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毛
中国当代女诗人、作家
阿毛,本名毛菊珍,女,汉族,诗人、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武汉市文联专业作家。2009-2010年度首都师范大学驻校诗人。作品有诗集《为水所伤》《至上的星星》《我的时光俪歌》《旋转的镜面》《变奏》《阿毛诗选》(汉英对照)、散文集《影像的火车》《石头的激情》《苹果的法则》、长篇小说《谁带我回家》《在爱中永生》等。诗歌入选近两百种文集、年鉴及感动大学生的读本。曾获2007年度诗歌奖、第七届华文青年诗人奖、中国2009年最佳爱情诗奖、2012中国年度先锋诗歌奖、屈原文艺奖等。有诗歌被翻译成多种文字。
人物经历
1989年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政法系。毕业后留校在党委宣传部工作。
2000年调任武汉市文联《芳草》杂志编辑,后任文学院专业作家。
1988年开始发表作品。200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2011年创作《旅埃组诗》、《挽歌》等。4月,散文集《苹果的法则》由崇文书局出版发行。
主要作品
诗集:《为水所伤》(1992.11)、《至上的星星》(1999.6)、《我的时光俪歌》(2006.1)、《变奏》(2010.6)
中短篇小说集:《杯上的苹果》(1997.5)
长篇小说:《欲望》(1998.6)、《谁带我回家》(2005.1)
诗文选集:《旋转的镜面》(2006.9)
散文集:《影像的火车》(2008.11)、《石头的激情》(2010.11)、《苹果的法则》(2011.4)
获得奖项
1990年荣获“莺歌杯湖北青年诗坛优秀奖”。
1991年荣获“海内外当代青年诗歌新人奖”。
2002年荣获《芳草》小说奖。
2003年荣获《长江文艺》诗歌奖。
2007年《诗歌月刊》年度诗人奖;2007年度诗歌奖。
2009年3月荣获“武汉市三八红旗手称号”。
2009年荣获“华文青年诗人奖”。
2009年11月,诗歌《多么爱》荣获“中国2009年度最佳爱情诗奖”。
2010年3月荣获“武汉市十佳女宣传文化工作者”。
2020年9月,吉林省娱道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开展中秋节节主题诗歌征集活动,倾情推出12首著名诗人现代诗歌献给中秋明月故人进一步弘扬和提振中国传统文化,阿毛创作的《半个月亮》入选。
人物轶事
“1977年以前是孤独而安静的童年,默片时代。1978年以后是忧伤而多思的季节,在大学三年级那年缤纷成伤感的诗句。”这是阿毛文学年表中关于自己在开始创作诗歌前后的不同状态。她说是诗歌改变了她和她的生活。另外,她觉得时尚是—种与众不同的美丽,生活中的阿毛很喜欢武汉这座她生活了20多年的城市,她说其实武汉是个有文化底蕴的城市,她也希望用她的诗歌和作品更好地介绍和展示武汉,让这个城市变得更好。
人物评价
谢 冕(评论家):阿毛的诗歌处理了很多我们生活中活脱脱的材料,没有离开这个浮躁毛糙的时代并与之发生纠缠,在滑稽和荒诞中蕴含了强大的理性和批判精神。阿毛的诗歌不仅入世而且表达愤怒,不是一般女性诗歌的柔软,而是坚硬的。《当哥哥有了外遇》等诗歌写了当代人内心的复杂性、与周围世界产生矛盾后的尴尬处境,这样的题材小说很好处理,但是诗歌处理起来难度很大,而阿毛则做得非常出色。另外,阿毛诗歌中大量的“火车”意象和感人场景,内涵丰富,引人深思,非常深刻,提供了想象的空间,保留了世俗生活场景以及对之深入的诗性思考。
吴思敬(评论家):稍纵即逝的微妙感受,通向生命本真的真诚抒写,睿智而含蓄的理性思辨,自然而优雅的书卷气息,构成阿毛写作的多面体,使阿毛的作品在当代女性写作中呈现了一道独特的风景。
郁 葱(诗人、评论家):阿毛是新时期以来中国诗坛一位重要的女诗人,是中国女性诗歌的一个代表性诗人。她的诗歌有着宽泛开阔的视野,深刻的思想,以激情的袒露和内敛的沉思,用女性的敏感抒写现代人内心的冲突与思考。阿毛新世纪以来的诗歌不仅是个人的诗歌成长史和精神传记,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见证了中国女性诗歌发展和变化的轨迹。正像《变奏》这一题名所昭示的,它所揭示的是一种向生命本真的回归,是一位心怀大爱的诗人对世界的回眸。
王光明(评论家):阿毛是这些年来,或者说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诗人和时代关系的一个个案。阿毛的诗歌比较典型地呈现了诗人和时代的关系、诗人和中国诗歌语境的关系。在阿毛的诗歌里呈现了时代拉坠的下沉的力量,诗人却努力向上探询。使我们下沉的力量就是这个时代无限膨胀的欲望,而阿毛坚持的是有灵魂的诗歌写作。阿毛的诗歌就像是黑夜中的月亮,她的诗歌一直在关怀诗人与时代的关系。阿毛要完成的就是要让词语具有生命,在纸上住下来。
