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家沱街道
重庆市巴南区下辖街道
李家沱街道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重庆市巴南区下辖的一个乡镇级行政单位。
历史沿革
民国三十年(1941年)9月,李家沱一带为巴县政府驻地。
1952年11月起,属重庆市第四区。
1953年,建李家沱街道。
1960年,李家沱街道改李家沱公社。
1962年,李家沱公社改为李家沱街道。
1995年,改属巴南区。
地名由来:据传,清代李氏兄弟在长江边设义渡,举善事施恩百姓,天长日久,百姓们感恩,称此义渡口为李家沱渡口,李家沱街道因此渡口而得名。
地理
位置境域
李家沱街道地处巴南区北部,东与南泉街道接壤,东南、南、西南、西依次与花溪街道岔路口村、土桥、先锋村相连,西北与九龙坡区九宫庙街道、黄坪街道隔江相望,东北连接南岸区,距区人民政府10千米,东西最大距离7千米,南北最大距离4千米,总面积11.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李家沱街道地形呈浅丘陵狭长地带状,地势东高西低、南起北伏;地貌为长江河谷丘陵及长条状低山,山峦连绵起伏,沟壑纵横交错。
气候
李家沱街道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低气温-1.8℃;极端最高气温42.2℃;平均气温年较差20.9℃,最大日较差6.8℃;无霜期年平均342天;年平均降水量1086.78毫米。
水文
李家沱街道境内河道属长江大流域,主要河道有一级河长江河道,总长7.4千米;二级河花溪河,总长2.6千米;河流总长度10千米。
自然灾害
李家沱街道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水灾、寒冻以及风、雷、雹、潮与虫灾等,其中旱灾主要发生在7—9月,严重的一次发生在2006年7月8日—9月10日,地区总干天数65天,最高气温43.9℃,37℃以上高温天气44天,40℃以上高温天数24天,有3天气温为全国之最。
自然资源
2011年,李家沱街道有耕地面积700亩,人均0.5亩。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7年,李家沱街道下辖工联村、新坪村、得胜村、郭家岗、李家沱正街第一、第二、第三、林荫村、马王坪正街第一、第二、合建村、毛纺一村、二村、毛纺新村、水轮村、上山村、下山村、渝沙村、桥南村、陈家湾第一、第二、西流沱22个社区。
2002年末,李家沱街道下辖滨江、林荫、合建、桥南、渝沙、陈家湾、西流沱、李家沱正街、马王坪正街一、马王坪正街二10个社区。
2009年,将陈家湾社区划归花溪街道管辖,同时划入原花溪镇的其龙村、群乐村、光明村和其龙社区。
2011年末,李家沱街道下辖合建、林荫、李家沱正街、滨江、桥南、马王坪一、马王坪二、渝纱、西流沱、其龙10个社区,其龙、群乐、光明3个行政村;下设238个居民小组、22个村民小组。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李家沱街道下辖18个社区、3个行政村:林荫社区、滨江社区、李家沱正街社区、马王坪正街一社区、马王坪正街二社区、合建村社区、渝纱社区、桥南社区、西流沱社区、其龙社区、恒大城社区、青年塘社区、五园湾社区、茶花社区、八千米社区、青岩社区、松柏林社区、光明社区、其龙村、群乐村、光明村, 街道办事处驻巴南大道16号。
人口
2011年末,李家沱街道总人口9.3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7.02万人,城镇化率75.%;另有流动人口4万人;总人口中,男性5.23万人,占56.3%;女性4.07万人,占43.7%;14岁以下4250人,占4.6%;15—64岁8.51万人,占91.5%;65岁以上3673人,占3.9%;以汉族为主,达9.2万人,占99.0%;有土家、苗等23个少数民族,共898人,占0.9%;超过100人的少数民族有土家1个民族,共118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13.1%。2011年,李家沱街道人口出生率8.1‰,人口死亡率4.2‰,人口自然增长率3.9‰,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305人。
根据2021年重庆市巴南区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李家沱街道的人口数量为189,868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李家沱街道财政总收入4.2亿元,比2010年增长87.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4亿元,比2010年增长52.2%;人均财政收入4526元,比2010年增长87.1%。2011年,李家沱街道农民人均纯收入12303元。
农业
2011年,李家沱街道农业总产值达到100万元。李家沱街道粮食作物以玉米、薯类为主。2011年,李家沱街道生产粮食119吨,人均79千克;蔬菜种植面积300亩,产量278吨。截至2011年末,李家沱街道累计造林200亩,其中经济林90亩;竹林80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500株,林木覆盖率3.5%。李家沱街道渔业以养鱼为主,主要是草鱼、白鲢等;有淡水水面5.6平方千米。2011年,李家沱街道鱼塘养殖面积2.3公顷产量27吨;拥有各类捕捞渔船7艘,水产品总产量76吨。
工业
2011年,李家沱街道工业总产值为31.6亿元,比2010年增长29.3%,工业增加值7.4亿元。2011年,李家沱街道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家,职工0.8万人,实现工业增加值7.4亿元,比2010年增长25.6%,其中有大中型工业企业2家,职工0.5万人。
商业
2011年末,李家沱街道有商业网点5800个,职工21000人;已成为省级汽车、服装等专业交易市场和商品集散地。2011年,李家沱街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92亿元,比2010年增长41%;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3.5亿元,比2010年增长40%。
金融业
