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延长而侧扁。头中大。前鳃盖及鳃盖骨均无棘。吻钝,在眼前上方急转而下,略呈垂直。眼大,眼下缘有小于眼睛之大型发光器,并具控制发光器启闭之构造。口大,斜裂,上颌末端不及眼后缘;上下颌齿细小,犬齿状;锄骨及腭骨无齿。第一鳃弓鳃耙数8-11+23-24=32-34。体被细鳞;具几近平直之侧线,侧线鳞无感觉孔;腹部鳞并不特别大,
胸鳍基底至肛门前具棱状鳞。两个背鳍,皆具硬棘,鳍条数分别为V及I+14-15;臀鳍亦具硬棘,鳍条数为II+10-11;
尾鳍具17分枝之鳍条。体一致为黑褐色。各鳍稍淡,第二背鳍及臀鳍的基底及外侧部位呈暗色;尾鳍上下叶中间部位呈暗色;除胸鳍外,余鳍之外侧部位亦呈暗色。
夜行性之鱼种,白天躲藏于洞穴或阴暗处,晚上则栖息于陡坡的暗处或利用无月光的晚上出来觅食,以
浮游动物为食。随着成长,栖息深度越深,可达400公尺。
罕见之鱼种,是水族展示常见种,无食用经济价值。灯眼鱼即眼底安灯的鱼。它的眼皮底下安有两盏眼灯,发出的光足让潜水员在水底看清自己手表上的时间。据说1907年在
牙买加海岸,人们最先发现这种神鱼,可是在以后的70年间再也没有捕到它。直到1978年1月,
旧金山一水族馆为了寻找这种神鱼,专门组织一支考察队在
加勒比海水域潜水探捕,终于又发现它的踪迹,且为数不少。人们在夜海距离15米远处就能看到它发出的光亮,故称之为探照灯鱼或灯笼眼鱼。原来,光源是滋生在其头部数以亿计的细菌。这些细菌借吸取鱼血里的营养和
氧气赖以生存,就算鱼死后一段时间,仍能继续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