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山村位于
东平县银山镇东北部。分东、西腊山两个行政村,东腊山耕地784亩,305户,1165人;西腊山耕地2120亩,760户,3296人。
腊山之名始于夏
大禹时期。传说大禹治水来到中原一带,见河道为峰峦所阻,便命神牛拉山置于
东海之畔,名曰:“拉山”。神牛拉山至古大野泽时(演变为今
东平湖),误以为来到东海,遂兴尽而卧。神牛卧化为石,成为“卧牛山”,而“拉山”则耸立湖畔,横空出世,碧如青螺。金元之际,
丘处机在某年腊月举行封禅祭祀,改称腊山。明洪武年间,
王姓迁此建村,名腊山村。村周边有汉代墓葬发现。腊山为国家森林公园,素有“山奇雄,峰奇秀,岩奇险,石奇美”之称,与东平湖山水相依,天光照水,碧波浩渺,被誉为“
小泰山”。
祥龙观又名三清宫。南北长26.4米,东西宽18.45米,总面积487.08平方米。北为老君堂,西为丘祖阁、三清宫,东为藏经楼,南为道士膳房。道院有南北二项门,两旁有雌、雄二
石狮守护。北门前擎天古柏、盘绕老滕。老君堂始建于
唐朝,内彩塑
老子坐像,双目平视,两耳垂肩,长飘洒胸前,和蔼可亲。藏经楼,当年收藏道家经典图籍曾富甲一方,后因道士还俗而散失尽。今老君堂内还有一巨幅壁画,云气缭绕,人物生动,庄严肃穆。
三清宫始建于元代,历代皆有修缮,主体为巨大雕石砌构而成,拱券门窗,屋顶雉周匝。宫室分为两层,上为丘祖阁,下为三清宫。宫内供奉三清神像:中间
元始天尊,左边
灵宝天尊,右边道德天尊。丘祖阁供
道教全真派创始人
丘处机,
孛儿只斤·忽必烈谥封他为“
长春市全德神化明应
主教真君”,他曾来腊山布道。
位于玉皇殿附近,为天然石洞。洞高2米,洞内面积30平方米,洞中卧虎依天然石形雕刻,刀法古朴流畅,造型憨态可掬。洞壁上刻有“阮世三雄”高浮雕
造像。老虎洞下临绝壁深渊,站在洞口远眺,尽览林海翠色、平湖波光。此洞穿透腊山,通到东南山麓湖滨的青龙观,洞窟掩藏在绿树丛中。洞口石壁上刻有明代诗人
于慎行《游虎窟南洞》诗。
平云桥位于仙游街东首深谷幽壑之上,系一座石构桥梁,始建于
康熙帝五十年(1711年)。石桥古朴浑厚,上有光滑的磨石栏杆,桥下水流潺潺,常年不断。据
光绪二十年(1894年)石碑记载,桥南侧万丈悬崖,有泉自峰巅跌落成瀑,为腊山著名的千叠瀑。每逢雨季,飞流直下,轰然若雷鸣,雪浪激溅,穿桥而下。
位于腊山北面,系一座平地石基起台的硬山式建筑物。创建于明代,
清代重修。据碑文记载,乐台为腊山
祥龙观全真龙门派十世祖、著名
道教音乐家杨清荣所建。杨清荣,道号贵华,镇江丹徒人,明代
进士,因仕途坎坷,弃官出家,落居于此。杨清荣擅长音律,常自谱曲,率众演奏。杨清荣倡导了腊山
清明节庙会。庙会期间,道士登台献艺,成为传统。
腊山“梧桐大管子”,是道教颇负盛名的管乐器。传说民国初年,道长杜永奎月夜漫步山林,忽闻乐音绕耳,遂循声觅去,来到仙游街,听得乐音发自悬崖上一株梧桐树,遂攀岩折枝,以桐木作管,芦根为哨,制成梧桐大管子,吹奏起来,果然浑厚悠扬。从此,腊山道乐更加声名大震。1980年代,当地文化部门曾组织专业人员对腊山道教音乐进行收集,整理出一批较为完整的作品。其中“小拜门”“清河会”“雅乐”等15首精品曲子,被编入《中国民间音乐集?山东卷》,为道教音乐的代表性作品。
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年),
清代曾两度重修。玉皇殿墙体为全石结构,殿顶为传统木架结构,斗拱交错,檐下木彩绘华丽。殿前古柏高耸,
碑石林立。殿内有彩塑
玉皇大帝像,两边对列配祀金童玉女、四大天师
塑像。每年正月初九举行盛大的玉皇大帝诞辰祝寿道场。
俗称“奶奶庙”,又叫“
泰山行宫”。传始建于
唐朝,明崇祯六年(1633年)、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曾两次重修。内祀
碧霞元君神像,左右配祀彩塑金童玉女、
送子娘娘塑像。传说碧霞元君神通广大,妇女生子,保佑儿童,农耕、经商、旅行、婚姻、疗病等,有求必应。祠前护栏处镶嵌有一块画像石,名为“麒麟送子”,为汉代遗物,其图案描绘简洁,雕刻刀法流畅。
珍稀树种和古树名木众多,初步统计共有1000余株,主要有
朴树,为鲁西南稀有树种,当地人称“疙瘩树”,因发芽时从叶针上长出一串串的疙瘩似糖葫芦而得名。黑枸叶,本属灌木,在腊山却长成了
乔木,黑枸叶高不到3米,粗仅盈握,叶对生呈椭圆形,夏初开花似小米粒,据专家考证,树龄当在500年以上,极为罕见,有“
山东省第一树”之誉。车梁木,木质坚硬,光滑耐磨,属稀有树种,每年春天开一次淡黄色花,秋天结果,古代用来榨取润滑油,传说
孔子周游列国时,所乘车子的车梁就是由此木制成。镇会亭前有唐时栽植的银杏、
侧柏各一株,银杏树冠覆盖数十米。侧柏树高数十丈,主干挺立,拔地而起,枝干形似一条腾空飞跃的巨龙,乃腊山一大景观。月岩寺有两棵参天古柏,一棵因木质花纹呈鸟状而得名“鸟柏”,一棵因木质如血色而取名“血柏”,均距今约1000余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