2011年,李家沱街道金融产业实现增加值0.8亿元,比2010年增长17.5%,占生产总值的1.6%;年末有8家金融机构在境内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各类存款余额为26.3亿元,比2010年增长10.9%;人均储蓄28273元;各项贷款余额11亿元,比2010年增长22.2%。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李家沱街道有幼儿园(所)15所,在园幼儿1985人,专任教师96人:小学5所,在校生5560人,专任教师320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1120人,专任教师95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PERCENT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060人,专任教师253人;中等职业学校2所,在校生900人。2011年,李家沱街道教育经费达6960万元,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5560万元,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6560万元,预算内教育事业费4360万元。
科技事业
2011年末,李家沱街道有各类科技人才6700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50人,经营管理人才1500人,技能人才5000人,农村实用人才50人。
文体事业
2011年末,李家沱街道有文化艺术团体30余个,会员2000余个,其中团体会员5个,个人会员2000余个,创作完成的文化艺术作品有舞蹈《幸福桥》《丰收乐》《梆鼓舞》,摄影《江桥恋日》《江上人家》等:各类艺术表演团体12个,演职人员300余人;俱乐部1所;文化专业户3个;有图书馆1个,建筑面积600平方米,藏书5万册;国家一级示范中心站1个,建筑面积600平方米;群众文化广场2个,建筑面积1.5万平方米,还有歌舞厅、网吧、电游等娱乐设施;文化行业从业人员300人,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5%,其中事业单位从业人员30人。李家沱街道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知音合唱团、枫叶艺术团、江南艺术团、红星艺术团等。2011年末,李家沱街道有群众体育健身场地50处,恒大城运动中心被市体育局评为游泳训练基地;有群众体育社团30余个,各类群众社会体育指导员100余人;每年定期举办的体育活动有融汇半岛杯社区运动会、恒大城杯职工运动会等赛事;100%的社区和村均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90%以上。2011年末,李家沱街道有北京卫视西藏卫视等60个电视频道在该地落户,有线电视用户数为4.6万户,电视综合覆盖率70%。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李家沱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4个;病床530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530张;专业卫生人员518人,其中执业医师197人,执业助理医师112人,注册护士209人。2011年,李家沱街道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18.3万人次,住院手术3451台次,出院病人1.4万人次。李家沱街道重点医院有重庆第七医院等。2011年,李家沱街道法定报告传染病发病率为468/10万。
社会保障
2011年,李家沱街道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为13370户,人数18452人,支出4780.3万元,比2010年增长7.6%,月人均259元,比2010年增长15%;城市医疗救助300余人次,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1393人次,共支出7.8万元,比2010年增长13%;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43户,人数831人,支出9.5万元,比2010年增长13%,月人均114元,比2010年增长20%;自然灾害受灾人口325人,农作物受灾面积198亩,直接经济损失60万元,救灾支出15万元,比2010年增长6.5%;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115人有社区服务设施15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3个,社区服务站2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10张;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2个。2011年,李家沱街道新增就业人员2723人,有210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85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4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1.5%。
交通
李家沱街道主要交通干线有X763县道、马正坪正街、渝南分流道。
获得荣誉
2021年1月19日,李家沱街道被国家民委命名为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
2021年6月,巴南区李家沱街道党工委被中共重庆市委授予“重庆市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2021年9月,李家沱街道社区文化服务中心被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参考资料
国家民委关于命名第八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示范单位的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2021-01-22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地理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气候
水文
自然灾害
自然资源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区划详情
人口
经济
综述
农业
工业
商业
金融业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科技事业
文体事业
医疗卫生
社会保障
交通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