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建喜,1973年4月出生,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中科院矿物学与成矿学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广东省矿物物理与材料研究开发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矿物表界面
物理化学、纳米矿物学和黏土矿物学研究。
朱建喜本科毕业于长春地质学院,硕士、博士先后求学于
吉林大学和
中国科学院大学。2005年10月,朱建喜从
浙江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进入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朱建喜带领团队把研究焦点转向了稀土。2023年,朱建喜带领团队实地应用了研发的离子
吸附型
稀土矿电驱开采技术。2025年1月6日,朱建喜与
何宏平团队在《自然 - 可持续》上发表了关于稀土电驱开采技术方面所取得新的进展。
2006年,朱建喜以第六完成人获得了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技术奖(自然科学)
一等奖。2010年,
朱建喜获
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
侯德封”青年科学家奖。2018年,朱建喜以第三完成人获得了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1973年4月,朱建喜出生。1996年,朱建喜从
吉林大学毕业,之后进入吉林大学攻读研究生。2003年,朱建喜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学。2005年10月,朱建喜从
浙江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出站后进入中科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工作。2009年,朱建喜受
英国文化协会“青年学者交流计划”资助在
英国纽卡斯尔大学交流访问。次年,朱建喜受
王宽诚奖学金访问学者项目资助在英国
剑桥大学交流访问。
2016年,朱建喜作为核心成员,在
何宏平院士的领导下,带领团队把研究焦点转向了关键的战略金属——稀土。2019年,朱建喜获
中国科学院优秀导师奖。2021年,朱建喜获中国科学院朱李月华优秀教师奖。2023年,朱建喜带领团队六次深入
平远县,实地应用了团队研发的离子
吸附型
稀土矿电驱开采技术,使稀土回收率提高约30%,开采时间缩短约70%。
2024年6月15日,朱建喜参加了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24年毕业典礼暨表彰仪式。2025年1月6日,朱建喜与
何宏平团队在《自然 - 可持续》上发表了关于稀土电驱开采技术方面所取得新的进展。
朱建喜主持国家杰出青年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课题、
广东省重大项目课题等科研项目,是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项目主要成员。在矿物生长机制、晶面矿物学以及矿物表界面作用研究方面取得系列重要成果。在PNAS、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astronomy、Nature sustainability、GCA等期刊发表SCI论文270余篇,他引逾12000次,h-index60,入选ISI高引用率科学家名录,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45项。曾获
侯德封矿物岩石
地球化学青年科学家奖(2010)、
广东省科学技术
一等奖(2007、2018)、教育部
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自然科学)
二等奖(2016)、中科院优秀导师奖(2019、2022)、朱李月华优秀导师奖(2021)、
中国科学院大学领雁银奖(2023),入选广东特支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2020)。基金成果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3年度报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成果巡礼》。