的。隐峰禅师,俗姓邓,今
福建省邵武人,唐代著名高僧,经常冬居衡岳,夏处清凉,在禅师圆寂后,后人将其
火化,并取舍利,在北台顶建塔藏之,故塔名隐峰。其做工精细,是僧俗临顶必至之处。
在
北台顶让我们最不可思议的恐怕要属黑龙池了,黑龙池面积300平方米,池水一片碧绿,千尘不染,长年不枯,山风吹过荡起道道涟漪,荡起人的无限遐想。那么,在这高耸入云的华北屋脊上竟会有这样一潭碧水,长年不涸,着实令人惊叹。相传
五台山原来非常炎热,
文殊菩萨菩萨从
东海龙王那里借来歇龙石,镇住了五台山的炎热,并将歇龙石安放于清凉谷中,五龙王追来讨索,被文殊菩萨佛法感化,
皈依佛门,帮助文殊菩萨教化众生,司布雨职能。因为五龙王爱水,所以文殊菩萨在这华北屋脊之上点化出这么一个高山湖泊,供龙王随时沐浴。五龙王生来面黑,所以起名叫“黑龙池”。传说在
隋朝,一个叫张爱的人,偷了北台顶黑龙池的
布施钱,急忙下山往回赶,忽然遇到一股大风,把他卷上了天,像树叶一样悬在空中,过了一会儿感到自己跌倒了什么地方,耳旁也听不到风声了。他睁眼一看,下面是几百丈高的悬崖,上面是插入天际的陡壁,自己立在一个能容一个人的冰窟窿里。张爱已想到是文殊菩萨处罚自己,急忙祷告求饶。为表决心咬破自己中指,那悬崖见到血,便一闪一闪缩了下去。原来,张爱只立在一个八、九尺高的岩坎上。从此,张爱站过的那地方,就叫生陷狱,它位于北台顶的北半麓,是一处几十丈高的悬崖峭壁,崖头零乱交错的石头不规则的叠落在一起,十分狰狞可怕。如今我们还可以看到这个奇妙的峭壁。
五台山北台顶,是佛教信徒朝山拜佛、游客欣赏北国高山风光之地,而在过去人们若是想要登上北台朝拜文殊需要历经艰难险阻,由于路面为砂石路,遇上风雨天气,风沙漫天,泥泞不堪,根本无法行走。一直制约着台顶旅游。台湾富士康
集团公司副总裁卢松青、邱贞夫妇为表达爱国之心,向
有关部门表示,愿捐资1432万元修筑通往北台之路,用于改造北台顶的道路。整个工程于2004年5月22日奠基动工,经过15个月的紧张施工,于2005年8月28日圆满告竣。整个工程全长12.7公里,东起鸿门岩,西至北台顶灵应寺前,名为智翔路,旁边立有标志性建筑松亭。
北台顶是登高望远的好地方,站在这里放眼望去,
台怀镇腹地,清水河上下几十里寺庙群体错落有序,在薄雾笼罩之下,仿佛置身于人间仙境,真可谓“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
叶斗峰”。北台顶又名叶斗峰,《清凉山志》记载:“北台叶斗峰,其下仰视,巅摩斗杓,故以为名”,是说它的峰顶与
北斗七星的把子相接。
五台山北台顶,台高、风狂、雪猛,且终年多卧云雾之中,一年中近200天雾锁长空,不见天日。因山势高耸常刮漫天大风,每年大风天气长达190余天,隆冬季节,旋风狂卷,几十丈高的雪柱一面向上升起,一面旋转移动,大有地动山摇之感,煞是壮观。盛夏里相邀几位好友一路漫步而上,亲身感受一时间骤变的春夏秋冬,无疑是五台山朝圣的完美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