何向阳(评论家):阿毛的诗中,有冷、硬,有坚韧、不屈,有经得了时光打磨的东西,如暗夜钻石,在深不可见的低处闪着光,也如仁厚的铁轨承负着千钧的重量。她的诗歌写得极为灵动,诗的节奏刚烈一般出手,又砰然爆裂,那些句子与句子之间的跳跃性极强,如剑舞空中,到终结处,又收得极为利索干净。一些诗作呈现为女性身份与诗人身份在创造生命这个关节上的叠印与呼应。一些诗作在探索作为女性的我的意义上走得很远,但是一种更为强大的声音覆盖过它们,她总要回到那个写作者的自认。这个高于性别的写作者形象,在当代女诗人诗中并不多见,甚至在当代诗人的诗中也不多见。阿毛近十年来的诗歌中对于“这个人”(写作者)的反复摹写,好像是对于自我灵魂的一种深层提醒。提醒是另一种确认。阿毛具有的大爱、具有的宽阔襟抱和整合能力,使她的诗写得大气清正,使她的诗获取了一种特别的力量。《变奏》中的不少诗歌呈现出宏远的气象,某种程度上达到了诗人与人类的合二为一。
张燕玲(评论家):新世纪以来,阿毛的写作转变为“自然平实”诗风,以“口语”更为细腻地擦拭尘世中生活的纹理,让个人的可感细节充分绽放。阿毛的写作努力立于人类情感与经验的广泛而细切的提炼上,其诗心不断向内向生活细节深掘,诗笔如刃直指俗世与心灵。阿毛诗歌中细节的处理,令人称赏。在快节奏的当下功利社会里,我们的生活缺乏细节,商业化娱乐化删除着我们生活的细节,沉静下来的阿毛放慢了生活节奏,静气地体味生活,感受令她心动的每个细节,深思她曾思过的东西,并以此疗伤,以此描述细节并创造着自己的异质的写作。正因为对日常生活的关照,对个人的可感细节的注重,对口语化写作的倡导,使得阿毛的诗歌可感素朴、敏锐有力,也更容易获得读者的应和,令人感知到她从意象繁复、节奏密集到单纯沉静的变奏,从个人清浅的吟唱,向生活向内心的挖掘与描述,并走向对生活的直面与反思。
张清华(评论家):阿毛的诗歌非常有力量。一般的诗人到了中年都会呈现出疲累的迹象,诗歌的力量会日益稀薄。而阿毛的诗歌却具有非常强大的冲动,是喷发式的,这在于阿毛的不妥协,她和她的时代、和自己的生命状态、和周围的一切时刻保持了一种诗意的、真诚的紧张关系。阿毛的很多诗披露了大量的个人情感的秘密,非常具有吸引力。这使得阅读不仅面对文本,而且还可以想象情感主体的生命状态。阿毛的诗歌使得个体经验与女性意识和公共知识很好地融合在一起,使得个人性有效通向公共性。
王家新(诗人、评论家):阿毛的很多诗作读来令人感动。她有一颗真诚、敏感的诗心。阿毛的诗歌最大的特点就是呈现了诗人经验的成长以及对时间的吸收和转化。阿毛的诗歌有很决绝的品质,这种毫不妥协的决绝品质和诗歌精神非常可贵。
陈应松(作家):她的先锋姿态,她对人性的洞悉,她的语言深度,她所坚持的艺术理想,都令我们感动并肃然起敬。阿毛无疑是独特的。
刘醒龙(作家):阿毛的诗有一种十分难能可贵的平凡之美。相对于一些做作得连自己都不明白往何处去的诗作,这种用平常心来审美的诗歌精神,更能撼动心灵。正如难得一见的南迦巴瓦峰,那种奇美,不用多说便足以动人。反而是我们身前身后漫不经心的丘陵等,你不找她,她也会自动来找你的日常种种,她的美,需要有深度和有广度的诗歌视野才能发现。正因为具有这样的深刻与广阔,阿毛的诗,在为我们所常见的人生抒怀时,表达着人生的美与更美。
李俊国(评论家):诗集《变奏》体现了阿毛的诗歌艺术想象力的两种变化:一、艺术思维向自我内心的深度开掘与富于疼痛感的多样态表达。因此,阿毛的诗,有生命质感。二、由“阅心”到“阅人”“阅世”,将心象与世象互通,使诗歌有了重量。
樊 星(评论家):阿毛诗集《变奏》体现了她的一贯风格:一方面曲尽其妙地表达她对于爱和生活的丰富体验,另一方面关注现实,记录下自己对于纷纭复杂的社会现象的困惑与思考。这样,她就使自己的诗歌创作既与流行的“世俗化”风气区别了开来,也不同于某些“知识分子写作”的晦涩与不知所云。她因此而在当代诗坛上显示了自己的独特追求。
蔚 蓝(评论家):阿毛把生活的种种,都变成了她的诗,万情都变成了她诗歌的源泉。近些年来阿毛的诗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体现了她的诗歌中变奏的主题,但是她诗歌中一直未变的仍然是爱,对生活之爱,对诗歌之爱,对万事万物之爱。
刘川鄂(评论家):蛰伏在夜半,向美而在。这是阿毛的诗。以优雅高贵和充满暖意的诗歌抵抗这个物质化生存的庸常世界,孤独而执著。我以为,阿毛的《女人辞典》是新世纪中国诗坛最好的诗歌之一。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主要作品
获得奖项
人物轶事
人物评价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